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78760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200178760 ; 978-7-200-17876-0

本书特色

沈有鼎:跨越东西方的逻辑学大师
沈有鼎先生是蜚声中西的逻辑学界的一代宗师,早年留学哈佛、海德堡等世界**学府,师从怀德海、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家。他的学术生涯横跨东西方哲学,既有对西方逻辑学的深刻理解,又对中国古代逻辑(如《墨经》)有独到研究。本书不仅展现了他的学术成就,还通过自传部分让读者了解他的人生历程与思想演变。
AI时代的逻辑学:从语义悖论到智能推理
数理逻辑的特征在于它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是严格意义的形式逻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书中探讨的“所有有根类的类的悖论”和“两个语义悖论”等问题是我国现代数理逻辑研究的开端,现代人工智能的基础正是数理逻辑的方法论。基于对数理逻辑研究与应用的思考,沈有鼎先生预言了逻辑学在智能推理上的发展,以至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真实作用。这些都有助于人们对AI时代的理解。
中国古代逻辑的启示:从《墨经》开始
沈有鼎先生对古代逻辑学,尤其是《墨经》的研究,还原了古代辩者的智慧。书中对“辞”“说”“辩”等概念的解析,揭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高度。
沈有鼎的学术遗产:逻辑学与哲学的融合
作为中国逻辑学的奠基人之一,沈有鼎先生的研究不仅限于逻辑学,还涉及哲学、数理等多个领域。本书收录的《周易卦序分析》《公孙龙子考》等文章,展现了他如何将逻辑学与哲学、文化研究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跨学科的思考路径。
逻辑学的未来:从传统到现代世界的桥梁
沈有鼎先生还探讨了逻辑学在中国哲学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随着AI时代的到来,人们必须能够从理解*初步的形式逻辑,深入到理解数理逻辑、智能推理、人工智能世界。从而推动认知进程,走向贯通传统哲学与逻辑学,走向与现代科技共同发展的未来图景。
通过这些方面,读者不仅可以了解逻辑学家沈有鼎先生的*重要的学术思想和人生历程,还能感受到逻辑学在AI时代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这本书既是逻辑学爱好者的*读之作,也是AI研究者、哲学学者的重要参考。


内容简介

《逻辑学讲话》汇集了我国著名逻辑学家沈有鼎先生在数理逻辑和中国逻辑史这两个方面*重要的文章。本书从形式逻辑的基础出发,探讨 “思维形式”与形式逻辑,并通过中国古代逻辑学中的“辞”“说”“辩”等概念的解析,对《墨经》、公孙龙学说等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现代诠释,揭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高度。书中还收录了沈有鼎先生在数理逻辑领域的两个著名悖论。基于对数理逻辑研究与应用的思考,沈有鼎先生预言了逻辑学在智能推理上的发展。对以古奥著称的《墨经》,沈先生诂解严谨,表述流畅,让墨子的逻辑学思想面目清晰地呈现出来。附带的沈有鼎自传,更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位逻辑学大师的学术生涯与思想历程。无论是逻辑学研究者、哲学爱好者,还是对AI时代的逻辑方法论基础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与思考。

目录

001/论“思维形式”和形式逻辑
012/所有有根类的类的悖论
0/15两个语义悖论
018/中国古代辩者的悖论
031/“辞”和同异
042/“说”和“辩”的原则及个别方式
086/《墨经》论数
091/公孙龙其人
103/公孙龙的学说的倾向性
133/周易序卦骨构大意
136/周易卦序分析
137/中国哲学今后的开展
151/附:沈有鼎自传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沈有鼎(1908—1989),字公武。逻辑学家。上海市人,祖籍江苏吴县。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在美国哈佛大学谢弗和怀德海指导下从事研究,1931年获硕士学位。后留学德国,先后在海德堡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从事研究。沈有鼎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逻辑学界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天才人物。专长数理逻辑和中西逻辑史。他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学贯古今,融会中西,是蜚声中外的大学者。
编者:
刘新文,哲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室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