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农业通论

包邮全球农业通论

1星价 ¥60.2 (7.6折)
2星价¥60.2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850061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22850061 ; 978-7-5228-5006-1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以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复杂性挑战为问题导向,聚焦全球农业新发展格局,尤其注重不同区域国别背景下农业生产、科研、贸易、治理等不同维度上资源的全球调动和分配。本书内容包括全球农业起源、全球农业生产系统、全球农业产业链、全球农业科技系统、全球农业治理体系、全球未来农业六部分。各部分内容均结合当前农业前沿议题和世界农业发展格局变化展开,尤其注重不同区域国别的差异性和互动性,以期从农业领域理解新型全球化进程,回应当前全球农业领域关于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贫困与不平等、农业伦理等议题,具有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

目录

缩略术语表/001**章 全球农业起源与发展/001  **节 全球农业早期阶段(15世纪~18世纪60年代)/004  第二节 全球农业现代化成长阶段(18世纪60年代~20世纪中叶)/019  第三节 全球农业现代化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032  小结/041第二章 全球农业生产系统/043  **节 北美洲农业生产系统/045  第二节 欧洲农业生产系统/077  第三节 亚洲农业生产系统/102  第四节 非洲农业生产系统/122第三章 全球农业价值链及其治理/143  **节 全球农业价值链概况/146  第二节 全球农业价值链图景/154  第三节 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全球农业价值链/162  第四节 全球事件对农业价值链的影响/175第四章 全球农业科技系统/185  **节 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历程/187  第二节 全球农业科技合作主体/200  第三节 全球农业科技合作方式/227  小结/232第五章 全球农业治理体系/235  **节 全球农业治理的概念与发展/237  第二节 全球农业治理的主体和规则/247第六章 全球未来农业/275  **节 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绿色农业/277  第二节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农业/293  第三节 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基因农业/306  第四节 以营养为导向的现代农业生产/318附录:全球农业相关组织介绍/343表目录表2-1 北美洲土地资源分布情况/048表2-2 北美洲水资源分布情况/050表2-3 北美洲代表性国家农业人口比重(2020年)/055表2-4 欧盟部分国家2020~2022年农作物产值/086表2-5 欧盟部分国家2020~2022年谷物产量/087表2-6 1970~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123表2-7 非洲主要国家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农村人口数量/128表2-8 2015~2021年非洲玉米、大豆、薯类、棉花产量情况/130表3-1 不同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主要驱动因素、机制和行动者/166表4-1 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绿色革命对比/195表4-2 CGIAR15个研究中心和CGIAR系统组织概览/205表4-3 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委员会概览/212表4-4 欧盟农业和农村发展总司研究与创新项目专题/219表4-5 国际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协会组织概览/225表5-1 全球农业治理主体/249表6-1 日本农业发展相关政策演进/285表6-2 部分国家为支持数字农业发展制定的重要政策/298表6-3 与营养议题相关的国际重大事件与成果/334图目录图2-1 欧盟各国1990年与2020年林地面积变化率/083图2-2 欧盟部分国家2000年与2019年木材储量变化率/089图2-3 欧盟部分国家2000年与2019年每公顷林业附加产值/090图2-4 欧洲捕捞渔业产量/091图2-5 2000~2019年亚洲人均耕地面积/103图4-1 CGIAR系统治理结构/203图4-2 美国农业部组织结构/210图4-3 日本农林水产省组织机构/216图4-4 欧盟农业和农村发展总司组织结构/218图6-1 新共同农业政策的框架/289图6-2 营养导向型农业概念框架/32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他致力于国际发展与非洲发展研究、贫困研究、农村发展研究等广泛领域,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发展援助的未来》、《新发展的示范: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微观叙事》、Chines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id in Africa、《贫困的终结》、《公益的元问题》等20多部著作。他还是国际发展、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行动者,探索出了中非“小技术 大丰收”“河边脱贫模式”、“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模式”等行动范式。曾获中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2021)、文津图书奖(2022)等奖项或荣誉。巴枫,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后,英国国际发展研究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森林转型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专家成员、中国南南合作网智库初级专家。研究领域包括全球治理、资源环境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Politics and Space,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资源科学等期刊,参与编著《自然资源治理》等专著,研究成果曾获中国林业经济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徐秀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领军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英国国际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捷克孟德尔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和教学领域包括:国际发展理论与实践、中非合作与对外援助、“一带一路”中的发展合作和文化交流、发展思想与发展知识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有效分享减贫经验的模式与策略”首席专家。研究成果发表在World Development、《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国内外**期刊。赵文杰,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教授,曾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农业治理、国际发展合作、低碳与气候治理等。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编著3本,多篇学术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或内部研讨。

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他致力于国际发展与非洲发展研究、贫困研究、农村发展研究等广泛领域,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发展援助的未来》、《新发展的示范: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微观叙事》、Chines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id in Africa、《贫困的终结》、《公益的元问题》等20多部著作。他还是国际发展、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行动者,探索出了中非“小技术 大丰收”“河边脱贫模式”、“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模式”等行动范式。曾获中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2021)、文津图书奖(2022)等奖项或荣誉。巴枫,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后,英国国际发展研究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森林转型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专家成员、中国南南合作网智库初级专家。研究领域包括全球治理、资源环境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Politics and Space,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资源科学等期刊,参与编著《自然资源治理》等专著,研究成果曾获中国林业经济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徐秀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领军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英国国际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捷克孟德尔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和教学领域包括:国际发展理论与实践、中非合作与对外援助、“一带一路”中的发展合作和文化交流、发展思想与发展知识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有效分享减贫经验的模式与策略”首席专家。研究成果发表在World Development、《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国内外**期刊。赵文杰,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教授,曾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农业治理、国际发展合作、低碳与气候治理等。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编著3本,多篇学术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或内部研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