- ISBN:9787575303385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75303385 ; 978-7-5753-0338-5
本书特色
1、对虚无主义的猛烈鞭笞,一部永不过时的预言之书:陀思妥耶夫斯基极富戏剧张力的作品;《罪与罚》的延续,《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先声。对20世纪世界文坛产生深远影响,受到加缪、纪德、托马斯·曼、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推崇。
2、历史与神话互文,虚构与现实碰撞。从一桩离奇的谋杀案出发,走进群魔乱舞的怪诞世界;从那些“不能够爱,又为不能够爱而痛苦”的灵魂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3、个性强烈的人物,石破天惊的观点,激烈交锋之间,击中永恒的哲学与社会命题:重建必须以破坏为前提?幸福必须以生命为代价?暴力能否换来公正?自戕能否通向至高的自由?
4、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厦门大学助理教授李春雨俄语直译,精心打磨,全译本无删节。完整还原首版时被删除的重要部分——“斯塔夫罗金的自白”。
5、俄苏文学翻译家、作家、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刘文飞精彩解读,扫码聆听;书前附人物关系表,介绍人物,理清身份,让拗口人名不再成为阅读的阻碍;近万字“译后记”,从创作背景、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后世评价等角度,全面解读《群魔》的精微与深邃。
6、外封采用俄罗斯立体派油画,黄埃散漫,波谲云诡,呼应作品主题与气氛,凸显陀氏艺术风格中的“现代性”。内封牛津布纹纸压凹工艺。
7、圆脊精装,内文采用胶版纸,印刷清晰,读藏两宜。
内容简介
1869年,信奉无政府主义的大学生涅恰耶夫在莫斯科密谋成立了“人民惩治会”,借口前成员伊万诺夫可能向当局告密,唆使同伙将其暗杀,涅恰耶夫自己则逃往国外。陀思妥耶夫斯基受这桩骇人听闻的案件启发,用两年时间写下长篇小说《群魔》。
小说中塑造了一群性格复杂的人物:否定一切的超人主义者斯塔夫罗金,妄图自杀成神的狂人基里洛夫,以革命为手段满足私欲的阴谋家彼得,还有那些被蛊惑的、虔诚而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在他们或荒诞不经,或十恶不赦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切的悲剧。极端理性和个人主义导致的虚无,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当人脱离土地与人群,背弃一切道德与传统,无所信,无所爱,无所畏惧,无所依归,在赢得自由的同时,却也承受着地狱般的痛苦。《群魔》不仅是俄国十九世纪中后期社会现实的写照,更预言了当代人依然无法摆脱的精神困境。
目录
主要人物表 1
**部 1
**章 代前言: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阁下生平二三事 3
第二章 哈尔王子;提亲 36
第三章 别人的罪孽 74
第四章 跛脚女人 119
第五章 聪明绝顶的毒蛇 152
第二部 201
**章 夜 203
第二章 夜(续) 253
第三章 决斗 278
第四章 万众期待 290
第五章 盛会之前 312
第六章 忙碌的彼得·斯捷潘诺维奇 336
第七章 咱们的人 381
第八章 伊万王子 405
第九章 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遭搜查 416
第十章 海盗。不祥的早晨 426
第三部 449
**章 盛会开场 451
第二章 盛会告终 479
第三章 了断的情史 507
第四章 *后的决定 530
第五章 天涯倦旅 554
第六章 多事之夜 586
第七章 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后的漂泊 618
第八章 大结局 653
补遗 665
第九章 在吉洪处 667
译后记 701
相关资料
**章 代前言: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阁下生平二三事
在讲述我们这座迄今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里新近发生的一连串咄 咄怪事之前,鄙人因笔力不逮而不得不稍做铺垫,从才华横溢、德高望 重的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阁下的生平讲起。这些 逸事权且作为本纪事的引子,而我要讲述的故事本身还在后头。
直说了吧,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在我们中间一贯扮演着某种特殊的,怎么说呢,公知角色,并且对扮演这一角色极度热衷,我甚至觉得,不这样他就活不下去。我绝不是说他热衷演戏:上帝保佑,我对他一向敬重。这完全可能是习惯使然,或者莫若说是出于某种一以贯之的高尚倾向,使得他从孩提时代起便沉湎于对美好的自我设定的愉悦幻想之中。比方说,对于自己“受迫害者”乃至“被流放者”的身份,他一直深以为傲。这两个字眼所闪耀着的独特的古典光泽一劳永逸 地将其俘获,不断提升着他在自我心目中的地位,经年累月,终于将他 抬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顾盼自雄的碑座之上。在上世纪的一部英国讽刺小说中,有个叫格列佛的人,曾经到过一个平均身高不足十公分的小人国,他在小人国里做惯了巨人,以致回到英国以后,即使走在伦敦街头,也总会冲着车马行人大喊大叫,提醒他们小心避让,以免被自己一脚踩死,仿佛他自己仍是巨人,而其余人都是小人似的。人们为此纷纷对他嘲笑、咒骂,一些粗鲁的马车夫甚至用鞭子抽打这位“巨 人”—可人们这样做公道吗?有什么是习惯办不到的呢?也正是习惯,将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几乎置于了同样的境地,只不过更加无辜、更加无害罢了(假如可以这样说的话),因为他实在是个极好的人。
我甚至认为,尽管到晚年他完全被人遗忘了,但这绝不等于说,他从前也寂寂无名。事实上,他曾一度跻身我国上一辈灿若群星的著名人士之列,甚至有过一段时间—诚然,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某些操之过急的人几乎将其与大名鼎鼎的恰达耶夫、别林斯基、格拉 诺夫斯基以及彼时刚在国外崭露头角的赫尔岑相提并论。但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的事业几乎在起步的同时便终结了—由于所谓的“时局动荡之旋涡”。可事实上呢?非但“旋涡”,就连“时局”也未见得如何“动荡”,至少是在此事上。直到前不久,我才无比惊讶而又完全肯定地获知,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到敝省来,与我们为伍,根本不是什么“惨遭流放”,甚至连所谓的“监视”都未曾有过。您瞧,这是何等强大的自我妄想!他本人终其一生都深信不疑:自己在某些方面始终为人所忌惮,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监视之下,以致近二十年来敝省先后三任省长中的每一位,在走马上任之前都从上峰那里得 到了针对他的某种特殊授意。倘若有人试图以确凿证据劝说他根本 无须为此担忧,一定会被可敬的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视作羞辱。其实,他绝顶聪明、极富才华,甚至可以说,是个搞学问的,虽然……直说了吧,他的学问并没有搞出多少,甚至压根就没有搞出来。不过,在我们俄国,搞学问的人可不正是这样的么。
**章 代前言: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阁下生平二三事
一
在讲述我们这座迄今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里新近发生的一连串咄 咄怪事之前,鄙人因笔力不逮而不得不稍做铺垫,从才华横溢、德高望 重的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阁下的生平讲起。这些 逸事权且作为本纪事的引子,而我要讲述的故事本身还在后头。
直说了吧,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在我们中间一贯扮演着某种特殊的,怎么说呢,公知角色,并且对扮演这一角色极度热衷,我甚至觉得,不这样他就活不下去。我绝不是说他热衷演戏:上帝保佑,我对他一向敬重。这完全可能是习惯使然,或者莫若说是出于某种一以贯之的高尚倾向,使得他从孩提时代起便沉湎于对美好的自我设定的愉悦幻想之中。比方说,对于自己“受迫害者”乃至“被流放者”的身份,他一直深以为傲。这两个字眼所闪耀着的独特的古典光泽一劳永逸 地将其俘获,不断提升着他在自我心目中的地位,经年累月,终于将他 抬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顾盼自雄的碑座之上。在上世纪的一部英国讽刺小说中,有个叫格列佛的人,曾经到过一个平均身高不足十公分的小人国,他在小人国里做惯了巨人,以致回到英国以后,即使走在伦敦街头,也总会冲着车马行人大喊大叫,提醒他们小心避让,以免被自己一脚踩死,仿佛他自己仍是巨人,而其余人都是小人似的。人们为此纷纷对他嘲笑、咒骂,一些粗鲁的马车夫甚至用鞭子抽打这位“巨 人”—可人们这样做公道吗?有什么是习惯办不到的呢?也正是习惯,将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几乎置于了同样的境地,只不过更加无辜、更加无害罢了(假如可以这样说的话),因为他实在是个极好的人。
我甚至认为,尽管到晚年他完全被人遗忘了,但这绝不等于说,他从前也寂寂无名。事实上,他曾一度跻身我国上一辈灿若群星的著名人士之列,甚至有过一段时间—诚然,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某些操之过急的人几乎将其与大名鼎鼎的恰达耶夫、别林斯基、格拉 诺夫斯基以及彼时刚在国外崭露头角的赫尔岑相提并论。但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的事业几乎在起步的同时便终结了—由于所谓的“时局动荡之旋涡”。可事实上呢?非但“旋涡”,就连“时局”也未见得如何“动荡”,至少是在此事上。直到前不久,我才无比惊讶而又完全肯定地获知,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到敝省来,与我们为伍,根本不是什么“惨遭流放”,甚至连所谓的“监视”都未曾有过。您瞧,这是何等强大的自我妄想!他本人终其一生都深信不疑:自己在某些方面始终为人所忌惮,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监视之下,以致近二十年来敝省先后三任省长中的每一位,在走马上任之前都从上峰那里得 到了针对他的某种特殊授意。倘若有人试图以确凿证据劝说他根本 无须为此担忧,一定会被可敬的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视作羞辱。其实,他绝顶聪明、极富才华,甚至可以说,是个搞学问的,虽然……直说了吧,他的学问并没有搞出多少,甚至压根就没有搞出来。不过,在我们俄国,搞学问的人可不正是这样的么。
他自国外返回并在大学讲台一展锋芒,已经是四十年代尾的事了。他总共只讲了几次课,好像是关于阿拉伯人的;此外还答辩通过了一篇出色的论文,旨在论述德意志小城哈瑙在 1413至1428年间如何原本可以起到某种非军事的、汉萨同盟式的重要意义,却又因何种奇特的不明原因而未能实现这一意义。这篇论文巧妙地刺痛了当时的斯拉夫派,立刻在后者中间树立了为数众多的怒不可遏的论敌。后来(在丢掉教席之后)他又在一本译介狄更斯、宣扬乔治·桑的进步月刊上发表了一项高深研究的开篇部分(大概是为了向大学报复,好让他们知道自己损失了何等人才),内容好像是探究某个时期的某些骑士的崇高道德之来源,或者诸如此类的。总之,论文提出了某种无比 崇高的高端思想。据说,该研究后来被紧急叫停,连那本刊登了其开 篇部分的进步杂志也受到了牵连。这原本是极有可能的—在那个年代,什么事没发生过呢?但具体到此事,大概率是子虚乌有,无非是研究者本人懒病发作,未能完稿罢了。至于阿拉伯人课程的中断,据 他本人所说,是由于他在致某人的信中对某些“时局”的评议被某些人(自然是他的那些反动论敌们)以某种方式截获,导致他被某部门 要求做出某种解释。我不知道这是否属实,不过有人断言,恰恰在那段时间,彼得堡破获了某个反自然、反国家的庞大组织,足有十三人之多,几乎动摇了国之根基。据说,他们居然打算翻译夏尔·傅立叶的著作。说来也巧,就在同一时间,莫斯科查获了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的一首长诗,那是他在此前六年旅居柏林时,年少气盛写下的,曾以手抄本形式在两位崇拜者及一名大学生中间争相传阅。这首长诗眼下就放在我的书桌里,是去年由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本人亲手抄录的,还带有他的亲笔题词,并包着精美的红色羊皮封面。应该说,这首长诗写得不无诗意,甚至不乏才情;虽说有些古怪,但在当时(确切讲是在三十年代)就兴这么写。转述其情节颇令我为难,因为,说实话,我完全没有看懂。大概是以抒情剧形式写成的讽喻作品,颇像《浮士德》第二部。开场是一群妇女合唱,接着是一帮男人合唱,随后是某些自然力量的合唱,*后是一些都还从未活过、但都渴望活上一回的魂 灵的合唱。所有这些合唱都是虚无缥缈的,大多是关于某人的诅咒,却也不乏高级幽默的意味。接着,场景突然切换,开启了某个“生命的节日”,连各色昆虫都开始歌唱,一只乌龟也上场念了一段拉丁文的圣礼颂词,甚至,如果我没有记错,唱歌的还有一块矿石,换言之,纯粹 的非生命体。总之,一切都在不住地歌唱,或者含糊不清地拌嘴吵架,但同样带有某种高深意味。*后,场景再度切换,出现一片蛮荒之地,在峭壁之间游荡着一个来自文明世界的青年人,不时扯下某些草茎吸吮,仙女问他为何如此,青年人答曰自觉生命力过剩,意欲沉沉睡去, 而这些草茎于此有所助益;但其*大的愿望乃是尽快丧失理智(这愿望似乎是多余的)。突然,又来了一位骑黑马的俊美少年,其后尾随着乌泱乌泱的人群。少年乃是死亡之化身,各族人民对其趋之若鹜。终于,在*后一幕场景中,蓦地出现了一座巴别塔,建塔的壮士们高唱着 新的希望之歌,终于将塔建到了*顶端,这时,主宰者,姑且当他是奥 林匹斯山的主宰者吧,神态滑稽地溜之乎也,于是乎,开悟的人类占据了神的尊位,立刻开启了洞察万物的崭新生活。您瞧,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在当时却被认定是危险的。去年我曾建议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将其发表,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它丝毫不犯忌讳,可他却一脸不悦 地拒绝了这一提议。他显然是不喜欢我关于“丝毫不犯忌讳”的看法,我甚至觉得,他后来之所以冷了我两个多月,原因正在于此。可您 猜怎么着?几乎就在我提议将这首诗在“这边”发表的同时,它却在“那边”(也就是国外)发表了:它被收入了一本革命诗集,而且是在斯捷潘 ·特罗菲莫维奇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起初,他惶恐已极,紧急谒见省长,并向帝都写了一封光明正大的辩解信,那封信他念给我听了两遍,却终究未能寄出,因为不知道该寄给谁。总之,他忐忑不安 了整整一个月;但我确信,与此同时,内心深处的微妙波动令他得到了极大满足。他想方设法弄到了一册样书,晚上睡觉都恨不得抱在怀里,白天则将它藏在床垫底下,甚至不准女佣再来为他收拾床铺。尽管他每天都在担心从哪儿来封问责电报,却神情倨傲。可*终一封电报也没来。于是他便与我和好如初了,由此足见他那颗温文尔雅、不计前嫌的心是何等善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49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一生坎坷而艰辛,其作品也因此具有极其复杂、矛盾、深邃的特点,体现出人类走向现代的进程中的彷徨与焦虑、存在与荒谬、苦难与信仰、沉沦与拯救。有评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白痴》《群魔》,以及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白夜》等。
【译者简介】
李春雨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罗斯文学博士,厦门大学助理教授,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记忆记忆》《地铁2035》《彼得罗夫流感》《法国侯爵:克雷洛夫剧作集》等译著,出版学术专著《老舍作品在俄罗斯》。曾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三届力冈俄语文学翻译奖入围奖等荣誉。
-
机械工程实习(3D版)
¥27.2¥38.0 -
计算机科学丛书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原书第5版)/(美)约翰 F.韦克利
¥95.9¥139.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辅导读本
¥9.3¥26.0 -
木偶奇遇记
¥12.9¥19.8 -
“我与山西日报”征文集 : 《山西日报》创刊60年
¥18.9¥56.0 -
体育与运动卷-植物大战僵尸2武器秘密之你问我答科学漫画
¥11.8¥25.0 -
国际商务函电-(第二版)
¥22.0¥35.0 -
小雪人全面成才听读故事[彩版拼音]:益智动物故事 手画美绘本
¥8.5¥25.0 -
汉口原租界建筑装饰
¥115.4¥199.0 -
土蜂养殖实用技术
¥14.2¥24.0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生死场
¥8.6¥36.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东京梦华录
¥17.6¥46.0 -
欢喜
¥16.1¥42.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时空迷航:刘慈欣科幻作品集
¥7.3¥19.8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48.6¥139.9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悉达多
¥18.4¥49.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妖怪书店
¥10.9¥39.8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