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武侠电影史
读者评分
4.8分

包邮中国武侠电影史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

1星价 ¥20.9 (5.5折)
2星价¥20.9 定价¥38.0
商品评论(6条)
dzx***(三星用户)

中国银幕的特色

狄龙和郑佩佩是银幕上最受瞩目的侠客儿女,郑少秋就是那永远的“红粉赠佳人,盗帅夜留香”。伴随着一场场的厮杀,释放了的荷尔蒙于血肉横飞后,不知销魂在何方。 《唐山大兄》、《精武门》、《死亡塔》、《猛龙过江》让外国人见识了“东亚病夫”的脊梁,青衣、黑鞋、白袜成为当年旧金山大道上的时装,英语词典里“kung fu”背后闪烁着龙的光芒。 张鑫炎的《少林寺》引发的武侠热岂止是疯狂(而当今方丈的任务是辟谣、辟谣、辟谣)。时代的步伐远赶不上弹指一挥间的银幕变化,几年功夫,“茄汁大导”张彻的《新独臂刀》、《大上海1937》中大侠手上刀枪棍棒十八般兵器就换成了枪炮的乒乒乓乓。

2015-08-15 14:27:30
0 0
hap***(三星用户)

这本书的内容很不错,读了,好好看了一下,写得很棒

这本书的内容很不错,读了,好好看了一下,写得很棒,内容也很非常丰富。,好好看了一下,一本书多读几次。送货也很快。服务很好。超值。买书就来。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真的很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2015-05-25 14:00:00
1 0
图文详情
  • ISBN:710602378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5
  • 出版时间:2005-12-01
  • 条形码:9787106023782 ; 978-7-106-02378-2

本书特色

本书是《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之一。本书粗略描述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线索,主要涉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武侠电影创作。本丛书是电影理论界献给中国电影100周年的一份厚礼。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粗略讲述中国武侠电影发展史的书。
本书的有关武侠电影的历史,将要从1920年初期开始讲述。将会涉及中国大陆、香港两岸三地的武侠电影创作。大致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即:
**阶段:二三十年代的武侠电影,主要生产基地是在大陆的上海,这一时代的武侠电影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武侠故事的传奇性,因而不妨称这一阶段为中国武侠电影的“传奇时代”。
第二阶段:四五十年代,主要生产基地已经逐渐由上海转往香港,这一时代武侠电影——以粤语电影“黄飞鸿片集”为主要代表——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武侠的正义,不妨称这一阶段为“侠义时代”。
第三阶段:六七十年代,主要生产基地是在香港,后来也有一部转向台湾,在电影史上,这一阶段常被称为“彩色武侠新世纪”,武侠电影的观念和技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特色是重视武功打斗,不妨称为“武打时代”。
第四阶段:八九十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生产基地有香港和大陆两大块,一方面各自拍摄,另一方面则开始通力合作,从而使得大陆武侠电影的技艺水准迅速提高,并且与香港武侠电影逐渐难解难分。对于这一时期,大体上不妨称为“喜剧娱乐时代”——在香港,是典型的“功夫喜剧时代”;在大陆,武侠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娱乐时代”再代来临。
第五阶段:新世纪以来,主要生产基地仍为大陆和香港,多方合作的势头更加明确和迅猛,随着经济的全球人趋势日益显著,中国武侠电影的生产——以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为代表——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这一时期中国武侠电影*重要的特征,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武侠电影的观念与形式进行现代化的重构,简单说,不妨称称为武侠电影的“重构时代”。

目录

总序
引言
**章 模仿与萌芽
第二章 探索与成型
第三章 《火烧红莲寺》系列
第四章 “火红的年代”
第五章 繁荣与衰落
第六章 武侠片衣钵南传
第七章 香港国语武侠片的复兴
第八章 张彻电影及其“阳刚美学”
第九章 胡金铨电影及其“影戏”美学
第十章 神话英雄李小龙
第十一章 楚原的奇情武侠片
第十二章 刘家良的“武师电影”
第十三章 成龙及其人间喜剧
第十四章 80年代变革与开放
第十五章 张鑫炎烈火雄风
第十六章 大陆武侠片名家名作
第十七章 徐克电影及其新浪潮
第十八章 90年代的名家名作(上)
第十九章 90年代的名家名作(下)
第二十章 21世纪:谁是真英雄?
后记
编者说明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是《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之一。本书粗略描述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线索,主要涉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武侠电影创作。本丛书是电影理论界献给中国电影100周年的一份厚礼。

作者简介

陈墨,男,1960年8月生,安徽省望江县人。1982年毕业干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曾为大学教师、报社编辑,1990年开始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工作,至今。研究员。
已出版电影研究著作:《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刀光剑影蒙太奇一中国武侠电影论》《半间斋影话——陈墨电影评论集》《影坛旧踪》《中国百年电影闪回》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