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十讲

包邮苏轼十讲

1星价 ¥66.1 (7.5折)
2星价¥66.1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8711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469页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42687111 ; 978-7-5426-8711-1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11个主题带您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一次读懂这位“中国人灵魂的工程师”

本书摒弃常规线性叙事,精心提炼11个关键主题,宛如11扇窗,每一扇都精准聚焦苏轼人生的某一个切面,不管是其宦海沉浮,还是文学进阶之路,都能直击精髓,有助于快速洞悉苏轼的多维人生。


新增万余字研究新得与20余幅苏轼小像与书画,全景式呈现北宋的文史知识盛宴

本次增订,不仅收录作者*新苏轼研究新得,同时收录20余幅苏轼小像与书画,让读者更全面、更深入、更丰富直观地了解北宋中后期的社会图景与苏轼在不同阶段的重要经历和思想转变。更借苏轼之眼,窥探到那个盛世背后暗潮涌动的政局形势,收获全景式的北宋文史知识盛宴。


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年度好书精装重现,复旦大学王水照、陈尚君教授一致推荐

本书叙述细腻入微,书中的苏轼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文学巨匠,而是有血有肉、鲜活立体的形象。既能看到他因“乌台诗案”落魄黄州时的黯然神伤,亦能感受到他豁达乐天、与百姓同耕同乐的质朴情怀,不知不觉间便能全方位地领略苏轼在时代浪潮中的跌宕人生与精神蜕变。


深厚坚实的学术基础、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优美流畅的文字表达,开启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本书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无论是初涉文史的学生,还是资深学者,抑或单纯热爱文学的书友,本书都可与读者产生深度共鸣,开启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销量15万 ,豆瓣评分3

出版至今好评如潮,如著名哲学家陈嘉映说:“这十讲,每一讲都好,我自己则越读到后面感动越深。当然,作者不是要感动读者,我想,作者是要引导我们深入苏轼的精神世界。”

内容简介

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走向*好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本书以十一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粲然可见。

目录

【目录】

**讲 雪泥鸿爪

一、苏轼诗词对“鸿”的书写 / 005

二、“磨牛”与“黄犊” / 012

三、“月”喻 / 018

四、《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 021


第二讲 贤良进卷

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 024

二、北宋的“贤良进卷” / 027

三、苏轼、苏辙应制科始末 / 037

四、二苏《应诏集》与嘉祐时期的学术、政治动向 / 045

五、苏轼《策略一》 / 055

六、苏轼《贾谊论》 / 059

七、宋朝策论的文风 / 063


第三讲 乌台诗案

一、关于“新法”的争议和苏轼的态度 / 070

二、从熙宁到元丰 / 076

三、“乌台诗案”的记录 / 083

四、“乌台诗案”的审判 / 091

五、“乌台诗案”的结果 / 098

六、特别的“诗话” / 108


第四讲 三咏赤壁

一、黄州的“东坡居士” / 120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豪放词” / 126

三、《赤壁赋》与宋代“文赋” / 134

四、《后赤壁赋》的神秘世界 / 143

五、诗可以怨 / 151

六、也无风雨也无晴 / 155


第五讲 庐山访禅

一、苏轼与佛、道 / 165

二、元丰七年的庐山之行 / 174

三、苏轼的庐山诗偈 / 180

四、东林常总禅师和“无情话” / 186

五、声色与禅 / 192

六、庐山真面目 / 199


第六讲 王苏关系

一、嘉祐时期 / 205

二、熙宁时期 / 213

三、元丰七年(1084) / 226

四、元祐元年(1086) / 236

五、建中靖国元年(1101) / 243

六、崇宁五年(1106) / 253


第七讲 东坡居士的“家”

一、我家江水初发源 / 258

二、永夜思家在何处 / 267

三、家在江南黄叶村 / 273

四、家在牛栏西复西 / 279

五、但愿人长久 / 292


第八讲 元祐党争

一、苏轼的奏议 / 304

二、《辩试馆职策问劄子》 / 319

三、立朝大节 / 331

四、苏轼与他的“敌人” / 335

五、对床夜雨 / 347


第九讲 唱和《千秋岁》

一、“丑正欺愚”之令 / 359

二、飞红万点愁如海 / 364

三、“贬谪文化”的*强音 / 369

四、从个人唱和到集体表达 / 373

五、公共性“文坛” / 386


第十讲 个体诗史

一、人生的终点——诗和禅 / 401

二、《东坡乐府》的词题词序 / 409

三、“诗史”观念 / 416

四、苏轼的诗题 / 420

五、晚年苏辙的诗世界 / 428


外一篇 从桃源流出的江湖——苏诗的“江湖”书写

一、失意之人被放逐的场所 / 447

二、“江湖”可思 / 451

三、“江湖”可归 / 457

四、通向桃源的“江湖” / 462

五、余论 / 467


延伸阅读 / 46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宋代文学,注重探讨宋代道学与文学思想之关系、宋代党争与文学流派之关系。出版有《苏轼评传》(合著)、《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宋代禅僧诗辑考》、《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苏轼苏辙研究》等学术专著。与王水照教授共同主编《新宋学》,在学界颇具影响力,目前已出版11辑。在复旦大学开设有“苏轼精读”“中国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课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