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

包邮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

1星价 ¥53.8 (6.1折)
2星价¥53.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62245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24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72622458 ; 978-7-5726-2245-8

本书特色

★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作者重磅新作!

★ 这一次,花蚀从动物园走向更广袤的人间、更野性的自然 →→ 历时3年实地探访,在中国的生态热点区域,找到人、动物、自然共脉而生的动因。

★ 16个来自中国荒野的滚烫故事,有自然、有动物、有人生 →→ 重新思考人的需求、动物的权益、自然的边界。

★ 自然 →→ 人类真正的GDP ;飞禽走兽 →→ 教会我们何以为人。

★ 以自然之力,打开理解中国的另一种方式 →→ 在“人→动物→自然”的生命线索中,探寻我们需要怎样的生存以及怎样的人格。

★ 全书全彩印刷,200余幅充满力量的自然纪实照片 →→ 捕捉人与自然博弈、共生的决定性瞬间。

★ 奚志农、沈志军作序 ;吕植、张劲硕、张辰亮、邢立达、张越、马伯庸、袁越、花总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作者重磅新作。 从西藏墨脱、新疆阿尔金山、云南西双版纳、东北雪原、岭南林峰,再到北京和上海……16个来自中国荒野的滚烫故事,有自然、有动物、有人生,在生命的顽强中,深切反思当下中国人与自然共存的现状——自然,才是人类真正的财富;它们,教会我们何以为人。 以自然之力,打开理解中国的另一种方式。 这一次,在“人→动物→自然”的生命线索中,探寻我们需要怎样的生存以及怎样的人格。

前言

别做那个罪魁祸首(推荐序二)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距离约 5500 公里,东西横跨五个时区,距离约 5200 公里,境内还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正因为拥有如此广阔的陆海空,自然界交互联结,才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物种。

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当我们向大自然源源不断地伸手索取资源来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求时,可曾想过我们应该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每当听到某个物种从地球上消亡时,大家都会扼腕,但惋惜之后我们是否改变了自己?自然界就像巨大的金字塔,其中数万亿的生物通过看不见的方式紧密牢固地关联在一起,如果这个塔中的一个物种消亡,就会牵扯其他关联物种,如果越来越多的物种消亡,那么整座金字塔就可能崩塌。所以我们有义务保护我们这个生态系统里的所有其他生命,无论是植物、动物、微生物还是其他生命形式。我们很难知道一个物种消亡后,会引发怎样的灾难效应。

目录

序 / 不忍之心

◎ 泡子里的水鸟一直在看

一 / 热爱

◎ “我的天性就是养动物”
◎ 用望远镜和相机替代猎枪
◎ 新疆荒野,也有他们守护

二 / 科学

◎ 海之女
◎ 貉去貉从
◎ 孤独的天行者在空谷鸣唱

三 / 何以共存

◎ 给豹子买一块牛排
◎ 不要预设盗猎者就一定是坏人
◎ 探险家和穿山甲
◎ 百万大象
◎ 花鸟扶贫
◎ 智慧和慈悲
◎ 爱与大海

四 / 希望

◎守护生态的半边天
◎当牧民的小女儿开始拍雪豹时,传承就开始了

后记 —— 自然的一千条道途都通向人类

摄影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本书的主人公们是一群与众不同的人,他们自发地、以各自的角度和方式与自然联接,并为自然代言。这本书让他们的存在和他们的故事被看见,也希望对自然的保护被更多的人理解和共情。 —— 吕 植 中国的野保事业,已经走过了筚路蓝缕的时代,正是万物竞发、干劲十足的时候。现在缺少的,就是把这些动人事迹讲述给大家听的人。花蚀就是这个人。相信这本书会激发更多人加入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列。 —— 张辰亮 ( 本篇部分图片有血腥元素、动物尸体呈现,请谨慎阅读 )

海边小巷的冰库外,一股浓烈的腥臭扑面而来,绕过口罩的防护,钻进鼻孔中,让人不住想干呕。

两个穿白大褂的学生,抬起一具刚刚解冻好的尸体。赤条条的胴体上,灰蓝色的皮肤微微发皱,这是在冰冻又解冻的过程中失了水。另两位“白大褂”,一个手持记录簿,一个拿着解剖刀。待胴体在解剖台上摆好,几人配合着测量它的各种数据:体重多少,身长几何,各部分的比例……

数据记录完成,主刀者下了刀,刺破坚韧的皮肤,划拉开厚厚的脂肪,接着是肌肉。几人打开胴体的腹腔,逐个器官检查:心脏完整,没有过分肥大或者别的畸形;肺部略有增大,边缘出现了钝圆的肺尖,这是水肿的痕迹,说明它死前有一定的溺水反应;消化道不存在出血,内容物也比较正常;子宫和卵巢看起来还没发育好,这是个相当年轻的雌性……

在人手的摆弄下,尸体体内的压力发生着变化,许多液体自孔窍流出。一滴血从它的眼中滑落下来,就像是泪。

这是一头东亚无鳍鼠海豚,或者叫“东亚江豚”。

鼠海豚科江豚属下有三个种。*有名的自然是生活在长江的长江江豚,它们居于极危(CR)的境地,为了保护这个物种和长江生态,中国执行了严格的“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长江江豚在海洋中还有两个亲戚:东亚江豚、印太江豚(也叫印太无鳍鼠海豚)。其中,东亚江豚的分布范围较为狭窄,主要是在中国东部的东海、黄海、渤海和朝鲜、日本附近海域;印太江豚则从中东的波斯湾一直到中国南海都有分布。

( 本篇部分图片有血腥元素、动物尸体呈现,请谨慎阅读 )

海边小巷的冰库外,一股浓烈的腥臭扑面而来,绕过口罩的防护,钻进鼻孔中,让人不住想干呕。

两个穿白大褂的学生,抬起一具刚刚解冻好的尸体。赤条条的胴体上,灰蓝色的皮肤微微发皱,这是在冰冻又解冻的过程中失了水。另两位“白大褂”,一个手持记录簿,一个拿着解剖刀。待胴体在解剖台上摆好,几人配合着测量它的各种数据:体重多少,身长几何,各部分的比例……

数据记录完成,主刀者下了刀,刺破坚韧的皮肤,划拉开厚厚的脂肪,接着是肌肉。几人打开胴体的腹腔,逐个器官检查:心脏完整,没有过分肥大或者别的畸形;肺部略有增大,边缘出现了钝圆的肺尖,这是水肿的痕迹,说明它死前有一定的溺水反应;消化道不存在出血,内容物也比较正常;子宫和卵巢看起来还没发育好,这是个相当年轻的雌性……

在人手的摆弄下,尸体体内的压力发生着变化,许多液体自孔窍流出。一滴血从它的眼中滑落下来,就像是泪。

这是一头东亚无鳍鼠海豚,或者叫“东亚江豚”。

鼠海豚科江豚属下有三个种。*有名的自然是生活在长江的长江江豚,它们居于极危(CR)的境地,为了保护这个物种和长江生态,中国执行了严格的“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长江江豚在海洋中还有两个亲戚:东亚江豚、印太江豚(也叫印太无鳍鼠海豚)。其中,东亚江豚的分布范围较为狭窄,主要是在中国东部的东海、黄海、渤海和朝鲜、日本附近海域;印太江豚则从中东的波斯湾一直到中国南海都有分布。

这两种“海江豚”恰好在福建、台湾一带相遇。

解剖尸体的,是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三所”)助理研究员曾千慧和她所在团队的成员。这一天,他们一共处理了 3 具海江豚的尸体:一个是老年个体,器官明显衰竭;一个是壮年个体,被海船的螺旋桨打碎了下颌而死;一个就是上文说的那条,只凭肉眼,查不出来死因。

这 3 个个体,全都是曾千慧和她所在的团队在福建省平潭岛的海滩上收集回来的。台湾海峡北部的水很深,许多鲸豚都喜欢这里。平潭岛就像是福建向海洋中突出的一个角,洋流撞到岛上,在部分海湾处形成了天然的、收集海洋垃圾的“网兜”,会有各种神奇的东西被冲到滩上,其中,就有各种大型海洋生物的尸体。在曾千慧经常关注的一片海滩上,有一处天然的垃圾场,隔一段时间就能找到一头海江豚。当地人发现之后,会上报给有关部门,然后再转交给研究团队。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附近海域的江豚数量不少,尤其是东亚江豚,比印太江豚还要多很多;另一方面,则是海浪对此地颇为眷顾。

曾千慧就像一个守株待兔的猎人,等待着海洋的眷顾。想要保护这些海中的精灵,就得从它们的尸体入手。

……………………

作者简介

花蚀 / 著

独立撰稿人、生态摄影师。

花蚀曾跑遍全国逛动物园,然后,就有了《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这本书让万千读者**次知道原来动物园里有这么多门道。

这一次,他从动物园走向更广袤的人间、更野性的自然,历时3年实地探访,在中国的生态热点区域,找到人、动物、自然共脉而生的动因。

花蚀 / 著

独立撰稿人、生态摄影师。

花蚀曾跑遍全国逛动物园,然后,就有了《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这本书让万千读者**次知道原来动物园里有这么多门道。

这一次,他从动物园走向更广袤的人间、更野性的自然,历时3年实地探访,在中国的生态热点区域,找到人、动物、自然共脉而生的动因。


帕索卡 / 摄影

首先不是正经人,其次热爱探索新世界。

喜欢动物(尤其是昆虫)的绘本作家。走遍七大洲60国的旅行摄影师,并把汉服的影像留在了七大洲。持续更新动物保护VLOG和昆虫摄影中。从小喜欢《星球大战》,还以为自己是阿索卡。有一屋子的乐高零件,曾MOC《流浪地球》,并被乐高公司采访。

很难说将来又会热爱上什么……存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