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别尔短篇小说研究

包邮巴别尔短篇小说研究

1星价 ¥99.4 (7.2折)
2星价¥99.4 定价¥1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4669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22746692 ; 978-7-5227-4669-2

内容简介

本书以俄罗斯短篇小说文体的演进与发展、“敖德萨流派”的生成及风格特质为切入点,以巴别尔短篇小说的美学特质和诗学特征为研究主线,对巴别尔短篇小说创作进行了纵向考察和横向分析。剖析巴别尔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把握其审美价值,考量其文体观念,将为我国短篇小说体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从文学诗学理论出发,确定巴别尔短篇小说的诗学特征,总结和创立阐释巴别尔短篇小说艺术的理论话语,可为深入研究俄罗斯文化与文学的相关问题提供指导。将巴别尔短篇小说置于比较文学范畴内,梳理巴别尔短篇小说与以往俄罗斯文学以及西方文学的隐性或显性关系,能够更有效地揭示巴别尔创作的意义和价值,为“巴别尔学”研究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目录

绪论

**章 俄罗斯短篇小说文体的演进与发展

**节 民间口头创作时期至18世纪末:俄罗斯短篇小说文体的萌芽

第二节 19世纪30年代:俄罗斯短篇小说文体的确立

第三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短篇小说文体的成熟

第四节 20世纪20-40年代:俄罗斯短篇小说文体的扬厉

第五节 20世纪50-70年代:俄罗斯短篇小说文体的沉淀

第六节 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短篇小说文体的新变

第二章 巴别尔与“敖德萨流派”

**节 “敖德萨流派”的形成及其风格特征

第二节 “敖德萨流派”的生成因素

第三节 《敖德萨》与“俄罗斯文学的南方之都”

第四节 《敖德萨故事》与“敖德萨流派”

第三章 巴别尔短篇小说的主题意蕴

**节 战争与革命名义下的暴力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主题

第三节 革命主题下的人道主义写作

第四节 “父与子”主题

第四章 巴别尔短篇小说的美学特质

**节 美拯救世界——巴别尔的华丽文风与“极简主义”美学

第二节 景物与人物描写的“陌生化”美学

第三节 巴别尔短篇小说中的“零度写作”

第五章 巴别尔短篇小说的“复调性”与“狂欢化”诗学风格

**节 “加冕一脱冕”:从狂欢化艺术思维到狂欢化叙事结构

第二节 狂欢式场景与筵席形象

第三节 狂欢化人物与怪诞形象

第四节 庄谐与复调:文体狂欢化与语言的杂糅

第五节 时空体艺术结构下众声喧哗的审美狂欢

第六节 音乐的“复调”与电影“蒙太奇”

第六章 双重文化情结对巴别尔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节 童年叙事:犹太性与民族苦难记忆

第二节 《敖德萨故事》:理想的犹太神话世界

第三节 《骑兵军》与巴别尔的双重文化情结

第七章 巴别尔短篇小说创作思维的内核

**节 巴别尔短篇小说中的果戈理传统

第二节 巴别尔短篇小说中的屠格涅夫传统

第八章 巴别尔短篇小说与西方文学

**节 “俄国的莫泊桑”与短篇小说《莫泊桑》

第二节 从短篇小说《莫泊桑》看巴别尔的文学创作观

第三节 短篇小说《莫泊桑》与莫泊桑笔下的“商品交换”情节模式

第四节 短篇小说《莫泊桑》与《吉·德·莫泊桑的生平和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谢春艳,博士(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俄罗斯萨拉托夫国立大学学报》编委。研究领域为俄罗斯文化与文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区域国别研究。独立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源刊论文10篇。出版专著2部:《美拯救世界: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人民文学出版社)、《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合著)。编著1部:《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俄罗斯卷》(商务印书馆,合著)。译著3部:《巴别尔书信集》(《巴别尔全集》第五卷,漓江出版社)、《自白》(北京大学出版社,合译)、《逍遥法外》(北方文艺出版社,合译)。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哈尔滨工业大学“985工程”项目1项,参加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BU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