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洁非明史书系:野哭--弘光列传(精装)

包邮李洁非明史书系:野哭--弘光列传(精装)

1星价 ¥89.6 (7.0折)
2星价¥89.6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91574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020191574 ; 978-7-02-019157-4

本书特色

四百年前旷野中的哭喊明清鼎革之际的无限悲凉 从文明的高度绝望跌落 与自发性变革失之交臂 现代起跑线上中国意外摔倒 苦闷和沉陷 惨痛与刚烈——怅望华族这一历史性悲情 从青春叛逆的秦淮河畔到畊岩绝世的“遗民”群体 少年英杰 儒冠豪侠——温寻远逝的精神人格 “有一件材料说一分话”“当时事,当时语”——重返历史性的明亡时刻

内容简介

我对短命仅一载的弘光朝感到不能放下, 而想把它重新唤回于人们记忆,于是,钩故索旧、大书特书。《黑洞》把对弘光朝的所感所思,提炼为十个问题。《野哭》则换换方式和角度,借十余位在不同侧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加呈现。被安排于书中露面的,有朱明王朝确切的末代皇帝朱由崧,有弘光枢臣和关键人物史可法,有称为“明代苏武”的左懋第,有以兵变致南明解体的左良玉,有普遍目为南京祸根的阮大铖,有秦淮河畔苦闷的青春叛逆群体,有时代思想高度的体现者黄宗羲,有以十七龄慷慨赴死的少年天才夏完淳,有传奇说书家柳敬亭,有“遗民现象”的典型徐枋等……他们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学生、妓女、艺人、学者、隐士、起义者,还算广泛,覆盖了社会多个层面。

目录

目录


朱由崧:偶然的谢幕人

左懋第:一个人的证明

史可法:抛骨竟无家

四镇:孤城落日斗兵稀

名姬名士:革命和爱情

黄宗羲:裸葬的情怀

阮大铖:诗与人

夏完淳:才子+英雄

柳敬亭:被删改的传奇

龚鼎孳:我原要死,小妾不肯

徐汧:士与死

左良玉:杀掠甚于流贼

徐枋:绝代之隐

附:辛巳、壬午开封之围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李洁非的史传叙事往往不满足于对史实的描述,而是把它作为“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和工具”;但是,他又很自觉地排斥以义理约束历史叙事的方法,直接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这使得他的史传不仅克服了义理的空疏和概念化,而且区别于通俗历史读物的猎奇和夸张。 ——解玺璋(文学评论家)野哭·序(节选)
两年间,都在从事关于明末弘光朝的写作。去年写完一本,《黑洞:弘光纪事》,是从专题的角度来写,写了十个问题。这一本写人物,名之《野哭:弘光列传》。
书名取自少年英雄夏完淳的《细林野哭》。我在《夏完淳集》里一见到,就被“野哭”两个字攫住了,觉得有股异样的力量。“野”在古汉语,有无家、荒芜并兼野鄙陋文诸意。“野哭”并非只在完淳的笔下出现过,其他朝代,亦有以此为题赋诗者,如唐刘叉之七古,清沈曾植之五律等;但我感觉,似乎用于明清易代之际,这词才格外有百感交集的况味。
弘光年,是明为清亡真正而确切的时间。中国历史,在此面临一个大节点。
盖自宋代以来,中国自身文明经二千年世界领先的农业生产、社会发展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已开始闪现向新的文明阶段跃升或转型的轨迹,《万历十五年》曾称宋代诸多方面“已如现代国家”。惜为蒙人所灭,上述进程中断一百年。好在这一百年,从全球范围看,时间尚不紧迫,中国还耽误得起。元朝被逐,重回荒漠,明继宋起,在思想、文化以及经济发展上,全面祧续宋人。明是个很奇特的朝代,一面很是衰迈、昏黯以至暴虐,一面又孕育着朝气蓬勃的社会历史因素,逮至万历间,各种突破迹象已十分明显。然天不佑中华,明朝自身积攒的激烈社会矛盾终于爆发而导致严重内乱,同时,曾为蒙古所败的金人后裔,在沉沦荒蛮、几近湮灭三百年后,重获新生,日渐具备强大破坏力,而益为明朝大患。内外双忧,并至齐发。明遂先于甲申年(1644)失北都,复于乙酉年(1645)丧南京,终于灭亡。这是继宋亡之后,作为汉族国家的中国第二次整体亡国。但这次后果更为惨痛,原因是同时西方的欧洲也开始其现代转型。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文化积累来看,东西方世界本可谓棋逢对手、铢两悉称,正待好好比试一番。可惜,中国却因一个意外情形,从竞赛中退出了——好比奥运会选手在起跑时却突然退赛。
我们于中国因被清朝所主所遭受真正损失的解读,不在民族主义方面或感情。这当中,过去不太注意或很少谈论的,是新统治者与中国文明之间有很大的落差。随之,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本身创新能力已然不足,次而,作为异族入主者又势必采取精神思想的高压与箍束。两个因素交织,造成各种羁绊,令中国活力顿失,而严重拖了历史后腿。
事实证明,有清一代,中国虽能秉其发达农业之优势,以及在东方暂无敌手之地利,续其强盛国势至康雍乾时期,但在思想、制度和经济上,却无变革迹象。清朝的好处是,总算比元朝能识良莠,虚心接受、学习和融入高等的文化;而它的问题是,受制于自身高度,只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前朝,论创新的能力,实在不足观。这对中国,无形中是多大拖累,后人很难设身处地体会到。实际以明代*后五十年思想、政治、社会的情形来看,若非这一干扰,中国经过当时业已启动的思想启蒙,得以进入制度变革、完成历史蜕变,可能性相当大。然而,异族统治尤其是文化落差,突然间扭转了历史方向。中国落在西方后头,关键就在这二百余年。

野哭·序(节选)

两年间,都在从事关于明末弘光朝的写作。去年写完一本,《黑洞:弘光纪事》,是从专题的角度来写,写了十个问题。这一本写人物,名之《野哭:弘光列传》。

书名取自少年英雄夏完淳的《细林野哭》。我在《夏完淳集》里一见到,就被“野哭”两个字攫住了,觉得有股异样的力量。“野”在古汉语,有无家、荒芜并兼野鄙陋文诸意。“野哭”并非只在完淳的笔下出现过,其他朝代,亦有以此为题赋诗者,如唐刘叉之七古,清沈曾植之五律等;但我感觉,似乎用于明清易代之际,这词才格外有百感交集的况味。

弘光年,是明为清亡真正而确切的时间。中国历史,在此面临一个大节点。

盖自宋代以来,中国自身文明经二千年世界领先的农业生产、社会发展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已开始闪现向新的文明阶段跃升或转型的轨迹,《万历十五年》曾称宋代诸多方面“已如现代国家”。惜为蒙人所灭,上述进程中断一百年。好在这一百年,从全球范围看,时间尚不紧迫,中国还耽误得起。元朝被逐,重回荒漠,明继宋起,在思想、文化以及经济发展上,全面祧续宋人。明是个很奇特的朝代,一面很是衰迈、昏黯以至暴虐,一面又孕育着朝气蓬勃的社会历史因素,逮至万历间,各种突破迹象已十分明显。然天不佑中华,明朝自身积攒的激烈社会矛盾终于爆发而导致严重内乱,同时,曾为蒙古所败的金人后裔,在沉沦荒蛮、几近湮灭三百年后,重获新生,日渐具备强大破坏力,而益为明朝大患。内外双忧,并至齐发。明遂先于甲申年(1644)失北都,复于乙酉年(1645)丧南京,终于灭亡。这是继宋亡之后,作为汉族国家的中国第二次整体亡国。但这次后果更为惨痛,原因是同时西方的欧洲也开始其现代转型。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文化积累来看,东西方世界本可谓棋逢对手、铢两悉称,正待好好比试一番。可惜,中国却因一个意外情形,从竞赛中退出了——好比奥运会选手在起跑时却突然退赛。

我们于中国因被清朝所主所遭受真正损失的解读,不在民族主义方面或感情。这当中,过去不太注意或很少谈论的,是新统治者与中国文明之间有很大的落差。随之,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本身创新能力已然不足,次而,作为异族入主者又势必采取精神思想的高压与箍束。两个因素交织,造成各种羁绊,令中国活力顿失,而严重拖了历史后腿。

事实证明,有清一代,中国虽能秉其发达农业之优势,以及在东方暂无敌手之地利,续其强盛国势至康雍乾时期,但在思想、制度和经济上,却无变革迹象。清朝的好处是,总算比元朝能识良莠,虚心接受、学习和融入高等的文化;而它的问题是,受制于自身高度,只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前朝,论创新的能力,实在不足观。这对中国,无形中是多大拖累,后人很难设身处地体会到。实际以明代*后五十年思想、政治、社会的情形来看,若非这一干扰,中国经过当时业已启动的思想启蒙,得以进入制度变革、完成历史蜕变,可能性相当大。然而,异族统治尤其是文化落差,突然间扭转了历史方向。中国落在西方后头,关键就在这二百余年。

......

作者简介

李洁非,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新华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供职。


李洁非明史书系:

《龙床:明六帝纪》

《黑洞:弘光纪事》

《野哭:弘光列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