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兽医全科类)预防科目 2025年

包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兽医全科类)预防科目 2025年

1星价 ¥79.4 (6.9折)
2星价¥79.4 定价¥11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77711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8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111777113 ; 978-7-111-77711-3

本书特色

*根据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新大纲编写,中国兽医协会组编,考试指定版本;
*双色印刷,重难点特殊标记,帮助考生轻松掌握考试重点、难点;
*全面对标*新大纲,新增考点、难点全覆盖;
*可检索电子书,疑难点随时随地查;
*一书一码,赠送7套电子试卷,共计700题,反复练习,增加考试熟练度;
*配套重难点讲解视频以及直播课,夯实考生基础,助力考生轻松通过考试;
*配套多终端在线题库,随时随地答题练习,错题随时整理,牢记易错考点,攻破薄弱环节;
*真实机考系统,标准考试界面、答题流程、评分标准,模拟真实考试场景,提前熟悉考场。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兽医协会组织兽医学各学科权威专家,紧密围绕《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兽医全科类)(2025版)》要求的知识点,精心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全书采用双色印刷,并对重点内容突出显示,方便考生掌握考试重点;配有高清图片及详细图表,便于考生理解;配备电子书及核心考点精讲视频,方便考生随时随地复习。 本书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逻辑性强,便于考生理解和记忆,以期为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生高效复习、备考及提高考试能力提供卓有成效的帮助。

前言

前 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以及《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我国于2009 年1 月1 日起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国兽医协会组织权威专家,依据考试大纲要求,于2010 年开始组织编写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为众多考生高效复习、备考、应试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随着科技的发展,考生的学习习惯和考试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现在的备考环境和考试形式,中国兽医协会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展开合作,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兽医全科类)系列丛书焕新升级,使其更直击考点,以提升考生的备考效率。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兽医全科类) 预防科目2025 年》包括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共4 篇,是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推荐用书,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更新:以*新考试大纲为框架进行编写,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重点突出:采用双色印刷,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出处理,方便考生掌握考试重点。

目录

目 录

前言
**篇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章 细菌的结构与生理 2
**节 细菌的形态 2
一、细菌的个体形态 2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 2
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 3
一、细胞壁 3
二、细胞膜 3
三、细胞质 3
四、核体 3
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 4
一、荚膜 4
二、鞭毛 4
三、菌毛 4
四、芽孢 4
第四节 细菌染色方法 5
一、革兰氏染色法 5
二、瑞氏染色法 5
三、特殊染色法 5
第五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6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6
二、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7
三、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7
第六节 细菌的代谢 7
一、细菌的基本代谢过程 7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8
三、细菌的分解代谢与生化反应 8
第七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9
一、培养基的概念及种类 10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0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11
第二章 细菌的感染 11
**节 正常菌群 11
一、正常菌群的概念 11
二、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 11
三、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2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12
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12
二、细菌毒力的测定 13
三、细菌的毒力因子 13
四、细菌的侵入数量、途径与感染 15
五、感染的类型 15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16
一、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16
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 16
第三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 17
**节 样本的采集原则 17
第二节 细菌的分离鉴定 17
一、常规细菌学检测 17
二、血清学检测 18
三、基因检测 18
第四章 消毒和灭菌 19
**节 基本概念 19
一、消毒 19
二、灭菌 19
三、无菌 19
四、防腐 19
第二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19
一、热力灭菌法 19
二、辐射灭菌法 20
三、滤过除菌法 21
第三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21
一、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 21
二、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22
第五章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 23
**节 球菌 23
一、链球菌属 23
二、葡萄球菌属 24
三、蜜蜂球菌属 25
第二节 肠杆菌科 25
一、埃希菌属 25
二、沙门菌属 26
第三节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27
一、巴氏杆菌属 27
二、里氏杆菌属 28
三、嗜血杆菌属 29
四、放线杆菌属 29
第四节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30
一、布鲁氏菌属 30
二、伯氏菌属 31
三、波氏菌属 32
第五节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33
一、李氏杆菌属 33
二、丹毒丝菌属 33
第六节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 34
一、芽孢杆菌属 34
二、梭菌属 35
三、拟幼虫芽孢杆菌 36
第七节 分枝杆菌 36
一、牛分枝杆菌 36
二、副结核分枝杆菌 37
第八节 螺旋体 38
猪痢短螺旋体 38
第九节 支原体 39
一、鸡毒支原体 39
二、猪肺炎支原体 40
三、牛支原体 40
四、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 40
五、嗜血支原体 40
第十节 真菌 40
一、白僵菌 40
二、蜜蜂球囊菌变种 41
第十一节 类菌质体 41
蜜蜂螺旋菌质体 41
第六章 病毒基本特性 42
**节 病毒的结构 42
一、病毒的基本结构 42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 42
三、病毒的分类 43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43
一、病毒的培养方法及其特点 43
二、病毒的细胞培养 43
三、病毒感染后产生的细胞病变、包涵体及空斑 44
第三节 病毒的感染 44
一、急性感染 44
二、持续性感染 44
第七章 病毒的检测 45
**节 病料的采集与准备 45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45
一、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45
二、病毒的鉴定 45
第三节 病毒感染单位的测定 46
一、空斑试验 46
二、终点稀释法 46
第四节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46
一、病毒中和试验 46
二、血凝抑制试验 46
三、免疫组化技术 46
四、免疫转印技术 46
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6
第五节 病毒感染的分子诊断 47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序列分析 47
二、核酸杂交 47
三、DNA 芯片 47
第八章 主要的动物病毒 47
**节 痘病毒科 47
一、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 47
二、黏液瘤病毒 48
三、口疮病毒 48
第二节 非洲猪瘟病毒科 48
非洲猪瘟病毒 48
第三节 疱疹病毒科 49
一、伪狂犬病病毒 49
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49
三、马立克病病毒 49
四、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50
五、鸭瘟病毒 50
第四节 腺病毒科 50
一、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50
二、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 51
第五节 细小病毒科 51
一、猪细小病毒 51
二、犬细小病毒 51
三、鹅细小病毒 52
四、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52
五、貂肠炎病毒 52
六、貂阿留申病病毒 52
第六节 圆环病毒科 53
猪圆环病毒 53
第七节 逆转录病毒科 53
一、禽白血病病毒 53
二、山羊关节炎/ 脑脊髓炎病毒 54
三、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54
第八节 呼肠孤病毒科 54
一、禽正呼肠孤病毒 54
二、蓝舌病毒 54
三、轮状病毒 55
四、质型多角体病毒(蚕) 55
第九节 双RNA 病毒科 5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55
第十节 副黏病毒科 56
一、新城疫病毒 56
二、小反刍兽疫病毒 56
三、犬瘟热病毒 57
第十一节 弹状病毒科 57
一、狂犬病病毒 57
二、牛暂时热病毒 58
第十二节 正黏病毒科 58
禽流感病毒 58
第十三节 冠状病毒科 59
一、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59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59
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60
四、猫冠状病毒 60
五、犬冠状病毒 60
第十四节 动脉炎病毒科 6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60
第十五节 微RNA 病毒科 61
一、口蹄疫病毒 61
二、猪水疱病病毒 61
三、鸭肝炎病毒 62
四、囊状幼虫病病毒 62
五、蜜蜂慢性麻痹病毒 62
六、家蚕软化病病毒 62
第十六节 嵌杯病毒科 63
兔出血症病毒 63
第十七节 黄病毒科 63
一、猪瘟病毒 63
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64
三、日本脑炎病毒 64
四、鸭坦布苏病毒 64
第十八节 朊病毒 65
朊病毒的特性及其所致疾病 65
第九章 抗原与抗体 65
**节 抗原 65
一、抗原与抗原性的概念 65
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65
三、抗原表位 66
四、抗原的交叉性 67
五、抗原的分类 67
六、重要的抗原 68
七、佐剂与免疫调节剂 68
第二节 抗体 70
一、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70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70
三、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与抗原决定簇 71
四、各类抗体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 71
五、主要畜禽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72
六、多克隆抗体 72
七、单克隆抗体 73
八、基因工程抗体 73
第十章 免疫系统 74
**节 免疫器官 74
一、中枢免疫器官 74
二、外周免疫器官 75
第二节 免疫细胞 76
一、T 细胞和B 细胞 76
二、K 细胞和NK 细胞 76
三、抗原提呈细胞 77
四、其他免疫细胞 77
第三节 细胞因子 78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78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和来源 78
三、细胞因子的特性 79
四、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80
五、细胞因子的应用 81
六、主要动物的细胞因子 81
第四节 补体系统 82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和性质 82
二、补体细胞的激活途径 83
三、补体激活后的生物学效应 83
第五节 黏膜免疫系统 85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85
二、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86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 86
**节 概述 86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86
二、免疫应答的特点 86
三、免疫应答产生的部位 87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87
一、致敏阶段 87
二、反应阶段 87
三、效应阶段 87
第三节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87
一、抗原提呈细胞 88
二、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88
三、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88
第四节 细胞免疫 89
一、效应性T 细胞的种类 89
二、细胞毒性T 细胞与细胞毒作用 89
三、TDTH 细胞与迟发型超敏反应 89
第五节 体液免疫 89
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 89
二、抗体的免疫学功能 90
第十二章 变态反应 91
**节 概述 91
第二节 过敏反应型(Ⅰ型) 变态反应91
一、参与过敏反应的成分 91
二、过敏反应型(Ⅰ型)变态反应的机理 92
三、临床常见的过敏反应型(Ⅰ型)变态反应92
第三节 细胞毒型(Ⅱ型) 变态反应 92
一、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的机理 92
二、临床常见的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 93
第四节 免疫复合物型(Ⅲ型) 变态反应93
一、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的机理 93
二、临床常见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94
第五节 迟发型(Ⅳ型) 变态反应94
一、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的机理 94
二、临床常见的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94
第十三章 抗感染免疫 95
**节 先天性(非特异性) 免疫95
一、概念 95
二、组成与生物学作用 95
三、特点 97
第二节 获得性(特异性) 免疫97
一、概念 97
二、组成与生物学作用 97
三、特点 97
第三节 抗细菌、真菌感染的免疫 97
一、抗细胞外细菌感染免疫 97
二、抗细胞内细菌感染免疫 98
三、抗真菌感染免疫 98
第四节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98
一、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 98
二、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99
第五节 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100
一、抗原虫感染的免疫 100
二、抗蠕虫感染的免疫 100
第十四章 免疫防治 101
**节 主动免疫 101
一、概念 101
二、天然主动免疫 101
三、人工主动免疫 101
第二节 被动免疫 102
一、概念 102
二、天然被动免疫 102
三、人工被动免疫 102
第三节 疫苗与免疫预防 102
一、疫苗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102
二、疫苗的免疫接种 104
三、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105
第十五章 免疫学技术 106
**节 概述 106
一、免疫学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106
二、免疫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06
三、细胞免疫技术的种类 108
四、免疫制备技术的种类 108
五、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108
六、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向 109
第二节 凝集反应 109
一、概念 109
二、原理 109
三、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110
第三节 沉淀反应 110
一、概念 110
二、原理 110
三、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110
第四节 标记抗体技术 112
一、概念 112
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112
三、免疫酶标记技术 113
四、放射免疫分析 114
第五节 中和试验 115
一、概念 115
二、原理 115
三、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115
第六节 补体参与的检测技术 116
一、概念 116
二、原理 116
三、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116
第七节 免疫检测新技术 116
一、SPA 免疫检测技术 11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中国兽医协会,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4家单位为发起人,经过几年的筹备,于2009年10月28日正式成立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行业指导、服务、协调、维权和自律等作用,团结和组织全国兽医,提高业务素质、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活动,促进兽医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