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848311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8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48483113 ; 978-7-5484-8311-3
本书特色
★ 一部书讲透古今成事的智慧与方法!一本书读懂中国古代政局的暗流涌动!畅销书作者解读雍正黄帝后发上位的惊心历程,为我们洞察人性,躬身入局提供精神指引。
★ 读懂权谋较量中的进退取舍,领悟谋定而后动的制胜真谛,掌握后手布局的智慧精髓。让你的人生也能成为自己掌控的局。
★ 一代辉煌清史的追溯与探寻,揭秘雍正皇帝翻盘制胜的智慧谋略,教你人生、职场成事的奥秘。
★ 人气史学作者精炼清史研究成果,精心编校而成,内容夯实,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 16开排版设计,附带数十幅插图,带你沉浸式享受美好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九子夺嫡,一场权力与智谋的较量,一本揭秘雍正制胜之道的智慧手册。在这场纷争中,低调的四阿哥如何脱颖而出,成为*终的胜者? 本书将带你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博弈,剖析雍正如何运筹帷幄、步步为营,从看似被动的局面,以“后手”找到决定性的力量。每一场冲突,背后都藏着深思熟虑的策略;每一个看似微小的选择,都是定局的铺垫。 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探索,更是一本关于智慧与谋略的实战指南。教我们在复杂局势中如保持冷静;如何用智慧化解困局,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如何把“后手”化为决胜的关键。 读懂这场三百年前的权力游戏,领悟当代职场与人生的制胜法则。
目录
**章 九子夺嫡
日暮西山的老皇帝
两次被废的太子爷
立下战功的大阿哥
朝臣拥戴的八阿哥
悄然崛起的十四阿哥
第二章 隐忍低调的“富贵闲人”
皇后娘娘的养子
侍从康熙巡幸天下
笃信佛教藏心志
严教之下养才气
第三章 四阿哥走上夺嫡之路
谋士戴铎献“三策”
戒急用忍不树敌
韬光养晦观虎斗
在聪明人面前装糊涂
胤禛麾下的“四大金刚”
第四章 棋高一筹的雍亲王
明面上不利就在暗地里使劲
虚心求才丰羽翼
关键时刻出王牌
提前布局善抓时机
第五章 意料之外的赢家
冬至畅春园
新皇帝即位
康熙遗诏有没有被动过手脚?
调虎离山解除胤禵兵权
第六章 巩固皇位,拔掉眼中钉
先拉后打“八爷党”
重拳出击十四爷
居功自傲的年羹尧
恃宠营私的隆科多
科甲朋党案
九子夺嫡
日暮西山的老皇帝
两次被废的太子爷
立下战功的大阿哥
朝臣拥戴的八阿哥
悄然崛起的十四阿哥
第二章 隐忍低调的“富贵闲人”
皇后娘娘的养子
侍从康熙巡幸天下
笃信佛教藏心志
严教之下养才气
第三章 四阿哥走上夺嫡之路
谋士戴铎献“三策”
戒急用忍不树敌
韬光养晦观虎斗
在聪明人面前装糊涂
胤禛麾下的“四大金刚”
第四章 棋高一筹的雍亲王
明面上不利就在暗地里使劲
虚心求才丰羽翼
关键时刻出王牌
提前布局善抓时机
第五章 意料之外的赢家
冬至畅春园
新皇帝即位
康熙遗诏有没有被动过手脚?
调虎离山解除胤禵兵权
第六章 巩固皇位,拔掉眼中钉
先拉后打“八爷党”
重拳出击十四爷
居功自傲的年羹尧
恃宠营私的隆科多
科甲朋党案
相关资料
“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他对这一于国民生计不可缺少的百艺之首亟为重视。”——伏尔泰 “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南怀瑾 “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在前文中,军师戴铎给四阿哥胤禛出谋划策,有提到这样一句话:“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意在告诉主子处理好与领导、兄弟间的关系,不要急于争取太子之位,更不要立即表露出野心,那样只会迅速成为众矢之的。
这就好比东汉末年的袁术,大家都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表面上都愿意接受朝廷的领导,心甘情愿做大汉的臣子。袁术占据淮南之地,得到了玉玺,偏偏要去登基称帝,消息传出,很快成为全民公敌,*终败亡也不可避免。像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就非常聪明,当欧洲大陆打的不可开交时,美国按兵不动,等双方都筋疲力尽、元气大伤了,美国宣战,直接派遣军队攻击德国,不仅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还品尝到了更多胜利果实。同样聪明绝顶、善于隐藏伪装的胤禛,就使用了与后来的美国相同的套路。夺嫡之战爆发前,乃至竞争激烈的前期、中期,他都能维持好与各大集团的关系,不敌对任何一方。给人的感觉,他就和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裪这种角色一样,身处世外,悠然自得,对*高权力没有丝毫兴趣。
对于八阿哥胤禩,胤禛刚开始与他的关系就相当不错,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或者其他相同题材的小说写的那样,两人自成年以来就剑拔弩张,恨不得啖其肉、寝其皮那种。在真实的历史中,跟八阿哥势同水火并不符合胤禛初期不树敌的战略。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父皇为众皇子建造府邸,胤禛的家和胤禩的家就在一起,两人是邻居,平时串门拜访拉家常就特别方便,若干年后,雍亲王府被改建成了雍和宫。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老皇帝要求阿哥们在畅春园附近建造别墅,方便父子间的来往,胤禛此次又与老八住在了相同的区域,这可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要是水火不容的两家人,那肯定是离得越远越好,更何况他们出生皇家,根本不差钱,不会因为经济原因勉为其难地住到一起。
对于太子胤礽,胤禛早年跟他是有过节的。有一次,双方爆发了激烈冲突,盛怒之下,胤礽施展特技“佛山无影脚”,胤禛遭受了几万点伤害,直接从台阶上滚下去,昏迷不醒。这件事情众所周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胤禛对二哥是心存芥蒂,只是因为他是太子,高人几等,平时不能把胤礽怎么样,一旦他下台了,必定会伺机报复。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废,当时胤禛与老八都不在场,离京出差办理事务。康熙刚开始下令老大胤褆负责看管胤礽,后来又改成由胤禛和胤褆共同看管,这样的安排,明显是受了老大蠢猪言论的影响,胤褆想要杀掉胤礽,现在安排他看管,那不就是孙猴子管理蟠桃园,灰太狼管理羊村,成心看着胤礽遇害。康熙写好了废黜太子的告天文书,把材料给胤礽看,胤礽相当不屑,我的太子是你皇帝封的,现在把我给废了,何必要告诉老天爷呢?康熙听后很不满意,朕是天子,替天行道,太子是未来的天子,现在废了,怎么能不向老天爷汇报工作呢?胤礽这样胡说八道,以后他的话就不用报给我了。
在前文中,军师戴铎给四阿哥胤禛出谋划策,有提到这样一句话:“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意在告诉主子处理好与领导、兄弟间的关系,不要急于争取太子之位,更不要立即表露出野心,那样只会迅速成为众矢之的。
这就好比东汉末年的袁术,大家都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表面上都愿意接受朝廷的领导,心甘情愿做大汉的臣子。袁术占据淮南之地,得到了玉玺,偏偏要去登基称帝,消息传出,很快成为全民公敌,*终败亡也不可避免。像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就非常聪明,当欧洲大陆打的不可开交时,美国按兵不动,等双方都筋疲力尽、元气大伤了,美国宣战,直接派遣军队攻击德国,不仅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还品尝到了更多胜利果实。同样聪明绝顶、善于隐藏伪装的胤禛,就使用了与后来的美国相同的套路。夺嫡之战爆发前,乃至竞争激烈的前期、中期,他都能维持好与各大集团的关系,不敌对任何一方。给人的感觉,他就和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裪这种角色一样,身处世外,悠然自得,对*高权力没有丝毫兴趣。
对于八阿哥胤禩,胤禛刚开始与他的关系就相当不错,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或者其他相同题材的小说写的那样,两人自成年以来就剑拔弩张,恨不得啖其肉、寝其皮那种。在真实的历史中,跟八阿哥势同水火并不符合胤禛初期不树敌的战略。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父皇为众皇子建造府邸,胤禛的家和胤禩的家就在一起,两人是邻居,平时串门拜访拉家常就特别方便,若干年后,雍亲王府被改建成了雍和宫。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老皇帝要求阿哥们在畅春园附近建造别墅,方便父子间的来往,胤禛此次又与老八住在了相同的区域,这可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要是水火不容的两家人,那肯定是离得越远越好,更何况他们出生皇家,根本不差钱,不会因为经济原因勉为其难地住到一起。
对于太子胤礽,胤禛早年跟他是有过节的。有一次,双方爆发了激烈冲突,盛怒之下,胤礽施展特技“佛山无影脚”,胤禛遭受了几万点伤害,直接从台阶上滚下去,昏迷不醒。这件事情众所周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胤禛对二哥是心存芥蒂,只是因为他是太子,高人几等,平时不能把胤礽怎么样,一旦他下台了,必定会伺机报复。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废,当时胤禛与老八都不在场,离京出差办理事务。康熙刚开始下令老大胤褆负责看管胤礽,后来又改成由胤禛和胤褆共同看管,这样的安排,明显是受了老大蠢猪言论的影响,胤褆想要杀掉胤礽,现在安排他看管,那不就是孙猴子管理蟠桃园,灰太狼管理羊村,成心看着胤礽遇害。康熙写好了废黜太子的告天文书,把材料给胤礽看,胤礽相当不屑,我的太子是你皇帝封的,现在把我给废了,何必要告诉老天爷呢?康熙听后很不满意,朕是天子,替天行道,太子是未来的天子,现在废了,怎么能不向老天爷汇报工作呢?胤礽这样胡说八道,以后他的话就不用报给我了。
胤褆将老皇帝的意思转告给了胤礽,胤礽却说:“父皇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须代我奏明”,老大听后明确表示拒绝,之前父皇已经交代过,你总是胡言乱语,这些话根本不需要上奏。而且胤褆也是对储君之位有想法的人,胤礽在这诉衷情,表明心迹,老爹又疼爱培养他这么多年,要是听进去了,放胤礽一马,假以时日重新立为太子,老大岂不是错失良机。废太子的话,也被胤禛听到了,老四怎么办呢?他去找八爷党的核心骨干——九阿哥胤禟,之前老大向康熙推荐老八,已经凭实力将胤禩坑了一把,老八团队意见很大,现在听说胤褆又要干这样的事情,就力劝胤禛说这件事关系甚大,应该帮助胤礽奏报皇帝。
康熙听了以后,非常认可胤禛的行为,奏的对,胤礽这种宝贝儿子,借他一百个脑袋,他也不敢做谋逆的事情,便下令解开废太子身上的锁链。通过这件事情,康熙对胤禛的好感度大增,表扬道:“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之前抓胤礽囚禁他的时候,大家都保持沉默,还有的落井下石,一方面是康熙正在气头上,谁敢跟他对着干,来个求情什么的,岂不是引火烧身。再说胤礽的所作所为,胤礽的名声,的确是糟糕透顶,这种人被废,绝对属于罪有应得。当初胤礽是怎么踹胤禛的,大家心里也是一清二楚,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笑柄。可现在胤禛又不计前嫌地帮助胤礽,这说明什么?说明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和《三国志》中的周瑜周公瑾一样:“气量甚大”,是个通晓事理、道德高尚的人,康熙甚至把胤禛称之为“伟人”,这两个字的份量着实不轻。
鼓起勇气转奏胤礽的话,本来已经十分难得了,没想到胤禛被表扬后,表现出来的态度更加弥足珍贵。对于一般人来说,领导兼爸爸如此肯定自己,那听了应该非常高兴啊,胤禛却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样子,“皇父褒嘉之旨,臣不敢仰承”,回答的极会做人、极其到位,简直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优秀的人偏偏还那么谦虚,这不是模范又是什么呢?康熙心中的好感度又飙升了几个百分点。胤礽对胤禛那更是感激的五体投地,前有康熙怒斥他胡说八道,一切言论不必向他汇报的命令;后有胤褆虎视眈眈,意欲除之而后快。双重压力之下,胤禛依然冒着生命危险转奏父皇,并为胤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废太子对老四的好感度,或者说爱禛之心,必然急剧上升。
胤禛这样做,目的是讨好康熙,继之是讨好胤礽,按照眼下这个局势,如果新的太子不是胤礽,那八成是胤禩或者其他的阿哥,康熙传位给老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其让其他兄弟捡了便宜,还不如帮助胤礽一回。他本来就是太子,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不出事的话就是他接班,老皇帝对他培养多年,倾注了这么多心血,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抛弃的。胤礽得到谅解、复位,康熙和太子都会认同胤禛的努力与作为。
至于事先征求九阿哥胤禟的意见,那更是神来之笔了,问老九,其实就是在问八爷党。这么重要的操作,胤禛完全可以谁的意见也不问,直接向领导汇报。但他偏偏就征求胤禟的想法,使八爷党认为自己获得了尊重,对四阿哥更加肯定。之前因为老大的言论,老八已经受到了殃及,胤禛与胤褆对着干,非常符合胤禟他们的利益,简直就是帮他们报仇了。所以说别看只是小小的征求意见,背后却是一箭双雕。
其实八爷党还有个秘密,被胤禛知道了,那就是胤禟、胤禵等人都私藏毒药,哪天老八要是遭遇不测,老九等人就与八阿哥共赴黄泉,胤禛如何得知此事呢?因为他们平日素有往来,胤禵及其党羽愿意告诉老四藏毒之事,说明关系至少不差。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老八的生母良妃薨逝,胤禩痛哭流涕,一心只想为妈妈守孝,场面令人动容。见到八阿哥这番模样,几位兄弟决定轮流给老八送饭,其中一位就是胤禛。吃着四哥送来的“爱心午餐”,双方的亲情继续升温。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康熙决定复立胤礽,这样做的话,意味着其他皇子又失去了一次成为储君的机会,为了弥补大家的损失,老皇帝给诸位皇子大肆封爵,其中胤禟、胤裪等人被封为贝子。听说了这个消息,刚刚封为亲王的胤禛又上奏康熙,说愿意降低自己的爵位,再把弟弟们的爵位给晋升晋升,这样兄弟们获得的待遇都差不多,雨露均沾,有利于和睦相处。受够了老大的骨肉相残、老八的收买人心,康熙内心颇为失望,看到胤禛主动让爵于弟弟,那种友爱兄弟之情,跃然纸上,心里当然十分开心,胤禟、胤裪等皇子虽然没有连升两级,因为胤禛的意见*终没有被父皇采纳,但见识到他的心意,当然会感念四哥的深情厚谊。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八阿哥胤禩身患伤寒之症,已经住进了ICU,生命垂危,之前由于“毙鹰”等事件,老八已经被康熙列入黑名单,政治生涯已经被判了死刑。父皇得知胤禩大有将死的可能性,就问胤禛怎么还不去看望老八,虽然八弟之前触怒了父皇,好歹也是兄弟,胤禛就真的跑去看望了,也不顾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在潜意识里面,和其他兄弟保持良好的关系,即使遇到竞争对手也要表面上友善,是胤禛不自觉得行为,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行为模式中。在现代的职场中,其实也不乏胤禛这样的人,演技高超,表面上做的,实际上并非心里所想,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罢了。就像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一个人他的知识、能力是在冰山之上露出海面的部分,比较直观也容易被人发现,可一个人的动机、价值观、品质是藏在海水之下的,轻易不会被人发现,只有深入了解之后,也许才能瞥见一二。人性的复杂,莫过于此。
作者简介
高成
百万粉丝公众号编辑、特约作者,长期从事文史内容创作,著有多本历史畅销书。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