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329621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08页
  • 出版时间:2016-10-01
  • 条形码:9787802329621 ; 978-7-80232-962-1

本书特色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策划、主编的《美国-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研究》丛书共计八本,全面展示了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印度以及澳大利亚这八个国家的海洋安全战略、海洋管理战略、海洋经济战略、海洋环保战略、海洋教科文战略以及海洋国际政治与外交战略等,一方面促进了我们对周边各国具有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制定我国的海洋战略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杨毅海军少将为本丛书撰写了总序。《美国海洋战略研究》针对不同时期美国海洋战略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开展对比分析,探索影响其调整的客观条件、主观动因,剖析其战略调整对全球的影响,以期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有益参考。时事出版社联合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推出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丛书: 菲律宾海洋战略研究 越南海洋战略研究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 韩国海洋战略研究 印度海洋战略研究 俄罗斯海洋战略研究 澳大利亚海洋战略研究

目录

章美国海洋战略的思想来源() 节马汉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一、海权的基本概念() 二、海权构成的六项基本要素() 三、马汉海权论的核心思想() 四、海权论是美国海洋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二节科贝特的海军战略理论() 一、科贝特海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科贝特海权思想中的慎战理念() 三、科贝特海洋战略理论对美国的影响() 第三节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一、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学说() 二、斯皮克曼理论对美国战略布局的影响() 第四节莱曼的海上战略理论() 一、莱曼的海上战略理论基本内容() 二、莱曼的理论对美国海洋战略的影响() 第五节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思想() 一、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思想() 二、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思想对美国海洋战略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美国海洋战略的利益诉求()节谋求保持稳定的海上安全格局() 第二节维系对海洋的控制和优势() 第三节维护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基本利益() 第四节摄取广泛的海洋经济利益() 第三章从美国立国到冷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 ()节美国海上实力的崛起(独立后至1898年)() 一、美国海洋的自然禀赋() 二、美国海洋战略思想的萌生() 三、美国海军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由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转变(1899年至次世界大战前) 一、马汉的海权理论促进海军战略调整() 二、谨慎处理与强国的关系,为海洋扩张铺平道路() 三、改革税收制度,扩大海外贸易市场() 第三节争夺世界海上霸权,成为新兴世界海洋大国(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一、美国在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海洋战略() 二、一战后积极备战扩军,争夺世界海洋霸权() 三、二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从海洋强国到世界海洋霸主() 第四节维护海上利益,控制世界海洋财富(1945年至冷战期间)() 一、重视海洋利益,谋求大陆架、海底与极地资源() 二、为争当世界海洋霸主,发展海洋科学技术() 三、建立海洋管理体系,强化海洋环境资源管理() 第四章冷战后的美国海洋战略() 节重新审视海洋工作,规划新世纪海洋战略蓝图() 一、为在新世纪保持领先地位,展望未来的海洋工作() 二、制定新海洋政策,加强海洋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第二节奥巴马政府的新海洋政策与措施() 一、奥巴马的国家海洋新政策() 二、以超前的海洋经略意识,制定海洋战略规划() 三、以海洋高科技创新支撑海洋事业发展() 四、以强大的海军力量为支撑,实施国家海洋安全战略() 五、倡导终身海洋教育,重视海洋“软实力”建设()
第五章美国海洋战略的影响分析() 节美国海洋战略的影响() 一、国际海上安全困境凸显() 二、深刻影响地缘政治格局() 三、岛链封锁的地理不利加剧() 四、有可能刺激海上军事竞赛升级() 第二节应对美国战略东移的海洋战略思考() 一、未来一个时期的国内外形势() 二、争取有限海权() 三、坚持和平发展()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前言古希腊海洋学者地米斯托克利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这个预言后来被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强调并为历史经验所印证。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大国和强国,走向海洋是这些国家共同的国家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问题的凸显,海洋越来越显示出在资源、环境、空间和战略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因素,“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已成为全球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广泛共识。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无论从地理还是历史上看,美国都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美国本土三面环海,是世界上海岸线长的国家之一,其专属经济区内海域面积达340万平方海里,超过50个州土地面积的总和。200多年来,美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紧密地同海洋联系在一起,“美国的诞生、存在依赖于海洋,美国的大部分历史自然是海上活动的人和船的历史”。美国的海洋发展经历了从陆权大国到海权大国、海权强国以及综合性海洋强国的变迁,前不久发布的新的美国国家海洋战略《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报告又提出了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思路,既有其独特性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其他国家实现海上力量崛起和建设海洋强国可以借鉴的共性特征。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自古以来海洋就与华夏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统一强大、社会的稳定繁荣、人民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早先的统一强盛之势、近代的衰落挨打之危、现代的海洋权益之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走向海洋、拓展海疆则盛,闭关锁国、丧失海权则衰。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显得尤为紧迫。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将海洋事务视为把握、调整中美关系以及对华施加战略性影响的重要抓手,中国未来战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海洋战略息息相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美国海洋战略的研究是知己知彼的关键策略。本书针对不同时期美国海洋战略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开展对比分析,探索影响其调整的客观条件、主观动因,剖析其战略调整对全球的影响,以期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有益参考。美国海洋战略研究前言本书由李双建和于保华主持编著,杨潇、刘佳、祁冬梅参与编写,并受国内外诸多同行专家的观点和成果启发形成。海洋软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范式和研究结论也众说纷纭,书中主要观点和主张,是笔者长期以来对世界海洋发展形势、美国海洋发展态势和国内海洋事务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而得出的一些认识,其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与同行不吝赐教。著者章美国海洋战略的思想来源“战略”一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频繁出现于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而且日益运用于商业竞争和体育竞技场,但凡为特定目标而设定具体实施手段的设想和规划,都被冠以“战略”一词。樊吉社、张帆:《美国军事——冷战后的战略调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有关“战略”概念的定义也是层出不穷。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战略学观点将国家战略体(nationalstrategybody)划分为战略运作(strategyoperating)、分类战略(categorizedstrategy)以及总体战略(totalstrategy)或国家战略(nationalstrategy)三个层面。AndréBeaufre,AnIntroductiontoStrategy,NewYork:Praeger,1965,pp30-31国家海洋战略是国家战略在地理空间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和细化,对今后较长时期内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作出的长远和全面的谋划。国家海洋战略是处理国家海洋事务的全局性方略,总体而言,其性质主要体现为综合性和双重性。综合性源于海洋发展领域的综合性,海洋事务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环境等众多领域。双重性是指国家海洋战略涉及的地域空间、作用对象和相关问题跨越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就地域空间而言,海洋战略既涵盖管辖海域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涵盖管辖海域以外的海区。就作用对象和相关问题而言,海洋战略既要对国内涉海事务进行指导和规划,如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安全等,又要对如何处理海洋方向的涉外关系及事务进行谋划,处理与有关国家的海洋争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可以说,国家海洋战略是一项高度综合的战略,是统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美国海洋战略研究章美国海洋战略的思想来源美国是海洋大国,拥有很强的海洋意识,建国不久就形成了走向海洋的国家战略。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实力已超过老牌强国。此时,在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下,美国由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美国逐渐走上称霸海洋的道路。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海军力量迅速增长,到战争结束时,其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发展了马汉夺取制海权的思想,将科贝特的战略理论作为其海军发展的行动指南。冷战时期,美国执行“全球性远洋进攻战略”,遏制苏联在世界海洋的扩张,与苏联争夺世界海洋的控制权。美国还吸纳了斯皮克曼、莱曼、布热津斯基等人的海洋战略思想,强调控制世界海洋16个咽喉要道,谋划提出争霸全球海洋的战略和布局,以及由海向陆的海军战略,从而迅速发展成为称霸全球的海洋强国。节马汉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870年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生产的扩大以及新交通工具的建造,像英国这样的老牌殖民帝国以及德国、日本等新兴殖民帝国开始大范围瓜分世界,导致许多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新老殖民帝国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扩张理念来引导其实现对外扩张的意愿,并指导即将到来的帝国主义战争,尤其是海上战争,以便夺取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迅猛发展,海军武器装备从风帆时代进入蒸汽铁甲舰船时代,装备水平大为提高,为新的海军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此时的美国刚刚结束内战,因关注国内的西部开发和南部重建而忽视了对海外利益的拓展和海陆军队的建设,致使其军力远远落后于英、法、德、俄等欧洲大国。这在当时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要求发展海外贸易和扭转本国在军事上的落后局面的诉求日趋强烈。国际和国内的双重需求缔造了海权论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这一重要理论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ThayerMahan,1840—1914年)是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他出生在丹麦一个移民家庭,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授。良好的家庭背景孕育了马汉对军事领域的兴趣爱好。他14岁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1859年毕业后马汉在美国海军服役,先后担任炮舰和巡洋舰舰长之职。在此期间,马汉对军事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5年,受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卢斯将军之邀,马汉进入海军学院出任海战史和海军战略及战术课程讲师。张炜:《国家海上安全》,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页。马汉潜心学术,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其思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和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共有137篇(部)论文问世,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其著名的是海权论三部曲,即《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1890年出版)、《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年)》(1892年出版)、《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1905年出版)。马汉的著作主要通过对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两个半世纪的海军史、海上战争史以及海洋区域战略形势的综述,阐明海权理论。其反复强调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甚至能否称雄世界,取决于它是否能通过海上力量来控制海洋。马汉的“海权论”为美国的海洋政策、海军战略提供理了论准备,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与政治服务。一、海权的基本概念1884年,马汉在秘鲁利马一家英国俱乐部中阅读到英国海军军官蒙森的《罗马史》,当读到“第二次布匿战争”时,他对汉尼拔进军罗马的路线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汉尼拔舍近求远,不取道海路直取意大利半岛,而是绕道先占领伊比里亚半岛,再沿地中海北岸打击罗马?深入研究后马汉发现,迦太基人缺少一支强大舰队,缺乏对地中海的制海权。

作者简介

李双建,男,1978年生,硕士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现任海洋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届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主要从事海洋战略规划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主要国家海洋战略调整对我国影响研究”(10CGJ002),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子专题“广东省海洋发展战略”(GD-908-JC-11)及国家海洋软科学项目3项。参与国家“十一五” “十二五”海洋领域规划编制与战略研究工作,包括《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人才发展规划》等。出版著作4部,其中作者身份出版《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战略研究》《区划海洋——提高海洋管理成效(译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译)文20余篇。

于保华,女,1955年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海洋软科学领域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战略、规划、情报跟踪分析,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海洋管理政策等。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国家海洋专项《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我国海洋资源战略研究报告》,主持或参与编写了《中国海洋政策》《国别海洋政策(分主要国家)》《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态势》《周边国家和地区海洋管理体制与实践》《国外海洋管理规划体系》《国外海洋产业经济发展与统计状况》等研究(调研)报告。参与编写著作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译)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