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4838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74页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59483867 ; 978-7-5594-8386-7
本书特色
“雨花忠魂:雨花英烈系列纪实文学丛书”,选取了恽代英、邓中夏、罗登贤、邓演达、何宝珍、毛福轩、许包野、朱克靖、任天石、侯绍裘、吴振鹏、陈子涛等雨花台殉难烈士的英雄事迹,全面展现了先烈为革命奉献的一生,细致刻画了他们的英雄形象和对信仰的忠诚。丛书以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并再现了中国历史大转折时期波澜壮阔的历程,全面反映并诠释了“雨花英烈精神”,凸显了英烈事迹与英烈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陈子涛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
陈子涛(1920-1948),别号陈家禧,广西玉林人。1935年,陈子涛进入广西省立郁林初中就读。1939年,陈子涛初中毕业后考入《广西日报》,初任外勤记者,后任采访部主任。1944年任四川成都《华西晚报》编辑。1946年赴上海参加《文萃》周刊编辑工作。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被捕。1948年12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目录
001引子
004**章童年忧国事
014第二章革命的种子
030第三章结缘《广西日报》
069第四章《文萃》像一把利刃刺向反动派胸膛
093第五章《文萃》照亮了同胞们前进的道路
110第六章中统侦缉《文萃》
130第七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161尾声
164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童年忧国事
出身贫家
陈子涛,字家禧,1920年12月28日出生在广西郁林县古定镇(今玉林市玉州区,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郁林”改为“玉林”,后文统称“玉林”)新地村的一个
教师家庭。家境贫寒,全家六口人仅有三分多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广西,古属百越之地。因其地处西南边疆,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长久以来,这里是少数民族的集聚区域,土司统治占据主导地位。到明清时期,汉人的迁入对于地方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族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经济生产的跃进与繁荣,成就了一批熠熠生辉的南疆名城。而玉林便是其中的一座。
陈子涛的家乡玉林在古代被称为“鬱林州”,有玉树琼林之意,其地处桂东南,四周环山,是广西的盆地,因胜景如林,有“岭南美玉”之称。又因其地处华南与西南的交会处,千百年来的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岭南都会。“鬱林”作为地名,出现较早,其范围并不等同于今天的玉林市。从先秦时期起,经历了鬱林郡、鬱平县、鬱林州等名,其地域范围也随之变化。到宋代时,今玉林的部分地区划入“鬱林州”,设州治所于南流县(今玉林市),玉林的基本辖区和城市名称才基本稳定下来,至今千余年,故后人称玉林为“千年鬱林”。
玉林位于广西*大的盆地之中,相较于广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貌,玉林相对平坦的地形、较为集中的土地使之成为八桂大地的“粮仓”之一。玉林是广西地区汉人较早进入并较多留居的地区,直到今天,玉林地区的多民族交融文化依然是当地的重要特色之一。早期奔赴玉林的汉人,或经商,或种地,渐渐扎根并世代定居于此。在此过程中,崇儒奉道的汉文化与信奉蚂拐的壮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丰富了玉林的城市文化,造就了今日的文化名城。
历史上,玉林的治所设立在城区腹地的西就社区。“西就社区地域小,面积约1平方公里,世居居民不足万人。”而成为玉林州、府、县治所的所在地却已有千年。因为位于玉林城区的中心位置,陈子涛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就故土见证过诸多历史事件的变幻和风云人物的沉浮。而陈子涛,后来也成了这片故土的骄傲。
1925年,未满五岁的陈子涛就随父亲在本村的小学读书,1930年考入县立**小学就读,1935年入省立玉林初级中学。陈子涛从小酷爱读书,在家里那间既无楼梯又无窗口的小阁楼上,读了很多父亲和哥哥给他的书籍。
童年忧国事
出身贫家
陈子涛,字家禧,1920年12月28日出生在广西郁林县古定镇(今玉林市玉州区,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郁林”改为“玉林”,后文统称“玉林”)新地村的一个
教师家庭。家境贫寒,全家六口人仅有三分多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广西,古属百越之地。因其地处西南边疆,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长久以来,这里是少数民族的集聚区域,土司统治占据主导地位。到明清时期,汉人的迁入对于地方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族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经济生产的跃进与繁荣,成就了一批熠熠生辉的南疆名城。而玉林便是其中的一座。
陈子涛的家乡玉林在古代被称为“鬱林州”,有玉树琼林之意,其地处桂东南,四周环山,是广西的盆地,因胜景如林,有“岭南美玉”之称。又因其地处华南与西南的交会处,千百年来的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岭南都会。“鬱林”作为地名,出现较早,其范围并不等同于今天的玉林市。从先秦时期起,经历了鬱林郡、鬱平县、鬱林州等名,其地域范围也随之变化。到宋代时,今玉林的部分地区划入“鬱林州”,设州治所于南流县(今玉林市),玉林的基本辖区和城市名称才基本稳定下来,至今千余年,故后人称玉林为“千年鬱林”。
玉林位于广西*大的盆地之中,相较于广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貌,玉林相对平坦的地形、较为集中的土地使之成为八桂大地的“粮仓”之一。玉林是广西地区汉人较早进入并较多留居的地区,直到今天,玉林地区的多民族交融文化依然是当地的重要特色之一。早期奔赴玉林的汉人,或经商,或种地,渐渐扎根并世代定居于此。在此过程中,崇儒奉道的汉文化与信奉蚂拐的壮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丰富了玉林的城市文化,造就了今日的文化名城。
历史上,玉林的治所设立在城区腹地的西就社区。“西就社区地域小,面积约1平方公里,世居居民不足万人。”而成为玉林州、府、县治所的所在地却已有千年。因为位于玉林城区的中心位置,陈子涛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就故土见证过诸多历史事件的变幻和风云人物的沉浮。而陈子涛,后来也成了这片故土的骄傲。
1925年,未满五岁的陈子涛就随父亲在本村的小学读书,1930年考入县立**小学就读,1935年入省立玉林初级中学。陈子涛从小酷爱读书,在家里那间既无楼梯又无窗口的小阁楼上,读了很多父亲和哥哥给他的书籍。
陈子涛的中学时代,正值抗日浪潮汹涌澎湃的时期,在进步教师党员的组织发动下,陈子涛积极参加夏令营、抗日座谈会、抗日歌咏队、抗日剧团等群众组织,为宣传抗日救亡积极工作。
陈子涛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曾被选为学生会代表出席了在柳州召开的广西省进步学生代表大会。
陈子涛个子不高,常戴一副宽边眼镜,头上顶着一蓬马鬃般的硬发,象征着这个广西青年的耿直与不屈,而他那微微上翘的嘴角,总挂着几分微笑,给人以忠厚、真诚、善良和热情之感。陈子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生活上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展现出他广泛的学养和高尚的情操。
陈子涛的祖父是秀才出身,辛亥革命后,做过县参议会的文牍员,后来参议会撤销,祖父就一直没有事干。祖父做文牍员期间,培养他的四个儿子从玉林五属中学毕业,并把其中的两个送去广西桂林法政专门学校读书。
陈子涛的父亲是祖父的长子,中学毕业后被留在家里照顾祖父母,没有再读书。祖父没有什么家业,一两亩水田和两间十多平方米房子。但他养育了四个儿子,生活不易维持,只好从大蒸尝田里又租来两亩多田雇工耕种。另外,每隔五年可以有一次小蒸尝田的轮耕,这样勉勉强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当时许多同一时代的人都称赞他靠这样的家底能够送几个儿子去读书是件了不起的事。
父亲为了照顾祖父母和三个弟弟的生活,他负担了雇工耕种的工作,另外还当了本村小学的教员。对于这种生活他是不满意的,他曾经不顾一切地跑到南宁、桂林去,企图找事做。可是在那时候,没有任何熟人做后台,结果只能是白跑一趟,去了几个月就空手回来了。从此以后就一直做小学教师,到1950年才被动员退职。
陈子涛的父亲大概是1912年结婚的,母亲姓张,娘家虽然是开糕饼店的,但她早就没有父母,张家的产业与她没有任何关系,她没有从娘家那里得到什么东西。
父母亲结婚后,1915年生下了**个儿子陈铁生。1920年生了次子陈子涛。1925年生下第三个儿子陈家坦。
作者简介
张荣超,1964年出生,江苏泗阳人。江苏省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春去春又回》《乡下》《残春》《阳光的味道》等。谢昕梅,江苏泗阳人,江苏省作协会员。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