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29190507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82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229190507 ; 978-7-229-19050-7
本书特色
☆宋史名家何冠环家族史研究力作
☆一部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宋代武将家族研究典范之作
☆人物个案与家族研究完美结合
☆考述李氏将门百年兴衰,揭示宋代“以文制武”国策背后的帝王之术
一部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揭示了北宋前期和中叶政治、军事方面的某些真相
历史人物研究,始终是我们“打开”历史的重要方法。知名学者何冠环“独到”的人物研究享誉学界,武将、内臣、士人等都是他重要的研究对象,并且都有代表性论著,成为相关研究的经典之作。
《攀龙附凤》是一部宋代将门研究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物置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之中,并将人物研究与家族研究完美结合。本书通过考述宋代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的百年兴衰,一方面论述了李氏祖孙三代四人的功业,另一方面揭示了北宋前期和中叶外戚将门与君主、士人集团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方面的某些真相。如李处耘,他是太祖朝与赵普齐名的从龙功臣,李氏赖其余荫而兴起。但他却因赵普“猜忌”,在平定荆湖后有功不能获赏,*终被贬死于淄州。如李继隆,在太宗朝无役不预,宋人将他比为西汉外戚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特别是在促使宋辽达成澶渊之盟的景德之役中,被真宗“雪藏”的李继隆重获启用,并用车营战术,一举击败辽军。如李昭亮,仁宗朝深受宠信的外戚,虽无显赫军功,却外任边将,内掌禁军。李昭亮的事迹,说明了仁宗借宠信外戚武臣来反制文臣集团的帝王之术。因此,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政治史。
增订本重磅上市
☆宋史名家何冠环家族史研究力作
☆一部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宋代武将家族研究典范之作
☆人物个案与家族研究完美结合
☆考述李氏将门百年兴衰,揭示宋代“以文制武”国策背后的帝王之术
一部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揭示了北宋前期和中叶政治、军事方面的某些真相
历史人物研究,始终是我们“打开”历史的重要方法。知名学者何冠环“独到”的人物研究享誉学界,武将、内臣、士人等都是他重要的研究对象,并且都有代表性论著,成为相关研究的经典之作。
《攀龙附凤》是一部宋代将门研究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物置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之中,并将人物研究与家族研究完美结合。本书通过考述宋代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的百年兴衰,一方面论述了李氏祖孙三代四人的功业,另一方面揭示了北宋前期和中叶外戚将门与君主、士人集团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方面的某些真相。如李处耘,他是太祖朝与赵普齐名的从龙功臣,李氏赖其余荫而兴起。但他却因赵普“猜忌”,在平定荆湖后有功不能获赏,*终被贬死于淄州。如李继隆,在太宗朝无役不预,宋人将他比为西汉外戚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特别是在促使宋辽达成澶渊之盟的景德之役中,被真宗“雪藏”的李继隆重获启用,并用车营战术,一举击败辽军。如李昭亮,仁宗朝深受宠信的外戚,虽无显赫军功,却外任边将,内掌禁军。李昭亮的事迹,说明了仁宗借宠信外戚武臣来反制文臣集团的帝王之术。因此,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政治史。
增订本重磅上市
与繁体版不同,简体版是增订本。作者根据近期出土的李昭亮后人两方墓志补写了“第六章 将门末代:从新出土墓志铭补考李昭亮后代事迹”,从而对李氏将门的百年兴衰进行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考述。同时,在原有附录“北宋潞州上党历史外戚将门世系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李惟贤、李惟实后人表”,更全面展示了上党李氏将门如今为人所知的后人情况。
内容简介
%3Cp%20style%3D%22text-align%3A%20left%3B%22%3E%3Cstrong%3E%E5%86%85%E5%AE%B9%E7%AE%80%E4%BB%8B%EF%BC%9A%20%3C%2Fstrong%3E%3C%2Fp%3E%3Cp%20style%3D%22text-indent%3A%2021pt%3B%20text-align%3A%20left%3B%22%3E%3Cspan%20style%3D%22font-family%3A%20%E5%AE%8B%E4%BD%93%3B%22%3E%E3%80%8A%E6%94%80%E9%BE%99%E9%99%84%E5%87%A4%E3%80%8B%E6%98%AF%E4%B8%80%E9%83%A8%E7%A0%94%E7%A9%B6%E5%8C%97%E5%AE%8B%E6%98%BE%E8%B5%AB%E5%B0%86%E9%97%A8%E6%BD%9E%E5%B7%9E%E4%B8%8A%E5%85%9A%E6%9D%8E%E6%B0%8F%E5%85%B4%E8%A1%B0%E7%9A%84%E4%BD%9C%E5%93%81%E3%80%82%E9%80%9A%E8%BF%87%E7%9A%87%E5%AE%A4%E4%B8%8E%E5%8A%9F%E8%87%A3%E7%9A%84%E8%81%94%E5%A7%BB%E6%98%AF%E5%8E%86%E4%BB%A3%E7%8E%8B%E6%9C%9D%E7%BB%B4%E6%8A%A4%E7%BB%9F%E6%B2%BB%E7%9A%84%E9%87%8D%E8%A6%81%E6%89%8B%E6%AE%B5%EF%BC%8C%E5%AE%8B%E6%9C%9D%E7%9A%87%E5%AE%A4%E4%BB%A5%E6%AD%A6%E5%B0%86%E8%B5%B7%E5%AE%B6%EF%BC%8C%E5%9B%A0%E6%AD%A4%E5%AE%8B%E4%BB%A3%E5%B0%86%E9%97%A8%E4%BC%97%E5%A4%9A%EF%BC%8C%E8%83%BD%E6%94%80%E9%BE%99%E9%99%84%E5%87%A4%E6%88%90%E4%B8%BA%E5%A4%96%E6%88%9A%E5%B0%86%E9%97%A8%E7%9A%84%E5%8D%B4%E6%98%AF%E5%B0%91%E6%95%B0%E3%80%82%E6%BD%9E%E5%B7%9E%E4%B8%8A%E5%85%9A%E6%9D%8E%E6%B0%8F%E5%85%A5%E5%AE%8B%E5%90%8E%EF%BC%8C%E6%9D%8E%E5%A4%84%E8%80%98%E3%80%81%E6%9D%8E%E7%BB%A7%E9%9A%86%E3%80%81%E6%9D%8E%E7%BB%A7%E5%92%8C%E3%80%81%E6%9D%8E%E6%98%AD%E4%BA%AE%E7%A5%96%E5%AD%99%E4%B8%89%E4%BB%A3%E5%9B%9B%E4%BA%BA%E7%9B%B8%E7%BB%A7%E5%BB%BA%E5%8A%9F%E7%AB%8B%E4%B8%9A%EF%BC%8C%E4%BB%95%E8%87%B3%E9%AB%98%E4%BD%8D%EF%BC%8C%E6%9D%8E%E5%A4%84%E8%80%98%E4%B9%8B%E5%A5%B3%E5%8F%88%E8%B4%B5%E4%B8%BA%E5%AE%8B%E5%A4%AA%E5%AE%97%E7%9A%87%E5%90%8E%EF%BC%8C%E4%BD%BF%E5%BE%97%E8%BF%99%E4%B8%80%E5%AE%B6%E6%97%8F%E5%85%B4%E7%9B%9B%E4%B8%80%E6%97%B6%EF%BC%8C%E6%88%90%E4%B8%BA%E5%8C%97%E5%AE%8B%E6%97%B6%E6%9C%9F%E5%85%BC%E5%85%B7%E5%86%9B%E5%8A%9F%E5%92%8C%E5%A4%96%E6%88%9A%E7%89%B9%E8%89%B2%E7%9A%84%E8%91%97%E5%90%8D%E4%B8%96%E5%AE%B6%E5%A4%A7%E6%97%8F%E3%80%82%3C%2Fspan%3E%3C%2Fp%3E%3Cp%3E%3Cspan%20style%3D%22font-family%3A%20%E5%AE%8B%E4%BD%93%3B%22%3E%20%26nbsp%3B%20%26nbsp%3B%20%E6%9C%AC%E4%B9%A6%E6%A0%B9%E6%8D%AE%E8%AF%A6%E5%AE%9E%E4%B8%B0%E5%AF%8C%E7%9A%84%E5%8F%B2%E6%96%99%EF%BC%8C%E4%BB%A5%E7%94%9F%E5%8A%A8%E7%9A%84%E7%AC%94%E8%A7%A6%E5%8F%99%E8%BF%B0%E4%BA%86%E6%9D%8E%E6%B0%8F%E5%B0%86%E9%97%A8%E4%B8%89%E4%BB%A3%E4%B8%BB%E8%A6%81%E4%BB%A3%E8%A1%A8%E4%BA%BA%E7%89%A9%E7%9A%84%E7%94%9F%E5%B9%B3%E4%BA%8B%E8%BF%B9%E5%92%8C%E5%8A%9F%E4%B8%9A%E3%80%82%E9%80%9A%E8%BF%87%E8%80%83%E8%BF%B0%E6%9D%8E%E6%B0%8F%E5%B0%86%E9%97%A8%E7%99%BE%E5%B9%B4%E7%9A%84%E5%85%B4%E8%A1%B0%E5%8F%B2%EF%BC%8C%E6%9D%A5%E8%80%83%E5%AF%9F%E5%AE%8B%E4%BB%A3%E5%90%9B%E4%B8%BB%E4%BB%8E%E5%AE%8B%E5%A4%AA%E5%AE%97%E3%80%81%E5%AE%8B%E7%9C%9F%E5%AE%97%E5%88%B0%E5%AE%8B%E4%BB%81%E5%AE%97%EF%BC%8C%E5%A6%82%E4%BD%95%E7%AC%BC%E7%BB%9C%E4%B8%8E%E5%88%A9%E7%94%A8%E5%A4%96%E6%88%9A%E5%B0%86%E9%97%A8%EF%BC%8C%E5%B9%B6%E5%88%A9%E7%94%A8%E5%85%B6%E5%B9%B3%E8%A1%A1%E6%96%87%E8%87%A3%E9%9B%86%E5%9B%A2%E7%9A%84%E5%8A%9B%E9%87%8F%E3%80%82%3C%2Fspan%3E%3C%2Fp%3E
前言
绪 言
书名《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顾名思义,研究对象是北宋一家具有外戚身份的显赫将门。历代王朝的肇建,除了所谓“天族”的皇族一姓一氏登上政治舞台及社会的顶峰外,凭着与皇族婚姻关系而获得显贵身份的外戚与功臣集团均成为新朝的新贵、新世家,取代前朝的没落王孙和沦为平民的前朝贵戚。为了笼络功臣,许多王朝的统治者都以功臣子弟作为婚配对象,东汉、宋代的开国者,就明显地施展过这一笼络功臣的政策,是故两朝的后妃、主婿(俗称驸马)多出于功臣之家。而这些来自功臣之家的后妃、主婿之族人,即宋人称为外戚、国戚或“戚里”的世家,就是本书研究的对象。
功臣有文有武,即相门与将门之别。宋代不乏后妃和主婿出于相臣之家,例如开国宰相王溥(922—982)之孙王贻永(原名贻贞,986—1056)尚太宗(939—997,976—997在位)第四女贤懿长公主(后进封郑国长公主,?—1004),真宗(968—1022,997—1022在位)沈贵妃(994—1076)为太祖(927—976,960—976在位)从龙功臣兼宰相沈义伦(909—987)孙女,神宗向皇后(1046—1101)为真宗朝宰相向敏中(949—1020)的曾孙女,他们都出身相臣之家。
目录
绪 言 001
**章 从龙功臣: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的起家者李处耘 014
第二章 功比卫、霍:宋太宗朝外戚名将李继隆 084
第三章 老将知兵:李继隆与景德之役(1004年) 175
第四章 克绍箕裘:宋初西北边将李继和事迹考述 226
第五章 三代为将:北宋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第三代传人李昭亮事迹考述——兼论宋仁宗重用外戚 273
第六章 将门末代:从新出土墓志铭补考李昭亮后代事迹 385
余 论 405
附录一 宋辽唐河、徐河之战新考 410
附录二 宋故左藏库副使前知隰州军州事李君墓志铭 428
附录三 宋故文思副使通远军兵马都监兼在城巡检专管勾买马上护军李公墓志铭 431附录四 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世系表 434
附录五 李惟贤、李惟实后人表 436
参考书目 438
后 记 454
简体增订本后记 458
相关资料
**章 从龙功臣: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的起家者李处耘
一、导言
本章考论宋太祖(927—976,960—976在位)的从龙大功臣、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市)李氏外戚将门的起家者李处耘(920—966)的生平。宋太祖的从龙功臣可分两类。**是太祖在禁军中亲善之高级将领,或追随太祖之心腹将校,包括慕容延钊(913—963)、韩令坤(923—968)、石守信(928—984)、王审琦(925—974)、高怀德(926—982)、张令铎(911—970)、张光翰(?—967)、赵彦徽(?—968)、罗彦环(923—969)、王彦升(917—974)、马仁瑀(933—982)、李汉超(?—977)、韩重赟(?—974)、马全义(925—962)、刘廷让(929—987)等。第二是太祖领节度使时之幕府僚佐,包括赵普(922—992)、本文主角李处耘、吕余庆(927—976)、刘熙古(903—976)、沈义伦(909—987)、王仁赡(917—982)、张彦柔(?—960后)与楚昭辅(914—982)等人。他们在宋立国后均获赐高官厚爵以酬其功。慕容延钊等诸将后来逐步被解除禁军兵权后,多获授节度使之高职,且部分成为外戚,作为投闲置散之补偿。赵普以下诸人的待遇则截然不同,他们被太祖委以重任,执掌军政大权,其中赵普与沈义伦先后拜相,吕余庆与刘熙古双双参政,而李处耘、王仁赡及楚昭辅均被擢用为枢密副使。(按:张彦柔事迹在建隆元年以后不详)
太祖幕府的文武臣僚,论才具识见,以及*为太祖信任的,首推赵普与李处耘。太祖策划陈桥兵变,参与谋议并与各方联络的,除了亲弟太宗(939—997,976—997在位)外,就是赵普和李处耘二人。赵、李二人,一文一武,在太祖即位后都受到重用,不过,二人的际遇很不同:赵普得君之专,在太祖朝独相十年,直到开宝六年(973)才失宠被罢;到太宗继位后,因向太宗输诚而得以两度复相。他在太祖、太宗两朝建树良多,对宋初政治影响殊深。李处耘勇而有谋,自客省使、宣徽北院使、宣徽南院使而为枢密副使,替太祖执掌兵符,任内外要职,他先从平李筠(?—960)及李重进(?—960),并奉命抚守扬州(今江苏扬州市);然后在乾德元年(963)以监军身份平定荆州与湖南。但因与主将慕容延钊争权,并受赵普排挤中伤,太祖为了安抚慕容延钊,就将李处耘贬为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刺史。李处耘在乾德四年(966)在淄州郁郁而终,无法一展所长。
**章 从龙功臣: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的起家者李处耘
一、导言
本章考论宋太祖(927—976,960—976在位)的从龙大功臣、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市)李氏外戚将门的起家者李处耘(920—966)的生平。宋太祖的从龙功臣可分两类。**是太祖在禁军中亲善之高级将领,或追随太祖之心腹将校,包括慕容延钊(913—963)、韩令坤(923—968)、石守信(928—984)、王审琦(925—974)、高怀德(926—982)、张令铎(911—970)、张光翰(?—967)、赵彦徽(?—968)、罗彦环(923—969)、王彦升(917—974)、马仁瑀(933—982)、李汉超(?—977)、韩重赟(?—974)、马全义(925—962)、刘廷让(929—987)等。第二是太祖领节度使时之幕府僚佐,包括赵普(922—992)、本文主角李处耘、吕余庆(927—976)、刘熙古(903—976)、沈义伦(909—987)、王仁赡(917—982)、张彦柔(?—960后)与楚昭辅(914—982)等人。他们在宋立国后均获赐高官厚爵以酬其功。慕容延钊等诸将后来逐步被解除禁军兵权后,多获授节度使之高职,且部分成为外戚,作为投闲置散之补偿。赵普以下诸人的待遇则截然不同,他们被太祖委以重任,执掌军政大权,其中赵普与沈义伦先后拜相,吕余庆与刘熙古双双参政,而李处耘、王仁赡及楚昭辅均被擢用为枢密副使。(按:张彦柔事迹在建隆元年以后不详)
太祖幕府的文武臣僚,论才具识见,以及*为太祖信任的,首推赵普与李处耘。太祖策划陈桥兵变,参与谋议并与各方联络的,除了亲弟太宗(939—997,976—997在位)外,就是赵普和李处耘二人。赵、李二人,一文一武,在太祖即位后都受到重用,不过,二人的际遇很不同:赵普得君之专,在太祖朝独相十年,直到开宝六年(973)才失宠被罢;到太宗继位后,因向太宗输诚而得以两度复相。他在太祖、太宗两朝建树良多,对宋初政治影响殊深。李处耘勇而有谋,自客省使、宣徽北院使、宣徽南院使而为枢密副使,替太祖执掌兵符,任内外要职,他先从平李筠(?—960)及李重进(?—960),并奉命抚守扬州(今江苏扬州市);然后在乾德元年(963)以监军身份平定荆州与湖南。但因与主将慕容延钊争权,并受赵普排挤中伤,太祖为了安抚慕容延钊,就将李处耘贬为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刺史。李处耘在乾德四年(966)在淄州郁郁而终,无法一展所长。
李处耘虽因英年早逝而不能像赵普那样建立更大的功业,但其家族却赖他之余荫而兴起:太祖为了补偿对李处耘作出的不公平处置,除不次提拔李处耘的长子李继隆(950—1005)外,又在开宝八年(975)为太宗聘其次女(即太宗明德李皇后,960—1004)为继室。到太宗继位后,太平兴国三年(978)时,李氏时入宫,先册为德妃,雍熙元年(984)正位中宫,成为太宗朝唯一的皇后,李家即成为帝戚。李处耘两个儿子李继隆与李继和(963—1008)在太宗及真宗(968—1022,997—1022在位)两朝均能克绍箕裘,多立功勋,成为北宋外戚武将中的佼佼者。李处耘孙李昭亮(993—1063)虽才具平平,在仁宗(1010—1063,1022—1063在位)朝仍凭父荫继统禁旅,出掌大藩,官至使相。而李处耘的外曾孙女郭氏也在仁宗即位后被册为皇后,即仁宗郭皇后(1012—1035),可称一门两后。在北宋前期的外戚家族中,以潞州上党李氏的权势与功业*盛,而潞州上党李氏也是宋代以外戚掌军*成功的范例。
二、“功臣”释义
本章的标题是“从龙功臣”,在考述李处耘的生平前,有必要对“功臣”及“从龙功臣”的涵义作一析论。
“功臣”既是通用之辞,也是唐、五代以来,包括辽代的帝王授予文武高级臣僚尊贵的封号,并且成为一种特别的制度。目前所见所授的功臣称号,字数从两字到十六字,封号因应受封人的身份与功绩而拟定。关于唐宋功臣号制度的起源,据陈晓伟的研究,当始于唐代宗(727—779,762—779在位)宝应元年(762)五月赐有功将帅郭子仪(697—781)、李光弼(708—764)等予“宝应功臣”封号之时。1传世的五代大藩将帅的墓志铭或神道碑铭,都有清楚记载他们在不同时期获授的各样功臣封号,如五代的大藩许国公王守恩(902—955),在易代之际,因效命新主,便先被后汉高祖(895—948,947—948在位)在乾祐元年(948)授予“开国佐命忠节功臣”,再被后周太祖(904—954,951—954在位)在广顺元年(951)授予“推诚奉义翊戴功臣”。另在陈桥兵变中被杀的后周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908—960),早在后晋出帝(914—964,942—946在位)天福八年(943)被授“忠贞佐圣功臣”,后周太祖广顺元年改授“输忠翊戴功臣”,到后周世宗 (921—959,954—959在位)显德二年(955)又改授“推诚奉义翊戴功臣”。又如跨越五代至宋初的名藩宋偓(本名宋延偓,926—989),他先在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九月获赐“开国奉圣功臣”,当他成为后汉高祖的驸马后,在乾祐元年后汉隐帝(931—950,948—950在位)嗣位后,以亲贵晋爵并改赐“开国奉圣保定功臣”之号。到后周太祖即位,宋偓向周室输诚,在广顺元年获改赐“推诚奉义翊戴功臣”之号。宋偓从后汉到后周,三度获赐功臣封号,这倒是五代常有之事。
至于在北方的辽国,据陈晓伟的考证,早在辽太祖(872—926,916—926在位)天显初年(约926—927),太祖谋主韩知古(?—928后)便被授“推忠契运宣力功臣”。而*早有确切时间记载者,是辽太宗(902—947,926—947在位)天显十三年(938)获赐“通敏博达启运功臣”的左相耶律羽(890—941)。惟据《贾师训墓志》所载,贾的高祖父贾去疑从后唐奉使至辽,被辽太祖留下,因在神册三年(918)营建上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南波罗城]有功,累拜始平节度使,并获赐“□□奉国保定功臣”号。究竟韩知古抑贾不疑孰*先获授功臣封号,暂难确定。不过,以上三人,加上韩知古之子韩匡美,当是辽朝*早获授功臣封号的辽汉大臣。
《辽史》及出土的辽代碑铭记载了不少辽、汉宗室、外戚、宰执文武大臣获赐两字到十字的功臣封号。在辽太宗朝降辽的汉臣南京留守、卢龙节度使赵思温(?—939)便在天显十一年(936)后获授“协谋静乱翊圣功臣”,其子赵延威(即赵延宁)也获“推忠佐命翊圣功臣”封号。而在会同六年(943)后,汉臣武定军节度使耿崇美(893—948)也获赐“推忠佐命平乱翊圣功臣”之号。
辽景宗(948—982,969—982在位)继位后,赐他的心腹宁江军节度使耶律贤适(928—980)“推忠协力保节功臣”。而在保宁十年(978)逝世的镇国军节度使耶律琮(928—978,即耶律合住)也获授“推忠奉国佐运功臣”。另,韩知古之子秦王韩匡嗣(918—983)也累授“推诚奉上宣力匡运协赞功臣”。
辽圣宗(971—1031,982—1031在位)继位后,统和元年(983)三月,国舅、同平章事萧道宁(?—985后)即以辽兴军节度使授“忠亮佐理功臣”封号。统和四年(986,即宋太宗雍熙三年),圣宗赐挫败曹彬(931—999)军有功的南院大王耶律勃古哲(?—990)以“输忠保节致主功臣”称号。到统和九年(991,即太宗淳化二年)十月,辽又封来附的西夏李继捧(962—1004)为西平王,并授“推忠効顺启圣定难功臣”。统和十二年(994),驸马都尉萧恒德(?—996)以平高丽有功,也获赐“启圣竭力功臣”。统和二十三年(1005)澶渊之盟订立后,圣宗又授有功的北院大王耶律室鲁(971—1014)“推诚竭节保义功臣”。另在开泰九年(1020)五月,耶律宗教(?—1020后)、耶律宗诲(?—1020后)及刘晟(?—1020后)均获赐“保节功臣”之号。圣宗也授其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973—1016)予“资忠弘孝神谋霸略兴国功臣”。官至枢密使、齐国王的萧孝穆(?—1043)也获授“推诚协谋致理同德佐国功臣”。另一名外戚驸马都尉、上京留守萧继远(按:《辽史》作萧继先)也获授“嘉谋弘略匡弼定霸功臣”。另外,韩匡嗣第五子、西南五面押招讨大将军韩德威(942—996)也获累赐“推诚忠亮竭节功臣”,其七弟大同军节度使耶律隆佑(947—1010,隆佑本为韩氏子)在统和二十三年也累授“推诚守义致理功臣”。又,韩德威的次子、辽兴军节度使耶律遂正(975—1027)也获授“忠勤守节功臣”。此外,东京中台省左平章事耶律元宁(939—1008)也以平高丽的战功获授“忠义奉节功臣”。而据新出土的墓志所载,韩匡嗣的第四子、承天萧太后(953—1009)的心腹亲信、圣宗朝官至丞相的韩德让(即耶律隆运,941—1011),也获授“经天纬地匡时致力立国功臣”称号。
辽兴宗(1016—1055,1031—1055在位)即位后,元老重臣南院大王耶律信宁(?—1037后)、政事令耶律求翰(?—1035后)均于重熙四年(1035)获赐“耆宿赞翊功臣”封号。而东京留守郑王萧惠(983—1056)也在重熙六年(1037)前获赐“推诚协谋竭节功臣”之号。而在重熙二十二年(1053,即宋仁宗至和元年)逝世的汉人元老重臣张俭(963—1053)也获授“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的封号。另一名汉人勋臣太尉、鲁国公刘二玄也获授“忠亮竭节宣力佐国功臣”(按:刘二玄父刘慎行也在圣宗朝获赐“保节功臣”)。另,官至枢密使、陈王的萧知足(按:萧知足为萧孝穆子)也获授“资忠尽节致理经邦功臣”。
辽道宗(1032—1101,1055—1101在位)一朝,宗室多人都获授功臣封号,除了他的亲弟秦越国王耶律弘世(1042—1087)获封“资忠保义奉上功臣”外,宗室太傅、魏国王耶律宗政(1003—1062)(按:宗政为圣宗弟耶律隆庆子)获授“资忠佐理保义翊圣同德功臣”,司徒、郑王耶律宗允(1005—1064)获授“保顺协赞推诚功臣”,司徒、上京留守、混同郡王耶律宗愿(1009—1072)获授“忠亮佐国功臣”,另属于韩知古后人的耶律遂正长子保大军节度使耶律元佐(997—1082)及次子南宰相、韩王耶律宗福(998—1071)分别获授“保义推忠功臣”“竭诚奉国竭节功臣”。另一汉臣枢密使杨皙(?—1079)封赵王外,也获赐“同德保节功臣”之号。官拜三司使、太子太保的汉臣陈颛(?—1090后)也获赐“奉国功臣”。外戚方面,驸马都尉、西北路招讨使萧兴言(1032—1087)获赐“勤力功臣”。
而在清宁九年(1063)平定耶律重元(?—1063)之乱中功劳*大的宋王、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1013—1072)获授“安邦卫社尽忠平乱同德功臣”,另一大功臣北院枢密使、赵王耶律乙辛(?—1083)也获授“匡时翊圣竭忠平乱功臣”,另一功臣兰陵郡王萧陈家奴(?—1078后)以功封荆王外,又获赐“资忠保义奉国竭贞平乱功臣”。与他一同平乱有功的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1078后)、耶律阿思及耶律挞不也分别获赐“竭忠定乱功臣”“靖乱功臣”“定乱功臣”之封号。咸雍二年(1066),宣徽使、同平章事萧福延(1016—1070)亦获赐“保节□宁功臣”。到大安四年(1088),道宗又赐知北院枢密院事耶律斡特剌(?—1101后)“翼圣佐义功臣”之号,稍后加赐“宣力守正功臣”之号。到寿隆六年(1100)又加赐“奉国匡化功臣”之号。到天祚帝(1075—1128,1101—1125在位)即位,再赐“推诚赞治功臣”。而道宗所委担任天祚帝宫僚之参知政事王师儒(1053—1114)也早在大安十年(1094)获赐“佐理功臣”之号。天祚帝在位期间,获赐功臣号的还有太尉杜悆(1052—1119),获授“忠亮佐理功臣”。另外,知枢密院事耶律祺也获授“尽忠同德匡时翊圣推诚功臣”。终辽之世,获赐功臣之号的辽、汉大臣甚多,汉臣中,韩知古的家族获得功臣封号而见载于文献的共有8人。另值得注意是,正如陈晓伟所说,从辽臣所获赐之功臣字号,可看到当时的政局。
北宋沿袭五代以来的制度,赐有功的文武臣僚“功臣”封号。《宋会要辑稿·礼五十九》有专章叙述宋代授予文武大臣“功臣”封号的制度。该章总论云:
国朝循唐制,宰相、枢密使初拜,必赐焉。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初或未赐,遇加恩乃有之。刺史已上阶勋高者,亦或得赐。(太平兴国三年,赐翰林使、饶州防御使杜彦珪“推忠宣力”;大中祥符四年,赐丰州防御使王承美“翊戴”;天禧二年,赐富州刺史向汉通“保顺”)中书、枢密则有推忠、协谋、同德、佐理,余官则推诚、保德、奉义、翊戴,掌兵则忠果、雄勇、宣力,外臣则纯诚、顺化之名。每以二字协意,或造或因,取为美称。宰相初加则六字,余并四字。其进加则二字或四字,多者有至十余字。(天圣八年,赐赵德明功臣凡二十字,国家绥宠外臣,非常数也)又有崇仁、佐运、守正、忠亮、保顺、宣德、忠正、保节、宣忠、亮节之号,文武迭用焉。
中书、枢密院所赐名,若罢免或出镇则改之,亦有不改者。(乾德二年,范质、王溥、魏仁浦罢相,淳化二年吕蒙正罢相,太平兴国八年石熙载罢枢密使,大中祥符八年寇准罢枢密使,皆不改赐功臣)又有官不当赐而特赐者。(开宝四年,秘书少监、韶州刺史王明,太平兴国八年,度支使陈从信、户部使郝正,并赐“推诚翊戴”)其诸班直、禁军将校,则赐拱卫、翊卫、卫圣诸号,遇恩累加,但改其名,不过两字。其因旧名而始被赐,及缘功宠而别为美名者,咸略记其人。又国初功臣有扶天、保庆、致理、竭忠、输诚、效义、忠力、效忠、毅勇、保塞之号,皆汉、周时所赐,今亦不录。
另同书《礼五十九》也记载:
功臣,旧制自“推忠佐理”至“保运经邦”二十二字,以赐中书、枢密院臣僚;自“推忠保德”至“效顺顺化”三十八字,以赐皇子皇亲、文武官、外臣;自“拱卫翊卫”至“果毅肃卫”二十字,以赐诸班直将士、禁军。
从传世的宋代文武大臣的墓志铭、神道碑铭以及其他的碑刻,以及《宋大诏令集》《宋会要辑稿》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宋初四朝许多高级文武臣僚、归顺藩王、外国国主,甚至皇弟皇子,就如上文所述,均获赐字数从二字以至二十二字的各种功臣称号。如北宋开国三相范质(911—964)、王溥(922—982)、魏仁浦(911—969)在建隆元年(960)二月初五,便同获授“推忠协谋佐理功臣”的封号。2同年,太祖也授与他有旧的五代名藩凤翔节度使王彦超(914—986)“推诚奉义顺德翊戴正亮功臣”称号。3太祖的藩府心腹、宋朝的开国元勋、在太祖及太宗朝三度拜相的赵普在太祖朝便三度获得功臣封号:他在建隆二年(961)八月拜枢密副使时获赐“推忠佐理功臣”,到乾德元年拜枢密使后,改授“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到开宝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罢相时,仍获改赐“推忠佐运同德翊戴功臣”。我们从赵普的例子可以看到,功臣封号在增加字数时,可以有不同的名号,不一定只是在旧的名号上增加新字。赵普第三次加封功臣号,除了保留开头“推忠”二字外,“协谋佐理”四字就改为“佐运同德翊戴”,只保留了“佐”字。这番改动是否与太祖这时对赵普有不同的评价有关,从字里行间尚看不出来。
获授功臣封号而非宰执的也有多人。如另一五代强藩太原郡王王景(889—963),在建隆二年春来朝时便获赐“推诚奉义同德翊戴功臣”。获得此功臣号的还有太祖的开国枢密使吴廷祚(918—971),他在罢枢后也获此功臣号。吴廷祚*后的功臣封号倒是在不改旧字号下增加新字号的,与前述赵普的例子不同。
是年七月,太祖又赐二弟赵光义(太宗)和三弟赵廷美(947—984)功臣封号。太宗拜开封尹,廷美授兴元尹时,太祖并授他们“推忠守正保德功臣”。到乾德元年,太祖又改授二人“协谋同德保顺功臣”。值得注意的是,二人的功臣号字眼前后完全不同。
是年许多高级武臣也获授功臣称号,其中,宣徽北院使、翌年继赵普出任枢密使的李崇矩(924—988)获授“推忠宣力保义功臣”,安国军节度使王全斌(908—976)获授“推忠效节功臣”,太祖另一从龙功臣、尚太祖妹燕国长公主(?—972)的归德军节度使高怀德(926—982)也获授“推忠协力保顺功臣”。上文提到的后汉高祖驸马、镇国军节度使宋偓,是年也以向太祖输诚故,除获增食邑外,又获改授“推忠宣力保义功臣”,这是宋偓第四度获赐功臣号。另外两名五代名藩后周太祖驸马武胜军节度使张永德(928—1000)及后周世宗后父及太宗妻父魏王符彦卿(898—975),因献良马,亦分别获太祖赐予“推忠保义同德功臣”和“崇仁昭德宣忠保正翊亮功臣”之号。这一年获得赐功臣封号的,还有向宋称臣的吴越国王钱俶(929—988)及据有漳泉的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914—985),钱俶获授“承家保国宣德守道忠正恭顺功臣”,陈洪进则获赐“推诚顺化功臣”,并铸印赐之,以他们进郊祀礼金银宝物而酬赏之。到建隆三年(962),据有瓜州(今甘肃酒泉市)和沙州(今甘肃敦煌市)的曹元忠(?—967)向太祖输诚,太祖除授他中书令、谯郡公、归义军节度使等官爵外,又加“推诚奉义保塞功臣”。值得注意的是,陈洪进在开宝四年(971),再获加授“推诚顺节忠正翊戴功臣”,他的新功臣号只有前三字与旧号相同,后五字则已更易。
陈洪进获加授功臣号的同年,太祖麾下的将校宣徽南院使曹彬(931—999)、马军都虞候李进卿(915—973)、步军都指挥使党进(928—978)等均获赐“推诚佐运同德宣力功臣”,禁军大校李重勋(?—978)授“推诚保节宣力功臣”,白进超(?—980)授“效忠宣力功臣”。值得一提的是,太祖的长子德昭(951—979)这时也获授“推诚奉节同德保顺功臣”。
开宝六年,太祖又授予遣使来贡的高丽王王昭(?—976,949—976在位)“推诚顺化守节保义功臣”之号,而后蜀原太子孟元喆(938—992)也获授“输诚保义翊戴功臣”,原知枢密院事、宁江军节度使伊审征(914—988),五代宿将右武卫上将军、判右街仗使焦继勋(901—978),左金吾卫大将军、兼街仗使吴虔裕(901—988)等,均授“推诚奉国翊戴功臣”。2同年,平南汉三将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925—991)、复州防御使朱宪(?—973后)、韶州刺史王明(919—991)又获授“推诚宣力同德翊戴功臣”“推诚翊戴宣力功臣”“推诚翊戴功臣”的功臣号。1太祖对一些得力边将或资深武臣也授予功臣称号,如历仕五朝的和州(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团练使孙汉筠(901—967)便被授“推忠翊戴功臣”,守关南(即高阳关,今河北保定市高阳县东旧城)有功的名将李汉超(?—977)也获授“推诚宣力翊戴功臣”的功臣号。
作者简介
何冠环,知名宋史学者,先后任教于香港公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现担任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及香港新亚研究所客席。2006年获选为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2010年获选为岭南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北宋武将研究》《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北宋武将研究续编》《功臣祸首:北宋末内臣童贯研究》等作品,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安史之乱
¥30.6¥68.0 -
华戎交汇在敦煌
¥29.9¥58.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5.4¥48.0 -
敦煌学新论(增订本)
¥41.8¥6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6.9¥49.8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1956:觉醒的世界
¥19.6¥58.0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3.0¥68.8 -
法国大革命
¥20.0¥56.0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7.8¥25.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 -
中国历史:大明王朝三百年
¥21.9¥69.8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愤激年代:漫画二战史(1931—1945)
¥19.6¥58.0 -
敦煌旧事
¥20.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