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220005900061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2200059000619
内容简介
58467Y “心灵的非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工具一样,都是信息的载体,但对个体而言,它们包含的信息更为丰富,也更为隐秘。以图画为例,每一幅画作本身都是对个体潜意识的“投射”,都是对压抑的自我的释放,都包含了个体丰富的情感信息。而绘画的过程则把个体意识不到的信息带入意识之中,通过意识与潜意识的对话,促成个体人格的更新和转化。本书以绘画心理分析应用为宗旨,综合运用各经典绘画心理分析测试工具,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两大方面对不同作品及不同创作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63248Y 我们自童年时代开始积压大量无法表达的真实感受和情绪,它们本身就类似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这些生命体被囚禁在潜意识的幽谷中,渴望得到关注而无人理睬,渴望得到表达而无处倾诉。因此,它们被“淤积”了起来,成为了“阴影”,并以破坏性的方式操纵我们的生活,进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前作《绘画心理分析:追寻画外之音》旨在使用绘画作品帮助我们辨识个体心灵特质,本作更进一步,旨在借助绘画表达形式帮助我们调整个体心理状态。本作颇具创造性地整合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正念心理疗法的理念和相关技术,并通过丰富的案例为读者展现了以绘画为载体的表达式心理疗愈的独特魅力。70920 通过将荣格心理学与艺术治疗相结合,本作致力于使用影视作品达成疗愈的目的,将相关影视作品分为面具类、阴影类、冲突类和整合类四种类型,充分剖析了利用影视作品,在治疗过程中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唤醒、让来访者放下防御、整合冲突能量的可能性。本作补充了作者先前专注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作品《绘画心理分析:追寻画外之音》与《绘画心理调适:表达人设外的人生》,呈现了一套基于欣赏模式的艺术治疗方案。74572 自性化是个体心理发展完善的*终目的。本书基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自性化理论,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前通行的正念疗法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理念,从自性化的角度对诸多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进行了深入解析,在此基础上对荣格的自性化概念及其结构,以及自性化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旨在形成更具中国特色的荣格自性化学说,以实例而非逻辑演绎个体自性化的过程,助力心理分析与治疗的相关实践。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生死场
¥8.6¥36.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22.2¥59.9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东京梦华录
¥19.9¥46.0 -
1984-插图珍藏版
¥11.3¥29.8 -
悉达多
¥14.3¥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告白
¥14.0¥3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6¥55.0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