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吐大荒:徐悲鸿寻踪
读者评分
5分

吞吐大荒:徐悲鸿寻踪

1星价 ¥25.2 (7.0折)
2星价¥25.2 定价¥36.0
商品评论(1条)
yue***(三星用户)

可读性较强的徐悲鸿传记

作品文图俱佳,可读性强,值得收藏。可与廖静文的《徐悲鸿的一生》和蒋碧微的《我与悲鸿》对照阅读。

2012-07-17 16:29:55
0 0
图文详情
  • ISBN:70200575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01-01
  • 条形码:9787020057580 ; 978-7-02-005758-0

内容简介

徐悲鸿,一位卓尔不群的艺术先驱,一位从太湖乡村走向世界的文化巨星,也是一个关于艺术与人生的纷繁话题。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徐悲鸿?为什么徐悲鸿在新中国诞生时已是一代大师,以往却总是回避徐悲鸿生存与成长的时代,以及与之交往的民国人物?徐悲鸿去世至今,又有哪些与之有关的人与事?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离开不开这个民 族的文化复兴,而要复兴民族文化,就不能去找寻文化历史上的那些先贤们。徐悲鸿就是一个值得追寻的先贤,一个“现代美术教育之父”,其一生浸染儒家思路,博采西方精华,几乎勾连着一部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作者遍访历史亲历者与研究者,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欧洲大陆到南流印度,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使今人得以重新认识其大师风范和精神遗产。拨开岁月风尘,寻找一个真实的徐悲鸿。

目录

序 悲鸿生命
**章 万里云霄-羽毛
一 乡土的馈赠
二 千里良驹
三 私奔东瀛
四 京城砺志
五 名校与名师
六 欢乐与痛苦
第二章 耿耿星河月在天
七 喷薄欲出
八 教授之家
九 美丽的悬念
十 讲台内外
十一 新居悲欢
十二 热血男儿
十三 乱世离情
十四 伤心家国
第三章 从看春尽落花时
十五 筹赈星洲
十六 大师的痕迹
十七 印度觅踪
十八 在泰戈尔故乡
十九 喜马拉雅山
二十 乱世之恋
二十一 世事无常
第四章 岂有蛟龙愁失水
二十二 嘉陵江畔
二十三 漂泊归舟
二十四 情感的归宿
二十五 磐溪易水
二十六 离婚前后
二十七 一展抱负
二十八 不拘一格
第五章 百载沉疴终自起
第六章 遗世独立,御风而行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九一三年深秋,十八岁的徐悲鸿毅然离开宜兴故乡,再次投奔他心目
中的福地一一大上海。他在内心里感到了那座中国*大都市对他的召唤。尤
其是《申报》多次登出广告,上海图画美术院成立并正式招生:“专授各种
西法图画及西法摄影、照相、铜板等美术,并附属英文课。讲义明显,范本
精良,无论已习未习,均可报名。”
在此之前的一天,在上海美租界乍浦路的一家日本料理店,三个闯荡上
海的年轻人在聚餐,摩拳擦掌地谋划生存大计。挑头的人叫邬始光,二十七
岁,另外两个小兄弟,是十七岁的刘海粟与十九岁的汪亚尘。刘海粟原名刘
槃,取意苏轼《前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更名海粟。汪亚尘原名汪松
年,以“亚洲之尘”、自诩,改名亚尘。
此时,一改中国画拜师求艺的传统做法,集体授课的美术学校已草创多
处。官办的,有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国画手工科,教师是赴日习画回国的郑锦
。私立的,有上海布景画传习所,主持人是学过英文与西洋画的周湘。而邬
始光与刘海粟就是周湘的门徒,而汪亚尘早年喜爱绘画,后跟随浙江同乡邬
始光学画。
这三个美术青年从日本料理店的后窗看出去时,不约而同地看到一张出
租告示,贴在对面弄堂的墙上。他们兴奋地嚷嚷,吃过饭,就去租那间房子
。因为他们谈论如何在上海立足,不如筹办一所传授绘画技艺的学校。于是
,那间房子就成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地址:上海美租界乍浦路8号洋房。
一身乡土味的徐悲鸿,走进上海美租界乍浦路8号洋房。他交了半年学
费十八元,外加膳宿费三十元。这笔钱对于他,绝对是个大数字。然而,他
失望了。虽然名称好听,却不过几间租的房子,空空如也。仅有几位敢上讲
台的,只是略知一二的初学者。他气愤的是,他画的几幅画竞被拿去,当了
学校教材。
于是,他在一个夜晚不告而别。如果说,他有什么收获,那就是懂得绝
不能误人子弟,老师就得善待学生,这成为他的终生信条。
若干年后,徐悲鸿已是画坛翘楚,一个名叫曾今可的评论家在《刘海粟
欧游作品展会序》中提到“刘海粟和徐悲鸿这对师生”,徐悲鸿当即在《申
报》发表启事,说当年上海图画美术院“纯粹野鸡学校”:“今有曾某为一
文,指吾为刘某之徒,不识刘某亦此野鸡学校中人否?鄙人于此野鸡学校,
固不认一切人为师也。”
刘海粟在《申报》反唇相讥:“美专二十一年生徒遍海内外,影响所及
,已成时代思潮,亦非一二人能以爱恶生死之。”他嘲讽徐悲鸿自命“艺术
绅士”。
但刘海粟的回击,激起徐悲鸿的更大反感。《申报》新发《徐悲鸿启事
》毫不客气:“汝乃不及(除非撒谎),绘画之事,容有可为,先洗俗骨,除
骄气,亲有道,用苦功,待汝十年,我不诬过。(乞阅报诸公恕我放肆,罪
过,罪过)”
这是徐悲鸿一生中极为罕见的勃然大怒。
对于轰动沪宁的这一场笔墨官司,拥护徐悲鸿与拥护刘海粟的人,各执
一词,有不同解读。其实很简单,这两位大师立身为人的个性不同。在徐悲
鸿看来,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学生有没有教材之类,并不是什么大事。而对
于一个学生,尤其是家境困苦的学生,根本学不到东西,等于一次被骗的经
历。
作为一个富甲一方的世家子弟,刘海禀则是另一种心态。后来邬始光退
出,由刘海粟接手,继续主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又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徐悲鸿的定语是“野鸡学校”,刘海粟却看作是以后上海美专的起点。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主教水彩画与函授的汪亚尘深感愧疚,“误人误己
,两不相宜”。他在《四十自述》中说,“那时自己瞎画,还要用现在望平
街一带还留着的擦笔画做范本,去教学生,连讲义都写不清楚,真是害人!
”他不愿“莫名其妙地干下去”,自己赴日学画,还写信劝刘海粟也出国看
看。他回国后在上海美专任教,又创办新华师范学校,亦为著名画家,培育
人才无数,也是徐悲鸿终生挚友。
一九一五年,回到宜兴的徐悲鸿并没有放弃做一个画家的理想,他还得
走出去。一个在上海当教授的同乡回来探亲,看到他的绘画出众大为赞叹,
一口答应帮他找份工作,他便再次辞职,去上海寻找人生出路。
徜徉在黄浦江边的徐悲鸿,少年老成,踌躇满志。他的背囊里揣着砚台
、毛笔和他的书画之作,长衫口袋里叮当作响的,除了几枚借来的银元,还
有两枚自己亲手篆刻的方章,一枚日“神州少年”,另一枚为“江南贫侠”

怀抱幻想的青年贫侠,很快感受到了生活的苍凉。那个当教授的同乡虽
然答应帮他找份工作,而且给当时复旦大学李登辉校长写了介绍信,李校长
也答应可以考虑,谁知考虑的结果却是拒绝。其他的出路没个头绪,宜兴老
家又来人捎信,说他媳妇得了病,叫他赶快回去探望。他匆匆赶回老家一趟
,但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徐悲鸿弟媳任佑春说:“徐悲鸿回到家,他的妈妈陪媳妇到外面去看病
了,不在家里。徐悲鸿买了一件皮背心带回去,和三十块钱摆在一起,他关
照家里人说:我实在不能够等,有急事得到上海,我马上回去了,皮背心给
老婆暖暖心,三十块钱给她去看病吧。以后徐悲鸿就回到上海,没有多少时
候,他媳妇就病死了。”
乡村妻子病故不久,儿子劫生也因天花而去世。一年之间,徐悲鸿失去
了他*亲近的父亲,也失去了虽然没有任何感情,却能给母亲带来安慰的妻
子,还有年幼的儿子。尤其是失去父亲在艺术上的指教,让这位年轻人尝到
了孤独的滋味。
无尽的痛苦之中,他将自己的名字徐寿康改名为徐悲鸿,浪漫地将自己
比喻成一只悲哀的孤雁,决心要穿越茫茫长空。
再来上海的徐悲鸿,抱着*后的希望在街头奔走,依然四处碰壁。上海
滩如此之大,却没人愿意收留他。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的
黄警顽。这个与他素不相识的热心人,在他走投无路的倒霉关头,拉了他一
把。
黄警顽说:“当时徐悲鸿穿了件蓝竹布长衫,对分的头发披拂在前额,
手里拿着个纸卷儿,年龄同我仿佛,约二十多岁,但有些瘦弱抑郁。他经熟
人介绍,到商务印书馆找《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我代他打电话给恽铁樵
的。徐悲鸿回来告诉我:‘商务出版教科书画插图,恽先生说,我的人物画
得比别人好,十之七八没问题。’
“过了几天,发行所冈Ⅱ下排门,徐悲鸿就带着满脸沮丧、憔悴的神情
走进店堂,说是情况有变,人家不同意让他画,他难受地说:‘我无颜见江
东父老!在上海,我举目无亲,只有你一个朋友,永别了!’说完,他快步走
出门去。
“*初我还不很介意,过后一想:糟了!他不会去自杀吧?我感情一冲动
,连假也没有请,就跟了出去,由四马路向外滩赶去,怕迟了会出事。我在
外滩找了好久,才在新关码头附近找到了他。他正在码头上不安地来回走着
,连我走近他身边都没有发觉。我一把拉住他的手膀说:‘你想干什么?书
呆子!’徐悲鸿一看是我,禁不住掉下泪来。我们俩抱头大哭,招引好些人
围着看。徐悲鸿头脑清醒了,听从了我的话,跟我回发行所。
P15-17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