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智慧与艺魂
- ISBN:97875430359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06-12-01
- 条形码:9787543035911 ; 978-7-5430-3591-1
内容简介
本书的《周易的智慧与魅力》篇,可以说是一篇非常简明的概论。对于想进入《周易》智慧之门的人,认真读此篇定会得到帮助,甚至能开启思之妙门。本篇在指出《周易》的基本特征之后,主要是在其无限能指的意义上,或可能给人以无限启迪的意义上,加以阐发。
谈到《禅悟的智慧》篇,其内涵对于当代中国学人而言,大多都变得生疏了。这也显示出20世纪初以来,中国学人与传统文化断裂的消极后果。汉代传人中土的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在反复冲突和融合中,终于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禅宗。这朵中外文化融合的奇葩,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或塑造及其旺盛的生命活力,使得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的人,如果不懂得禅宗,就不能真正领会中国隋唐以降中国思想文化的真切内涵。
目录
代绪论——中国的“象思维”及其原创性问题
**篇 汉字凝结的智慧
引论
**章 汉字以象形性为根基
小引
一、汉字造字法提供的证明
二、现代心理学实验研究所提供的证明
三、书法艺术与汉字能传递古代社会信息所提供的证明
第二章 汉字的孤立性质与分析性质及其意义
一、汉字之为孤立语与分析语
二、汉字与世界语言文字发展趋势
三、汉字的优越性
第三章 原始记事方式与汉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
一、关于原始记事方式
二、汉字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三、汉字与传统文学艺术
第二篇 《周易》的智慧与魅力
引论
一、作为多维编码的体系
二、“巫术性”与象思维
三、争论至今的两大重要问题
**章 引发整体思维
一、理性与非理性
二、动态之象及其内涵
三、作为全息性的体系
第二章 启动创造性联想
一、从神话谈起
二、《周易》与神话
三、关于象征性
四、象征性与不确定性
五、《周易》的不同文体之重合
第三章 开导“分而变的循环”运思
一、关于《周易》之“分而变”
二、关于《周易》的循环论
第三篇 禅悟的智慧
引论
一、论禅之难
二、论禅之可能
三、论研究禅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四、论禅的复杂性与禅外说禅
**章 禅宗对于佛教的革新而又超越宗教
一、对于佛教的革新
二、超越宗教
第二章 禅所处的智慧层面及其意义
一、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
二、禅宗的四句真言
三、禅宗对非理性思维的开拓和发掘
四、“自性”的两个基本层面及意义
第三章 开悟的大智慧
一、悟的平常与神秘
二、开悟的表征
三、智能的深层开发
四、“无念”、“无相”、“无住”作为开悟的根本法门
五、走向禅悟
六、心灵自由与人的自我解放
第四篇 中国传统艺术美及其灵魂
引论
**章 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一、抽象美与具象美
二、作为抽象美典范的中国书法艺术
三、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之关
第二章 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基础
一、中国精神的一脉:南中国精神
二、高层次文化发展的思想动力
三、意境:中国艺术之魂
四、意境论对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后记
节选
**篇 汉字凝结的智慧
**章 汉字以象形性为根基
一、汉字造字法提供的证明
汉字以象形性为根基,可以从汉字造字法得到证明。*初创造的汉字,从传统的“六书”看,只有单纯表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指事字尽管表示的字意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例如数目字,但这种抽象性,仍然是借助于象形来表达的,而与后来传入的阿拉伯数字不一样。因此,在班固的《艺文志》中,称指事为像事。同时,他还把会意称为“像意”,把形声称为“像声”。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后来成为汉字主体的形声字,其事、意、声的表达,都离不开*原始的象形表意法。这表明,班固似乎比《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更深刻地洞察到汉字的基本构造均以象形为根基的特性。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王筠称赞班固“六书”的提法“其次第*允”,表明他也洞察到汉字以象形性为根基的特点。
传统汉字的“六书”,其中所说的假借与转注并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因而,实际上属于造字法的只有前“四书”,即上述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众所周知,汉字*早产生的是象形字。汉字的成熟标志是以形声字为主体。但是,“四书”中的指事、会意、形声,何以没有抛弃象形性而仍然以之为根基呢?
首先说指事的造字法。这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王筠的解释,“有形者物也。无形者事也,物有形,故可象。事无形,则圣人创意以指之而已。夫既创意不几近于会意乎。然会意者,会合数字以成一字之意也。指事或两体,或三体,皆不成字,即其中有成字者,而仍有不成字者,介乎其间以为之主,斯为指事也”。在这段话里,王筠首先把指事字与象形字加以区别,指明象形字所表意的对象是具体物。
……
作者简介
王树人(老树),1936年11月生于吉林省东丰县。祖籍山东莒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师从杨一之先生与贺麟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研究,*近二十年间,重点转入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主要代表作有:《思辨哲学新探——省黑格尔哲学体系研究》、《历史的哲学反思——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研究》、《传统智慧再发现》两卷、《回归原创之思——“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慧》,译作有:《黑格尔与哲学史》,与叶秀山先生合作总主编八卷本《西方哲学史》(学术版)并合作撰写其**卷。近期重要论文有:《中国的“象思维”及其原创性问题》、《庄子、海德格尔与“象思维”》、《“上帝死了”道还在!》等。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3¥20.0 -
《老子》注评
¥3.9¥11.0 -
冯友兰的伦理思想
¥20.6¥49.0 -
理想国
¥22.0¥45.8 -
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
¥17.1¥49.0 -
小窗幽记
¥5.7¥19.0 -
道家哲学研究-(附录三种)
¥4.9¥18.0 -
谈修养
¥6.0¥20.0 -
论语讲座
¥6.2¥23.0 -
谈美
¥5.0¥10.0 -
中国禅宗
¥9.9¥26.0 -
艺术美学讲演录
¥9.6¥32.0 -
和颜爱语
¥9.9¥29.8 -
宽容:人类的解放
¥12.7¥39.8 -
宋代理学三书随劄
¥19.9¥32.0 -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
¥13.2¥49.0 -
一种人生观
¥23.0¥42.0 -
孔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16.8¥28.0 -
哲学的边界:关于我在生活世界的讨论
¥18.9¥49.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