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610774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76107746 ; 978-7-5761-0774-6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大家、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散文家陈从周先生的 “感时、念旧、叙缘”的含情之作。
《随宜集》展现了陈从周先生对艺术、文化、故人、旧事的处处含情。科学家的睿智,散文家的灵性,用细腻的文字营造出曼妙意境,是一本谈景、叙事、怀人的抒情之作,在阅读中感受真挚情感的流露。
一部集园林、昆曲、书画、建筑等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佳作。陈从周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林之美,豫园的典雅、秋霞圃的清幽,引领读者领略园林的叠山理水、建筑布局与意境营造的精髓。深入剖析园林与昆曲的紧密联系,通过其“以曲悟园,以园解曲”的独特视角,展现出两种艺术的交融之美。此外,对书法绘作的赏析与老辈艺术家的深情回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大师的鲜活人生:年少读书求学的率真洒脱,游历各地交游名家的情真意切,老年梓室怀旧的豁达坚韧。从作者少年时的读书求学经历到游历各地的所见所闻,既有对地方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融入了对文化传承、城市建设的深刻思考。与徐志摩、俞振飞、胡山源等人的交往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师友的深切缅怀之情;在亲人离世的痛苦中仍坚守对生活与文化的热爱,展现出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与坚韧的精神品格,触动读者心弦。
人文关怀的精神:强调古建筑保护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呼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旅游、建筑、文化保护等诸多方面,以专业的视角和人文情怀提出独到的见解与呼告。无论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作者所表露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借鉴。是学者,更是时代的发声者。
小开本,新增精美插图,清新简洁的装帧,随时随地可以打开的休闲读物。小32开,裸脊锁线,轻便小巧,易于携带。同时新增数张精美插图,轻松融入每一个阅读场景,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开启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为陈从周先生1987年至1989年的散文和书信,是继《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之后的第四部随笔、小品文集。其中记述了当时陈老与昆曲界的往来情谊,以及一些浅显的园林学说理散文。陈老力倡文理想通之道,以学者的睿智,诗文家的灵感,博古汇今,纵笔书怀。谈景,抒情,怀人,言之有物,每篇自成一世界,别有洞天。文字婉约清丽,蕴藉含蓄,见解独到精辟,意境幽深。内中可透映出陈老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对祖国山河和故乡的深长眷恋。
前言
老妻去世后,我的第三本散文集出版了,今日这第四本《随宜集》付印时,我的痛苦比过去更增多了。老妻做了天上神仙,安眠在南北湖上,儿子陈丰呢?安葬好母亲后,去美国了,谁也料不到他惨死在墨西哥人的刀下。从美国洛杉矶带回了骨灰,没有见过爸爸的孙女媛媛,去送父亲葬,儿子长眠在他母亲身旁,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呢?心情有谁能了解呢,复杂、痛苦、消沉,无可奈何……
这本集子名随宜集,一切随宜了,游园、听曲、钟情山水,知己泉石,做一个在世的山水僧而已。文章不过是人生片段的记录,没有可取之处。感谢百岁老人苏局仙为我题字,愿同登寿域。感谢周道南、吴玉桥夫妇为我抄录!
1989年11月陈从周记
目录
1 柳迎春
3 天一阁中作客情
6 谷音涧
8 小巷人家
11 带得四山一水归
15 岱岛秋痕
18 说景
21 古今聚散说名园
24 秋容
27 名园向晚独行时
29 看花又是明年
31 说竹
34 迟水仙
36 寒竹鸣禽
39 湖山人情能留客
52 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
71 裱画店
73 我是中国人
76 人间重晚晴
79 花店小坐
81 画梁软语 梅谷清音
86 粉墙秀影
89 华枝动素影 秋水漾文漪
92 曲情·影情·人情
95 知情·解情·造情
97 豫园顾曲
100 落花水面皆文章
104 昆曲·中国菜·绍兴酒
106 顾曲名园中
109 湖楼
111 以园解曲 以曲悟园
114 昆剧汇香江
116 音低音高
118 《眉短眉长》序
121 《程砚秋唱腔集》读后
125 《马连良唱腔集》序
127 “丰子恺先生遗作展览”序
129 读《朱屺瞻画集》记
130 不是书家的书家
134 《中国禅宗的发展和南宋五山》序
136 《日本建筑史序说》序
137 《中国花卉盆景全书》序
139 《泰岱史迹》序
141 《日本建筑史学者关野贞》序
142 《中国名园》后记
143 《南通张先生书法》序
145 《古城留迹》序
147 《蒋孝勋画集》序
148 《简明建筑史》(中译)序
150 《建筑史话》序
152 《园林艺术及欣赏》序
154 《浙江旅游指南》序
158 《上海农村传统住宅调查》序
159 《农村住宅设计》序
161 《苏州园林》(苏州版)序
165 《上海建筑风貌》序
167 《上海近代建筑史稿》序
170 《文以兴游》序
171 《民俗文化片谈》序
173 《中国古建筑与消防》序
176 《太谷园林志》序
177 《郑逸梅选集》序
179 《西湖胜景科学趣谈》序
181 《日月并升》序
182 《乐峰书法集》序
183 《徐志摩域外散文选》序
185 老去情亲旧日师
190 师道可风
193 人去楼空 旧游谁说
196 叠山家戈裕良的生卒
199 悼新宁刘士能师敦桢教授
200 《徐志摩年谱》谈往
206 草堂终古说缘缘
210 沪杭车中
213 顾廷龙先生书法
215 友痕
217 爸爸的照相
219 丰儿墓铭
220 陋室新铭
223 天一阁东园记
225 瞻园碑廊记
226 真禅法师伤残儿童福利基金记
227 贵溪悬棺记
228 衍芬草堂藏笔名单
244 读书的回忆
250 我为什么写作
251 开卷有益
254 苏州园林今何在?
256 吹皱南北湖
258 新春拆书
260 恭喜发才
262 湖心亭怎么办?
264 闲话修路
267 放大
270 大好青春宜珍惜 用功读书莫经商
273 皓首以为期
275 呼吁
278 新岁还添“万卷户”
280 “哀悼”芙蓉鸟
282 敬告向俞老求书者
284 大饼
286 称呼
289 凭栏半日独无言
292 岁暮忆旧
295 存心自有天知
296 滇池虽好莫回头
298 春游随宜
301 紧抱孙儿望后头
304 后记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字从周,晚年斋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绍兴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中国文化大家、散文家。毕业于之江大学文学系,1950年至1951年间先后任教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和苏南工业专门学校。1951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学科和教研室创立人之一。1956年,陈从周在同济大学完成了《苏州园林》的研究。
陈从周在园林和古建筑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为传统文化延续做出了巨大奉献。他设计修复了豫园东园、龙华塔、天一阁、水绘园等大量园林,并把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人。陈从周在诗词、散文、书画方面亦有很高造诣,著有《说园》《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梓室余墨》《徐志摩年谱》等。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5.4¥4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回声与倒影
¥11.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