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强省建设的广东实践及路径研究(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广东研究丛书)

包邮文化强省建设的广东实践及路径研究(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广东研究丛书)

1星价 ¥51.2 (6.8折)
2星价¥51.2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7812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218178127 ; 978-7-218-17812-7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论述广东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研究著作。全书回顾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成就,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从岭南特色文化入手,梳理广东文化强省的强大基础和制度保障,着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在广东的实施和探索。该书有利于展现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赋能文化力量。

目录

导 论

**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辉煌

一 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展演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化强国建设的初步探索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化强国建设的稳步发展

二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统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 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

(三)文化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六)对外文化传播实现质的飞跃

第二章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基础与现状

一 广东文化强省的深厚文化底蕴

(一)具有独特思想魅力的岭南文化

(二)“敢为天下先”的近代革命文化

(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二 广东文化强省的社会基础

(一)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政府出台政策制度保障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升

(四)人民文化教育水平提升

(五)社会团体夯实组织基础

(六)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推进

三 广东文化强省的建设状况与主要成就

(一)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推进历程

(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主要成就

(三)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发展形势

第三章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规划

一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思想原则

(一)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远景

(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把握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

(二)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视角把握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

(三)从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出发把握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

(四)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把握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

(五)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握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

三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要求

(一)文化事业强

(二)文化产业强

(三)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

(四)文化形象好

四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树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典型示范

(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阵地

第四章 文化强省建设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

一 公共文化服务与高品质文化供给

(一)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规划与评估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二 文化艺术建设与高品质文化供给

(一)创作体现广东特色的文艺精品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艺活动

(三)完善群众性文艺工作的机制团队

三 文化资源开发与高品质文化供给

(一)城市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与文化归属感培植

(二)乡村文化景观的创新营造与乡愁情感的维系

(三)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民众幸福感提升

第五章 文化强省建设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

一 文化强省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指引

(一)巩固广东人民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激发广东人民的创造力与责任感

(三)提升广东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二 文化强省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文化强省建设带动就业增加收入

(二)文化强省建设激发消费新动能

(三)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 文化强省建设推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升级

(一)建设科技驱动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建设“文化 ”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三)建设集聚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四)建设区域协同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五)建设灵活开放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六章 文化强省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 文化强省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三)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 文化强省建设与人民精神生活体验

(一)文化艺术体验

(二)文化交往体验

(三)文化娱乐体验

(四)文化节庆体验

(五)文化景观体验

三 文化强省建设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161

(一)推进乡村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 161

(二)广泛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164

(三)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166

第七章 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 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夯实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基础

(二)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三)发掘非遗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二 多种渠道手段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一)整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二)传承赓续伟大革命精神

(三)红色旅游延续红色记忆

三 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新派粤剧:以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岭南戏曲之美

(二)建筑改造:推动岭南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三)食在广东:广东文化旅游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四)功夫之城: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质的城市品牌

第八章

文化强省建设深化拓展文化传播与交流

一 文化强省建设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依托国家重大战略扩大广东文化影响力

(二)精心打造国际文化品牌活动

(三)加强广东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建设

二 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湾区文化的共建共享

(一)共建“人文湾区”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湾区文化艺术领域的联动合作

(三)深化粤港澳文化品牌的联合推广

三 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广东现代文化影响力

(一)着力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中心

(二)深入开展省际文艺交流活动

(三)积极推进文化帮扶平台建设

第九章 高水平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 构筑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文化星河”:优化和扩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二)“心享文化”: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智慧引擎”:以智慧技术驱动体制机制创新

(四)“暖心之翼”:用文化关爱温暖社会特殊群体

(五)“共融之光”:实现全省公共文化体系的共建共享

二 全面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数字化科技化战略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

(四)高端人才计划战略

三 提炼展示岭南文化的独特标识

(一)守护传承岭南历史文脉

(二)创新发展岭南文化表达

(三)推动岭南文化走向世界

后 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一)树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典型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国各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求索的关键主题。广东是改革开放事业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广东率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探索,率先创立了精神文明学,成立了全国首家精神文明学会。1994年12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在广州召开**次理事会暨“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在精神文明理论研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长期以来,广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达到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的建设目标,2015年、2021年分别出台《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计划(2015—2017)》《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彰显了广东在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的前瞻远瞩和周密部署。新时代以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纵深发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力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优异答卷。目前,广东正在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贸易强省,并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方面稳步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2021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910.0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在南粤大地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为各省市树立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旗帜典范。

作者简介

廖茂忠,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三项,其他各类课题十多项,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曾获全国优秀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博士论文《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论文。

刘梦雪,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