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7738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218177380 ; 978-7-218-17738-0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论述关于新时代下湾区新发展新突破的著作。全书深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综合分析湾区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比国际其他知名湾区发展脉络,充分展现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新突破、新理念,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对进一步优化湾区三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湾区人才队伍流动与建设、繁荣湾区特色文化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目录

导 论

**章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演进

(一)粤港澳合作:改革开放之前

(二)珠江三角洲合作:改革开放后

(三)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

三 习近平总书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瞻远瞩的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勇立新时代改革开放潮头的重要指示

(三)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

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新时代中的战略定位与重要任务

(一)“一国两制”的新发展

(二)国际一流湾区

(三)世界级城市群

(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

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实基础与机遇挑战

一 粤港澳三地长期合作积淀

(一)优势互补

(二)文化同源

(三)人缘相亲

二 粤港澳区位优势明显

(一)沿海开放前沿

(二)综合交通枢纽

(三)“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三 粤港澳经济基础雄厚

(一)经济总量

(二)产业体系

(三)国际贸易

四 粤港澳创新要素集聚

(一)研发投入与创新环境

(二)高校与科研院所

(三)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

五 粤港澳国际化水平领先

(一)国际大都会:香港

(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

(三)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珠江三角洲

六 新时代新发展新机遇

(一)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粤港澳大湾区是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地

(三)粤港澳大湾区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示范地

七 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的挑战

(一)逆全球化趋势使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压力增大

(二)地区间贸易冲突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三)全球产业链升级给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造成冲击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其他知名湾区比较分析

一 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

(一)纽约湾区

(二)旧金山湾区

(三)东京湾区

(四)粤港澳大湾区

二 发展格局与功能定位

纽约湾区

(二)旧金山湾区

(三)东京湾区

(四)粤港澳大湾区

三 政府规划与社会参与

(一)纽约湾区

(二)旧金山湾区

(三)东京湾区

(四)粤港澳大湾区

四 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一)纽约湾区

(二)旧金山湾区

(三)东京湾区

(四)粤港澳大湾区

五 社会氛围与人才集聚

(一)纽约湾区

(二)旧金山湾区

(三)东京湾区

(四)粤港澳大湾区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一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的理论遵循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主体蓬勃增长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三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五章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突破

一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理论遵循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政策

二 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体

(一)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二)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三)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四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一)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第六章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新突破

一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遵循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

(三)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关政策

二 推进社会保障合作

(一)社会保障同等待遇

(二)跨境公共服务衔接

(三)深化养老服务合作

三 深化社会治理合作

(一)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二)拓展社区综合服务

(三)加强社会治安联动

四 共建人文湾区

(一)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二)共同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第七章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

一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遵循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二 建设生态保护屏障

(一)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

(二)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管控

(三)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三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一)水资源保护和治理

(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三)土壤治理修复

四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一)加强低碳技术交流合作

(二)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三)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

后 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二)高水平对外开放

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对外开放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区经济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高度开放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自贸区的建设和政策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提升了该区域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贸易体制改革、提高贸易便利化、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努力,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伙伴不断增多。

对外贸易持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新时代的开放是更全面的开放和更高层次的开放,这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实行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加强不仅仅是区域内经济的发展需要,也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在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经济圈。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外贸进出口从2016年的6.3万亿元相继迈上7万亿元、8万亿元大台阶,2022年达8.3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从1300亿元突破到1800亿元,其中,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8%,进口总额年均增长2.4%。A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广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在2021年高基数的基础上,2022年广东进出口总值实现正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9.8%,规模连续37年稳居全国**。B广东对外贸易表现出以下特点:(1)规模创新高,质量也稳步提升,一般贸易比重不断提升。(2)民营企业活力强,国有企业快速增长。(3)广东对传统伙伴保持优势,新兴市场开拓有力。(4)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大幅增长,带动广东外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广东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创新“试验田”、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

澳大湾区重大平台作用,为广东、为全国提供了多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广州南沙自贸片区持续发挥南沙临港产业优势,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畅通南沙港往返香港、广州、深圳机场的物流,建设以广州南沙为中心、辐射整个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空铁”立体贸易枢纽。深圳前海自贸片区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外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全国14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设立在前海。前海法院成为全国适用香港法裁判案件*多的基层法院。珠海横琴自贸片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叠加发展,2021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314.66亿元,同比增长53.3%。其中出口总额139.8亿元,同比增长52.2%;进口总额174.86亿元,同比增长54.1%。

作者简介

史欣向,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经济学会成员、广东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广东省软科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智库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荣获“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调研报告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海南自贸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