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吹枣花-京师流年话北宫

包邮风吹枣花-京师流年话北宫

1星价 ¥39.0 (5.7折)
2星价¥39.0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92854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16928547 ; 978-7-5169-2854-7

本书特色

爱国爱家爱身边的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产品——长辛店白枣。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地理标志系列文化丛书《花田往事》出版后的又一本新书,描述北京市丰台区**支地理标志品牌产品“长辛店白枣”及其生长区域北宫镇的“前世今生”、人文历史,特别是京城北宫镇各村的近现代人文故事、风土民情及其名枣园中天然枣博物馆特产枣的讲述,是一本好吃好看好玩的地标趣闻小书。

目录

引子

咫尺西山雾里看,

山色空濛,丘陵不碍,一见人间籁

枣也早也

——风俗与历史

寥若晨星的前尘记述 1 记忆的线索

解释

添补1·名人实录辛庄村

添补2·物产丰盈东河沿

2 咬文嚼字看北宫

“峪”与“坟”

古村“大灰厂”

神灵护佑的大灰厂娘娘庙

3 躲不过卢沟桥的记忆

第二节 也有不堪与挣扎

1 风水与地力有时并不对等

繁衍

盗墓

看坟——再谈异姓?同姓?

2 “丁梨、脆枣”,乾隆时明确的“豁免税银”之物 3 有女不嫁的窘迫

远树依稀云影淡,

林间风雨,枣果玲珑,一技传几代

枣树成林

——种枣与生存

政策指定的种植方向——北宫人一直在努力 1步入新中国

并非一刀切的土改方式

**个

大食堂——并非美好的记忆

2 种大田和种菜,不卖枣

农户

菜户

打枣

3 知青来了 4 上游的工业废水排放呼唤环保意识的复苏

改革开放

大田改果树

第二节 因地制宜的种植方向——枣树重回

1 酸枣和嫁接:技术的发展与人才的呼唤 2 在发展和前行中探寻

茆屋鸡鸣成旧事,

屋瓴趋星,通衢浩泛,世间焕新颜

枣花沁香

——改变与坚守

田园与城建——梦想的实践 1 枣园初设·实现名枣博物院愿景

见识名枣博物院的几款名枣

盲评——紧张中带着自信

枣园辉煌

2 园博园来了! 3 城建的喜悦与“想不到的发达”

第二节 前行的路——在守护中探索

1 近郊农田:北宫的红线和城市的生活 2 政策与心愿:传承、发展在北宫的展现 3 交接:不变的乡情与转变的理念

川平百里风烟迷,

道不尽,枣花飘香,慰我情栖

枣言枣语

——功效美食与因地制宜

**节 枣有话说

1 老树傲立见几代悲欢 2 诗词歌赋说大枣——别有一番情怀 3 枣言枣语现风俗

第二节 展望中的日子

1 危机:新意识涉及的不仅是技术、品种和品质,还有三产联动的创意与实施 2 砥砺前行是枣园人和百年枣树的共勉 3 踔厉再战让人情、乡情世代传承——从意识到实践的推进需要一定的“外力” 4 枣园四季风光暖——你没见过的枣园《四季图记》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引 子

时近黄昏,远山旷野,这是四千年前的幽燕大地。
落日的余晖中,一株茂盛的枣树伫立在广袤的原野上,周边密布环绕着让动物们难以落脚的成片的灌木酸枣棵子。向西的逆光映出不远处太行山余脉马鞍山的轮廓。
天际风云变幻,这棵枣树在此历劫,生死数度。
两千年后,《诗经·豳风》中的一句“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昭告天下,这里盎然生长的酸枣棵子,竟在幽并之地“驯化栽培”成了果实涨大、甜味大增的“木本粮食”——白枣树,自此开始了这处丘陵之地的农耕新纪元。
此时,这里的枣树已经和大地上的石榴、无花果,还有千里之外的芒果、香蕉、椰枣、油橄榄并称为世界公认的“*早起源的七大果树”之一。
令人费解的是,四千年前,抑或更早,不知是怎样的“驯化”改良,让酸枣成为白枣?还是原本枣树是枣树,酸枣树是酸枣树?这一切似乎只是岁月的更迭,不参合人类的造作。
几千年变迁,“白枣”还不知它已是幽燕枣品中*古老的选手。
无论是北魏的《齐民要术》,还是万历年间的《农政全书》、《本草纲目》,都是对枣树定形千年之后的纪实,也是距今千年之前的记述。书中记下了人类的农耕成果和枣的身影,自此,幽燕大地的枣树栽种生生不息,并由此沿西山一路向北延伸。
镜头,在此处拉近,京师跳窜的桑干河已被康熙帝定名为永定河,成为京师的母亲河。它的西侧,出卢沟桥不远,白枣树虽稀疏散落,但依然于一处集中成林,这处就是今天的北宫镇域。
成片的高楼,掩不住历史记忆中曾经的草长莺飞,掩不住这里背靠西山面向平川的好风水,也抹不掉她曾经的淡漠和贫困。
庆幸,白枣树在此生长依旧。树有灵,人有心,默默记下这里的人文过往,知道这里也曾勤农兴学,人们也曾性至孝友,这里的过往对外人来说风轻云淡,但它是每一位北宫人的乡情寄托。
人勤奋,枣不移。枣立籽,早立志。

引 子


时近黄昏,远山旷野,这是四千年前的幽燕大地。

落日的余晖中,一株茂盛的枣树伫立在广袤的原野上,周边密布环绕着让动物们难以落脚的成片的灌木酸枣棵子。向西的逆光映出不远处太行山余脉马鞍山的轮廓。

天际风云变幻,这棵枣树在此历劫,生死数度。

两千年后,《诗经·豳风》中的一句“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昭告天下,这里盎然生长的酸枣棵子,竟在幽并之地“驯化栽培”成了果实涨大、甜味大增的“木本粮食”——白枣树,自此开始了这处丘陵之地的农耕新纪元。

此时,这里的枣树已经和大地上的石榴、无花果,还有千里之外的芒果、香蕉、椰枣、油橄榄并称为世界公认的“*早起源的七大果树”之一。

令人费解的是,四千年前,抑或更早,不知是怎样的“驯化”改良,让酸枣成为白枣?还是原本枣树是枣树,酸枣树是酸枣树?这一切似乎只是岁月的更迭,不参合人类的造作。

几千年变迁,“白枣”还不知它已是幽燕枣品中*古老的选手。

无论是北魏的《齐民要术》,还是万历年间的《农政全书》、《本草纲目》,都是对枣树定形千年之后的纪实,也是距今千年之前的记述。书中记下了人类的农耕成果和枣的身影,自此,幽燕大地的枣树栽种生生不息,并由此沿西山一路向北延伸。

镜头,在此处拉近,京师跳窜的桑干河已被康熙帝定名为永定河,成为京师的母亲河。它的西侧,出卢沟桥不远,白枣树虽稀疏散落,但依然于一处集中成林,这处就是今天的北宫镇域。

成片的高楼,掩不住历史记忆中曾经的草长莺飞,掩不住这里背靠西山面向平川的好风水,也抹不掉她曾经的淡漠和贫困。

庆幸,白枣树在此生长依旧。树有灵,人有心,默默记下这里的人文过往,知道这里也曾勤农兴学,人们也曾性至孝友,这里的过往对外人来说风轻云淡,但它是每一位北宫人的乡情寄托。

人勤奋,枣不移。枣立籽,早立志。

世间斗转星移,将这里带入到人类的公元二十一世纪。祖辈记忆中的“长辛店白枣”一跃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枣产品,成为北京市丰台区**支地理标志商标品牌!

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细细品味这枣香及其透射出的人文风俗、山川地貌,追念祖考,踵事增华。


作者简介

陈一龄,北京华艺文化教育中心董事长,北京元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出生于上海,成长于北京,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在校时得益于导师金家瑞先生的亲传,受益匪浅。做过公务员、外企首代。爱好自驾游与烧菜做饭,喜爱喝茶、咖啡和翻书,尤擅对各地地理标志特产及新奇产品的人文历史、旅游体验、自驾采买的挖掘与探索,为人类物质遗产的文化传承尽力,用纪实形式展现村镇、民俗、食货、逸闻和趣事,展现鲜为人知的珍馐美食背后的故事。

附件:作者出版作品

《花田往事》老北京·花担子·佚闻录 (地理标志系列文化丛书)

《探秘川藏线》(京藏自驾游之一)

《绝美藏域》(京藏自驾游之二)

《猎奇滇藏线》 (京藏自驾游之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