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4226135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74226135 ; 978-7-5742-2613-5
本书特色
海洋——地球的整个海洋,是一部驱动这颗星球恒久运转的蓝色机器。
我们如蝼蚁一般生活在这巨大机器旁,并完全依赖于它;而作为陆地生命的一员,我们该如何感受它的深沉脉动?
★写给每一位陆地居民,汹涌而诗意的海洋学:这不仅是关于一片咸水的故事,更是一个定义地球的故事。
★以前所未有的“蓝色机器”概念,深入海洋之中:它为何温暖,为何寒冷,为何咸涩?海面洋流如何将生机和商机泵向世界各处,幽深海底又有什么戏剧正在隐隐上演?
★科学与人文交汇,共同流入海洋的悠远历史: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探险,到古波利尼西亚人的独木舟环球旅行,再到“丝绒铁腕”般慷慨而威严的郑和船队,海洋记录了渺小人类的肆意穿梭,也书写着人类文化中无比重要的那部分。
★为海洋的信使、乘客、航行者们,讲述珍贵的生命故事:小如浮游生物,大至庞然巨鲸,那些乌贼、企鹅、海龟、金枪鱼,还有从工业革命时代活到今天的格陵兰睡鲨……它们都在蓝色机器中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以及zui重要的——让蓝色机器在今后永恒运转:举起桨吧!拥抱海洋,也时刻谨记我们随时可能被它击垮;面对人类和海洋共同的未来,下一步,我们该怎么行动?
内容简介
从赤道到两极,地球上的整个海洋都是由阳光提供动力的巨型引擎,它驱动着能量、水和生命的流动。在《蓝色机器》中,物理学家和海洋学家海伦·切尔斯基阐述了这部引擎的运行机制,以及它对动物、气象和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深远影响。从海底深处到河流入海口,她解释了水温、盐度、重力和地球板块的运动如何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如何支持着微小(浮游生物)和巨大(巨龟、鲸)的生命;从穿越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人,到格陵兰鲨等“深海居民”,她介绍了海洋的“信使”“乘客”和航海者是如何依赖汹涌的洋流、看不见的海堤和水下瀑布的。*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海洋的运作方式及其在全球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保护我们的“蓝色机器”。
前言
将海洋形容为引擎并非比喻修辞。引擎的定义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通常是热)转化为运动的装置。我们已经见惯了坚固的金属活塞驱动着巧妙相连的齿轮和杠杆,在足以煎蛋的高温的驱动下运转。工业革命已是久远的过去,但仍有一小拨爱好者保持着蒸汽世界的活力——你怎么能彻底放弃一项如此富有个性的技术呢?以蒸汽为动力的钢铁巨龙外形美观,以一种在现代世界中并不多见的方式悦人耳目,因为你可以看清它们的工作方式。这个活塞驱动那个轮子,那个轮子又带动这个小部件旋转,如此传续下去——一连串优雅的因果关系令人着迷。但是,引擎并不一定非得由坚固的材料制成。
目录
导言
第1部分 蓝色机器是什么?
1 海洋的性质
2 海水的形状
3 解剖海洋
第2部分 游历蓝色机器
4 信使
5 乘客
6 航行者
第3部分 蓝色机器与我们
7 未来
致谢
相关资料
将海洋形容为引擎并非比喻修辞。引擎的定义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通常是热)转化为运动的装置。我们已经见惯了坚固的金属活塞驱动着巧妙相连的齿轮和杠杆,在足以煎蛋的高温的驱动下运转。工业革命已是久远的过去,但仍有一小拨爱好者保持着蒸汽世界的活力——你怎么能彻底放弃一项如此富有个性的技术呢?以蒸汽为动力的钢铁巨龙外形美观,以一种在现代世界中并不多见的方式悦人耳目,因为你可以看清它们的工作方式。这个活塞驱动那个轮子,那个轮子又带动这个小部件旋转,如此传续下去——一连串优雅的因果关系令人着迷。但是,引擎并不一定非得由坚固的材料制成。
当陆地、海洋和大气吸收太阳能量时,它们就会升温。其中一些热量几乎会立即通过对流造成运动—温暖的海水可能会加热其上方的空气,使其变轻,因此刚被加热的空气通常会被推向上方,而较冷的空气则会从其下方滑入。风吹过海面时,空气推动海水,将能量以波浪的形式传回海洋,这些能量*终又消散为海洋热量。不过,在这幅无比迷人的拼图中,这只是传入地球的能量可能采取的路线之一。蓝色汪洋与全球的其他组成部分——大气、冰川、生命和陆地紧密相连,这五者协力运作,构成了单一的系统。但海洋是地球行星机制中的巨兽。地球海洋这部引擎吸收阳光,将其转化为巨大的水下流和瀑布,四处搬运生命之要素——营养、氧气和微量金属(如钾和铁),塑造我们的海岸并输送热量。这不是一台普通的引擎,而是*宏伟的引擎:体积足有行星那么大。它的优雅不亚于*巧妙的人造引擎,但又有着更加微妙和复杂的机制。我们看到的不是井然有序的活塞,而是相交相融的水流。它肯定正在以某种形式运行,但很难讲清楚“这个推动了那个”。但它绝对仍是一台引擎,以无数种不同的方式将光和热转化为运动。
这台引擎*令人沮丧之处是,它很难直接观察。曾经有人问我,在不可能实现的发明当中,我*想拥有的是什么。我的答案只有一个:一副能让我们像洞察天空一样看透海洋的双筒镜。想象一下,站在船头向下俯瞰,但见宏伟的海流滑过脚下广袤的山脉,密集的海洋小动物群体宛如股股烟尘,日复一日地从低层向海面垂直迁徙,也许还能瞥见巨大的海洋航行者:四米长的金枪鱼,还有海龟或大青鲨。不过,尽管那样的透镜一时间还无法成为现实,但只要你知道该往哪里看,还是可以看到引擎的运作的。我们人类并不生活在它的内部,但几乎它所做的一切都对我们造成了影响。多年来,我们把自己当成置身事外的观察者,出于好奇而眺望着波涛汹涌的水面,但实际上,我们如蝼蚁般生活在这个巨大的蓝色流体机制岸边,完全依赖于它的输出。这种视角的转换会让你头晕目眩。
将海洋形容为引擎并非比喻修辞。引擎的定义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通常是热)转化为运动的装置。我们已经见惯了坚固的金属活塞驱动着巧妙相连的齿轮和杠杆,在足以煎蛋的高温的驱动下运转。工业革命已是久远的过去,但仍有一小拨爱好者保持着蒸汽世界的活力——你怎么能彻底放弃一项如此富有个性的技术呢?以蒸汽为动力的钢铁巨龙外形美观,以一种在现代世界中并不多见的方式悦人耳目,因为你可以看清它们的工作方式。这个活塞驱动那个轮子,那个轮子又带动这个小部件旋转,如此传续下去——一连串优雅的因果关系令人着迷。但是,引擎并不一定非得由坚固的材料制成。
当陆地、海洋和大气吸收太阳能量时,它们就会升温。其中一些热量几乎会立即通过对流造成运动—温暖的海水可能会加热其上方的空气,使其变轻,因此刚被加热的空气通常会被推向上方,而较冷的空气则会从其下方滑入。风吹过海面时,空气推动海水,将能量以波浪的形式传回海洋,这些能量*终又消散为海洋热量。不过,在这幅无比迷人的拼图中,这只是传入地球的能量可能采取的路线之一。蓝色汪洋与全球的其他组成部分——大气、冰川、生命和陆地紧密相连,这五者协力运作,构成了单一的系统。但海洋是地球行星机制中的巨兽。地球海洋这部引擎吸收阳光,将其转化为巨大的水下流和瀑布,四处搬运生命之要素——营养、氧气和微量金属(如钾和铁),塑造我们的海岸并输送热量。这不是一台普通的引擎,而是*宏伟的引擎:体积足有行星那么大。它的优雅不亚于*巧妙的人造引擎,但又有着更加微妙和复杂的机制。我们看到的不是井然有序的活塞,而是相交相融的水流。它肯定正在以某种形式运行,但很难讲清楚“这个推动了那个”。但它绝对仍是一台引擎,以无数种不同的方式将光和热转化为运动。
这台引擎*令人沮丧之处是,它很难直接观察。曾经有人问我,在不可能实现的发明当中,我*想拥有的是什么。我的答案只有一个:一副能让我们像洞察天空一样看透海洋的双筒镜。想象一下,站在船头向下俯瞰,但见宏伟的海流滑过脚下广袤的山脉,密集的海洋小动物群体宛如股股烟尘,日复一日地从低层向海面垂直迁徙,也许还能瞥见巨大的海洋航行者:四米长的金枪鱼,还有海龟或大青鲨。不过,尽管那样的透镜一时间还无法成为现实,但只要你知道该往哪里看,还是可以看到引擎的运作的。我们人类并不生活在它的内部,但几乎它所做的一切都对我们造成了影响。多年来,我们把自己当成置身事外的观察者,出于好奇而眺望着波涛汹涌的水面,但实际上,我们如蝼蚁般生活在这个巨大的蓝色流体机制岸边,完全依赖于它的输出。这种视角的转换会让你头晕目眩。
身为地球公民,我们无法摆脱海洋的影响,也不应该有此期望。人类世世代代都依赖着这台深蓝色的引擎。我们驾着脆弱的小船在海面上开展贸易和探索,却毫不在意深海的内部运作;战斗的胜负由海洋施与我们的恩威所决定,整个社会都围绕海洋的丰饶之处成长,这回应着看不见的海洋动力学,哪怕全然不知鱼群何以如此分布。就连陆地上*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往往也是由附近的海洋决定的。海洋深深地融入了人类的文化,而这些联系总是追溯到引擎,并*终追溯到能量流。然而,尽管无法看到整个引擎,但在许多文化中,聪明而善于观察的人类已经看到了模式的一部分,并在自己的水域中获得了深厚的专业知识,足以导航、捕鱼、探险、贸易,并依靠海洋为生。知识融入了文化,神话和故事被用来解释这些模式,并为对海洋问题的思考提供基础:海洋是什么、海洋为什么重要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海洋。对海洋的态度也反馈到陆地文化中,甚至影响到那些从未出过海的人。每种文化对海洋的态度都有部分地理偶然性。
科学与文化交织之紧密远超大多数科学家所愿意承认,海洋科学之所以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原因之一可能是许多文化认为,哪怕风平浪静,海洋也是有点讨厌的,万一变脸则更是委实危险异常。比如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去当地海边游玩是童年的一种必要仪式,然而有时孩子们觉得这是一种义务而非乐趣。在我成长的英格兰西北部,去海边往往意味着被迫在冰冷的海水中划船,然后比赛谁能背着风保持*倾斜而不摔个四脚朝天。在我上学的时候,没有人真正想过要观察海面下的情况,部分原因是海水很冷,另一部分原因是英国的沿海水域往往充满了沉积物,什么东西(甚至包括你自己的脚趾)都看不见。约瑟夫·透纳等艺术家有时会描绘宁静的大海和田园诗般的海岸线,但其明确的含义是,大海宜观赏而不宜踏入。透纳更加著名的画作描绘的是船只在乌云密布的狂暴海面上“出没风波里”,19、20世纪的英国海员在讲述他们的冒险经历时更让这样的场景深入人心。例如,极地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曾在1916年驾驶小船为他受困的船员寻求帮助,他是这样记述那次非凡而英勇的旅程的:“接下来16天的故事是在翻腾的海水中经历的*激烈的争斗。冬季的亚南极洋果然配得上它的恶名。”这样的描述可不会让旁观者生出涉水踏浪、亲身试险的想法。
作者简介
海伦·切尔斯基
Helen Czerski
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物理学家,研究海洋泡沫和气候变化。
在为《聚焦》杂志和《华尔街》杂志撰写科普专栏的同时,她也参与BBC科普节目制作,至今已主持过十多部科学纪录片,包括《色彩的奥秘》《寰宇轨迹》《超感:动物的秘密能力》等,并出版了畅销科普书《茶杯里的风暴》《蓝色机器》。
2014年,她被英国期刊出版人联合会(PPA)选为年度专栏作家。2018年,英国皇家物理学会授予她威廉·汤姆森·开尔文勋爵奖章,以表彰她在物理学科普方面的杰出成就。2020年,她被选为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荣誉院士;2023年成为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形象大使。
-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10.2¥29.0 -
科学全知道-那些古怪有趣的科学现象
¥14.5¥45.0 -
物种起源
¥11.9¥36.0 -
我的世界观
¥12.2¥36.0 -
屋子里有位数学家
¥18.7¥59.0 -
趣味代数学
¥14.4¥42.0 -
现在有多长
¥15.4¥48.0 -
植物不简单
¥20.5¥65.0 -
看花是种世界观
¥19.7¥58.0 -
袜子:隐秘的安慰
¥12.4¥38.0 -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16.8¥56.0 -
这不科学!如何科学地思考伪科学
¥22.4¥68.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4.7¥39.8 -
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时间杂学
¥16.9¥49.8 -
时间简史(插图版)
¥25.7¥45.0 -
地下世界(我们脚下的人类历史)
¥23.1¥69.0 -
大设计
¥17.3¥48.0 -
宇宙已知和未知的一切
¥17.8¥48.0 -
宇宙学是什么
¥27.5¥69.8 -
猫咪海洋简史
¥22.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