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全3册)柳树芳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十一辑))

- ISBN:978755064386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50643864 ; 978-7-5506-4386-4
内容简介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柳树芳日记整理”(项 目编号:2141)成果。
前言
一、 柳树芳和《柳树芳日记》
吴江分湖柳氏为河东柳氏分支,自山西迁居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中间世系多不可推”柳树芳《分湖柳氏家谱》,道光刻本,上海图书馆藏。。为躲避明末战乱,分湖柳氏始迁祖春江公“偕弟慕江、云江避地吴江县之东村”,开始繁衍生息。定居吴江后,柳氏又经历多次搬迁,三世祖心园公由东村移居北舍港,六世祖杏传公由北舍港迁于分湖滨之大港,七世祖逊村公定居分湖之大胜港。柳树芳为逊村公第三子。
柳树芳,字湄生,号古槎、古查,又号胜溪居士,晚号粥粥翁。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二十四日,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二十二日,年六十有四。太学贡生,江苏吴江人。有二子、三女。长子柳兆青,出嗣于柳树芳仲兄柳毓芳,因病早亡。次子柳兆薰,同治六年(1867)副榜。柳树芳常年患病,绝意功名,又为家族事务所累,但仍勤于文字,与郭麐、姚椿、沈曰富、江湜、顾广誉、翁海琛、汤贻汾、何其伟、六舟上人、杨聋石、董兆熊、殷兆镛等交往。柳亚子称高祖柳树芳为“我们大胜柳氏在文坛上的开山祖师”柳无忌、柳无非编《柳亚子文集(自传·年谱·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0页。。柳树芳参与以郭麐为中心的寒士诗人群,雅好古文,与桐城派成员交流密切,被刘声木收入《桐城文学渊源考》。柳树芳著述颇丰,有《日记》三十卷、《胜溪居士自撰年谱》一卷、《养馀斋书目》一卷、《养馀斋诗集》十四卷、《胜溪竹枝词》一卷等存世,编纂《分湖柳氏家谱》十卷、《河东家乘》二卷、《分湖小识》六卷、《分湖诗苑》一卷等,尚有《经史撷华》《三通汇论》《读史随笔》《太平庄闲录》《养馀斋杂录》《读杜随笔》《读韩随笔》《读柳随笔》《读苏随笔》《三亡友诗》《顾氏三家诗选》《养馀斋散体文存》《尺牍》等,已亡佚董振声、潘丽敏主编《吴江艺文志》,国家图书出版社,2011年,第554—555页。。并刊刻陆陇其、郭麐、彭兆荪等人著作。
柳树芳有写日记的习惯。其日记稿本共54册,藏于苏州博物馆,始于嘉庆二十年(1815),止于道光三十年(1850)。据柳兆薰《行略》,柳树芳于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去世,其日记*后一天是正月十九日,可知柳树芳在日记中几乎完整地记录其后半生的行迹。但遗憾的是,日记亡佚较多,现存仅有1815年、1818年(《近游日记·戊寅》)、1820—1822年、1829年(《近游日记·己丑》)、1831年(《近游日记·辛卯》)、1838—1841年、1843—1844年、1847年、1849年、1850年等16年的部分日记。
编纂年谱时,日记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日记和年谱可以成为互补的文献。幸运的是,柳树芳有《胜溪居士自撰年谱》稿本一卷,记录其57岁(1843年)之前的事迹。据《日记》记载,《年谱》材料完全来自《日记》中,如:
汇录一年之事,将续入年谱中。(1839.12.24)
暇将汇录今年之事,入年谱中,日记不可不重阅。(1841.11.11)
下午,在楼上录清今年之事,入年谱中,实不欲虚度光阴也。(1841.11.20)
饭后,将汇录一年之事,入年谱中,总以日记作底本。(1843.11.20)
下午无事,将汇录一年之事,入年谱中。(1848.1.28)
《年谱》不仅可以与现存的《日记》相比对,还可以补充日记缺失年份的记录,还原柳树芳的生活史。因此,《胜溪居士自撰年谱》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柳树芳日记不完整带来的遗憾。
.........
目录
前言
凡例
柳树芳日记
近游日记(戊寅、己丑、辛卯)
庚辰日记
庚辰续记(附辛巳录)
辛巳续记(壬午附录)
壬午日记(癸未附录)
戊戌日记一(正月至闰四月)
戊戌日记二(五月至六月)
戊戌日记三(七月至八月)
戊戌日记四(九月至十二月)
己亥日记一
己亥日记二
己亥日记三
己亥日记四
己亥日记五
己亥日记六
己亥日记七
庚子日记一
庚子日记二
庚子日记三
庚子日记四
庚子日记五
庚子日记六
庚子日记七
辛丑日记一
辛丑日记二
辛丑日记三
辛丑日记四
辛丑日记五
辛丑日记六
癸卯日记一
癸卯日记二
癸卯日记三
癸卯日记四
癸卯日记五
癸卯日记六
癸卯日记七
癸卯日记八
癸卯出门日记草稿
汰存集
甲辰日记一
甲辰日记(草本二)
甲辰日记(草本)
南游日记
草稿杂记(甲辰冬起)
丁未日记一
丁未日记二
丁未日记三
丁未日记四
丁未日记五
己酉杂记
庚戌日记一
附录一胜溪居士自撰年谱一卷
附录二柳树芳传记资料
附录三柳树芳序跋辑录
附录四日记人名索引
相关资料
嘉庆二十年十月起,二十一年岁底录。
初二日(2月10日)风稍息,微有雪,如霰。
初三日(2月11日)风复大,日中雪。
初四日(2月12日)日出无光,河乃冻。
初五日(2月13日)天乃晴。
初六日(2月14日)微有雨。
初七日(2月15日)风解冻,朝晴。放舟至西濛港,谒沈云巢沈璟,字树亭,号云巢,吴江人。嘉庆五年举人。著有《云巢诗钞》。先生。回舟至北舍港,与诸族兄相见,行贺岁礼。客有自关外来者,言及去岁镇江府金坛县粒米无收,民不聊生,忽百阳桥一带有五色祥云,连结不散,人皆信为异宝。望云处掘起,得泥如饧,沿田四五亩皆然,携归煮食,却可充饥。于是远近闻之,共相争取,掘至四五尺深,下才是泥,不可食。或云此处前朝仓场,米谷羡馀所积,日久结就精华,天特显之,以为救荒计耳。似亦可信。客携得一丸示余,其色青黑,以舌之,甚腻。是盖目击,并非耳闻,聊志之,以备参考。(页眉:疗饥丸。)
初八日(2月16日)天雨雪。
初九日(2月17日)日暖风和。放舟至汤大灞。
初十日(2月18日)日高云净,土人呼为老晴。时庞礼堂来权课青儿。午候,黄竹堂来,畅谈半日,聊尽杯酒之欢。
十一日(2月19日)晴。(页眉:雨水。)
十二日(2月20日)晴半日,多料峭风。
十三日(2月21日)雨。
十四日(2月22日)晴。放舟至吴江。是夜,周小如留饮,不觉大醉。
十五日(2月23日)晴。
嘉庆二十年十月起,二十一年岁底录。
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正月初一日(1815年2月9日)大风自西北来,终日,晚乃得晴。
初二日(2月10日)风稍息,微有雪,如霰。
初三日(2月11日)风复大,日中雪。
初四日(2月12日)日出无光,河乃冻。
初五日(2月13日)天乃晴。
初六日(2月14日)微有雨。
初七日(2月15日)风解冻,朝晴。放舟至西濛港,谒沈云巢沈璟,字树亭,号云巢,吴江人。嘉庆五年举人。著有《云巢诗钞》。先生。回舟至北舍港,与诸族兄相见,行贺岁礼。客有自关外来者,言及去岁镇江府金坛县粒米无收,民不聊生,忽百阳桥一带有五色祥云,连结不散,人皆信为异宝。望云处掘起,得泥如饧,沿田四五亩皆然,携归煮食,却可充饥。于是远近闻之,共相争取,掘至四五尺深,下才是泥,不可食。或云此处前朝仓场,米谷羡馀所积,日久结就精华,天特显之,以为救荒计耳。似亦可信。客携得一丸示余,其色青黑,以舌之,甚腻。是盖目击,并非耳闻,聊志之,以备参考。(页眉:疗饥丸。)
初八日(2月16日)天雨雪。
初九日(2月17日)日暖风和。放舟至汤大灞。
初十日(2月18日)日高云净,土人呼为老晴。时庞礼堂来权课青儿。午候,黄竹堂来,畅谈半日,聊尽杯酒之欢。
十一日(2月19日)晴。(页眉:雨水。)
十二日(2月20日)晴半日,多料峭风。
十三日(2月21日)雨。
十四日(2月22日)晴。放舟至吴江。是夜,周小如留饮,不觉大醉。
十五日(2月23日)晴。
十六日(2月24日)晴。城北访周元圃,不值。城西访沈禊亭,又不值。是夜,吴友江吴春靇,原名克震,字友江,吴江人。嘉庆二十年入震学。编有《六先生遗诗》。留饮,遂住宿焉。
十七日(2月25日)晴半日。城南访黄云帆。午后,遇雨而返。
十八日(2月26日)雨夹雪终日。
十九日(2月27日)晴。在仓场完米,八折之外,又加五升五合。
二十日(2月28日)晴,大东南风起。自吴江归棹,逆流而返,至夜抵家。
廿一日(3月1日)雨终日。饭后,顾云泉到馆。下午,王山桥妹夫、沈芝如内兄同来贺岁,谈及糙米腾贵,每石竟有四千七八百文。故老相传,未之有也。
廿二日(3月2日)雨终日。饭后,送庞礼堂去。同王山桥抵大港,至夜而返。
廿三日(3月3日)雨终日。去年六七月间,吴中亢旱,四十馀日,水涸苗槁,民如倒悬。一日,嘉定城外竹园中见一黑面小儿,生三只眼,长二三尺。人民聚观,群起逐之,则逃去,明日复来。或以鸟枪击之,终不能逐。人皆愕然,诉之官,官来视之,则曰:“此旱魃也,宜设馔以祭。”后日遂不复见。乃知《大雅》所载,不虚语也。客有自彼来者,目击其异,余因而记之。(页眉:旱魃。)
廿四日(3月4日)雨止,西北风起。时我乡糙米已长至五千馀文一石。
作者简介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著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