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9311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0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208193116 ; 978-7-208-19311-6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马赛尔的代表作之一。马赛尔以为,死亡之真正问题不在死亡本身,而在“亲人之死”。死亡不能和“爱的奥秘”分开。我们与所关爱的人有密切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他所爱之人的集合体。每一个“我”本质上是“我们”,因为“我与你”是内在于主体、实存于主体*深处的关系。是以,马赛尔肯定亲人不死,“我与你”之临在关系恒久绵延,这是爱与忠信克服死亡的保证;会死的只是“他”或“它”,而“你”是不死的,因为临在是永恒的。 本书记录了马赛尔对人类处境的哲思。马赛尔原是观念论哲学家,在两次大战的世纪悲剧中,切身遭逢真实而未被抽象的他人之痛苦,从此扬弃了“我”,而走向“我们”的哲学,从知识论过度到存有论。战时经验把马赛尔的主体拓开,进而发展到主体际性的存有哲学,再从主体际性看“亲人不死”的事实――存有必会战胜一切困厄而继续存留下去,使我们在绝望中仍抱持“不死的希望”。

目录

总序 哲学经典翻译是一项艰巨的学术事业/1

序言/齐奥朗/1

2025年版译序/1

2021年版译序/1

前言(1959)/1

我的基本进言(1937)/1

形上日记(1938—1943)/19

巴黎,1938年1月/21

巴黎,1939年4月24日/29

巴黎,1939年4月25日/33

巴黎,1939年4月26日/35

巴黎,1939年4月30日/36

里昂,1940年12月10日/37

里昂,1940年12月11日/40

里昂,1940年12月12日/45

蒙塔纳(Montana),1940年12月21日/47

蒙塔纳,1940年12月23日/52

蒙塔纳,1940年圣诞节/54

蒙塔纳,1940年12月31日/56

里昂,1941年1月2日,傍晚/58

蒙佩里耶,1941年1月22日/59

蒙佩里耶,1941年2月25日/60

蒙佩里耶,1941年2月27日/63



1958年12月加写的注/65

勒皮埃克(Le
Peuch),1942年5月19日/67

勒皮埃克,1942年5月20日/71

勒皮埃克,1942年5月31日/73

勒皮埃克,1942年6月1日/74

勒皮埃克,1943年1月23日/86

勒皮埃克,1943年1月24日/87

勒皮埃克,1943年2月17日/88

勒皮埃克,1943年2月18日/89

勒皮埃克,1943年2月19日/91

勒皮埃克,1943年2月20日/94

勒皮埃克,1943年2月22日/96

勒皮埃克,1943年2月23日/97

勒皮埃克,1943年2月24日/98

勒皮埃克,1943年3月3日/99

勒皮埃克,1943年3月5日/102

勒皮埃克,1943年3月6日/104

勒皮埃克,1943年3月7日/105

勒皮埃克,1943年3月8日/106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2日/109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3日/110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4日/112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5日/114

勒皮埃克,1943年3月16日/116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4日/118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5日/119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6日/120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7日/123

勒皮埃克,1943年3月29日/125

勒皮埃克,1943年3月30日/126

勒皮埃克,1943年3月31日/128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日/130

勒皮埃克,1943年4月3日/132

勒皮埃克,1943年4月7日/133

勒皮埃克,1943年4月8日/136

勒皮埃克,1943年4月9日/138

孔克(Conques),1943年4月12日/141

孔克,1943年4月13日/142

孔克,1943年4月15日/145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6日/147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7日/150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8日/153

勒皮埃克,1943年4月19日/155

勒皮埃克,1943年4月22日/156

勒皮埃克,1943年4月26日/158

勒皮埃克,1943年4月28日/160

勒皮埃克,1943年4月30日/16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日/165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日/168

勒皮埃克,1943年5月3日/17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4日/174

勒皮埃克,1943年5月5日/179

勒皮埃克,1943年5月6日/18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7日/183

目 录



勒皮埃克,1943年5月9日/190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0日/19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2日/196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3日/198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4日/199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5日/201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7日/202

勒皮埃克,1943年5月19日/205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0日/207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1日/208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2日/209

勒皮埃克,1943年5月23日/210

巴黎,1943年5月31日/211

巴黎,1943年6月1日/213

1959年1月17日补记/215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日/21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3日/219

勒皮埃克,1943年8月4日/22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5日/229

勒皮埃克,1943年8月6日/233

勒皮埃克,1943年8月7日/237

勒皮埃克,1943年8月8日/242

勒皮埃克,1943年8月9日/243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0日/24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1日/248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3日/249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4日/251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5日/253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6日/255

勒皮埃克,1943年8月19日/25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0日/257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2日/258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3日/261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5日/264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6日/266

勒皮埃克,1943年8月27日/267

临在与不死(1951)/269

《无底洞》未完成剧本(1919年3月)/陆达诚 徐嘉俊 译/287

**场/290

第二场/295

第三场/298

第四场/307

第五场/309

第六场/315

第七场/319

第八场/324

第九场/328

第十场/332

第十一场/335

第十二场/347

第十三场/349

第十四场/352

附录:《无底洞》剧本导读/林静宜/353

延伸阅读/39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加布里埃尔·马赛尔(Gabriel Marcel,1889—1973),与海德格尓、雅斯贝尔斯、萨特并列20世纪四大存在哲学大师的法国哲学家,影响深远。其哲学奠定后来梅洛-庞蒂的知觉/身体现象学,诠释现象学巨擘保罗·利科亦视其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著有《是与有》《临在与不死》《论人的尊严》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