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67930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13679305 ; 978-7-5136-7930-5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土地制度思想、制度变迁理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等阶段中国土地制度演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通过对各时期社会背景、土地制度及其实践的梳理,剖析中国当代土地制度演化脉络、逻辑及特点。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土地制度演化史,可为新时代背景下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
目录
**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四、主要贡献/
第二章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及机制分析
**节文献综述/
一、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阶段特征及动因/
(一)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阶段特征的相关研究/
(二)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动因的相关研究/
二、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内在逻辑及目标/
(一)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内在逻辑的相关研究/
(二)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目标的相关研究/
三、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方式与绩效/
(一)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方式的相关研究/
(二)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绩效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土地制度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制度理论:土地公有制代替私人
占有制/
(二)列宁的土地制度理论:实行土地国有化/
二、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迁的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制度变迁的主体: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阶级/
(三)制度变迁的路径:革命性和渐进性变迁相结合/
三、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迁的动力:节约交易成本/
(二)制度变迁的方式: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机制分析/
一、演化机制的理论分析/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引致制度变迁/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制度变迁/
二、演化机制示意图/
第三章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化
**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背景/
一、农村生产力发展不足/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农村生产力发展落后/
(二) 农业互助合作时期(1953—1978年):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有所提高,但增长有限/
二、 农村土地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
(二) 农业互助合作时期(1953—1978年)/
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想的发展演变/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要解决好农民问题,
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的思想形成/
(二) 农业互助合作时期(1953—1978年):服务于国家工业化目标
战略的思想共识形成/
第二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化/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地制度的演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农民所有、农民
经营”的农地制度/
(二)农业互助合作时期(1953—1978年):从“农民所有、农民
互助经营”农地制度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农地制度/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宅基地制度的演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农民私有的宅基地制度/
(二)农业互助合作时期(1953—1978年):从农民私有的宅基地
制度转变为集体所有、农民使用的宅基地制度/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的演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农民私有的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制度/
(二)农业互助合作时期(1953—1978年):从农民私有的集体
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转变为集体所有的集体经营性建设
用地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土地实践及影响/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地实践及影响/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地制度实践及影响(1949—1952年)/
(二)农村互助合作时期农地制度实践及影响(1953—1978年)/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宅基地制度实践及影响/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宅基地制度实践及影响(1949—1952年)/
(二)农业互助合作时期宅基地制度实践及影响
(1953—1978年)/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实践
及影响/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1978—2012年: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化
**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演化
的背景/
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发展潜力/
二、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与不适应性/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想的发展演变/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农业旧体制/
(二)“三个有利于”思想的引入,不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三)重视“三农”问题,发展“三农”思想/
第二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
演化/
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地制度的演化/
(一)1978—1984年: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地制度/
(二)1984—199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基本经济制度,
探索使用权流转的农地制度/
(三)1998—2004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构建规范化的
农地流转制度/
(四)2004—2012年:法律上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用益物权,
健全农地流转制度/
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宅基地制度的演化/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制度的演化/
(一)1978—1998年:限制流转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
(二)1998—2012年:有限放开和局部探索的集体经营性建设
用地制度/
第三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实践
与影响/
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地实践及影响/
(一)土地转包/
(二)反租倒包/
(三)土地股份制/
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宅基地实践及影响/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实践及影响/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2012年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优化
**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背景/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新时代农村土地生产关系的调整与不适应性/
三、新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迁背景下农村土地改革思想的变化/
(一)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化/
一、构建“三权分置”的农地制度/
二、构建使用权放活流转的宅基地制度/
三、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同等入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实践及影响/
一、农地制度的实践及影响/
(一)农地细碎化整合实践/
(二)农地经营权流转实践/
(三)农地确权登记实践/
二、宅基地制度的实践及影响/
(一)“一户多宅”问题治理实践/
(二)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实践/
(三)宅基地使用权盘活实践/
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的实践及影响/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特点、逻辑及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特点/
二、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逻辑/
三、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化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赵麦茹,女,1975年5月出生,陕西临潼人,汉族。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发展。出版著作5部(专著1部,副主编1部,合著3部)、参著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悉达多
¥13.0¥2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死魂灵
¥14.0¥48.0 -
中国近代史
¥14.3¥39.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面纱
¥17.9¥49.8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3.9¥39.8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罗生门
¥10.0¥36.0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0.9¥31.0 -
1984-插图珍藏版
¥10.1¥29.8 -
鼠疫
¥12.6¥38.8 -
她们
¥16.0¥46.8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2.9¥39.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