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1071509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948
  • 出版时间:2007-10-01
  • 条形码:9787810715096 ; 978-7-81071-509-6

本书特色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较全面、系统的有关大黄应用基础学科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的总结本书既包括经典的植物形态分类学和生药形态组织学研究成果,又有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药理作用与生物活性的研究,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大黄中的应用,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编著者对大黄的临床应用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收载了为数众多的大黄及含大黄的法定中成药;介绍了含大黄制剂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情况,包括大黄及大黄制剂在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介绍了大黄及其复方制剂工艺;以大黄为君药的复方制剂开发新药的实例等。这些内容对于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较全面、系统的有关大黄应用基础学科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包括:大黄应用历史沿革,大黄属植物生态学特性,大黄的资源与生产,大黄属原植物及生药学研究,大黄的现代生药学鉴定,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大黄的品质评价,生物技术在大黄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细胞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合成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大黄的临床基础研究及大黄的应用与开发,大黄叶柄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等11个部分计73章。书内附有相关彩照及图谱约1000余幅。书后附有国内外大黄研究主要文献题录。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手科学研究资料,许多内容是首次公开发表,科学性与实用性很强。可供教学、科研、生产、质检、外贸、临床医师、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中药生产销售流通部门等专业人员参考使用,是中药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重要的参考书,也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文献。

目录

**篇 大黄应用历史沿革 第1章 大黄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第2章 中医对大黄的认识及大黄的本草考证  **节 对大黄复方应用研究的思考  第二节 中医对大黄认识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大黄的本草考证 第3章 大黄在藏医药学中的应用概述  **节 大黄在藏医本草学中的记载  第二节 大黄在藏医药中的应用 第4章 《武威汉代医简》中大黄应用考第二篇 大黄属植物生态学特性 第5章 国产大黄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 第6章 青藏高原丽江大黄的种群分布格局 第7章 青藏高原掌叶大黄和丽江大黄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第8章 玉树地区掌叶大黄与丽江大黄的生境与群落学特征 第9章 青藏高原掌叶大黄和丽江大黄及其土壤的主要元素含量第三篇 大黄的资源与生产 第10章 大黄的资源调查  **节 中国大黄属植物资源调查  第二节 青藏高原大黄属植物资源调查  第三节 青海地区大黄资源概况 第11章 大黄的栽培、采收、加工与贮藏  **节 大黄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第三节 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四节 大黄栽培的市场前景   [附]大黄栽培实例(陕西省陇县菜子滩大黄栽培场)第四篇 大黄属原植物及生药学研究第五篇 大黄的现代生药学鉴定第六篇 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七篇 大黄的品质评价第八篇 生物技术在大黄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篇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第十篇 大黄的临床基础研究及大黄的应用与开发第十一篇 大黄叶柄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国内外大黄研究主要文献题录结语与展望(对大黄的评价)附录内容提要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郑俊华(1935.9~),男,汉族,原籍福建省德化县,生药学专家,药学教育专家,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教授,国家级重点生药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专业,1983~1984年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埃大学学习。1985年应邀赴日本合作研究中药大黄化学分析。 研究方向:生药品种鉴定与质量研究、生药活性成分研究、生药学科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新药研制等。 教学工作:主讲研究生课程:生药理化鉴定、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中药药理学、生药生物技术专论;本科生生药学、生药文献课。 人才培养:已培养硕士9人、博士16人,指导高级访问学者25人,博士后8人。 论著及科研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25()余篇,被国外刊物引用或转载的有7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中草药手册》、《中药志》、《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生药学》(第三版)主编及译著等共29部,主编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生药学》网络教材(20()3)。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及部级科研项目43项。新药研究19项。 果德安,男,1962年4月出生。199C)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师从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院士,获博士学位。1993~1996年在美国得州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学系主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中药活性成分和生物转化、中药质量标准和体内代谢等研究工作。 1997年获第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研究奖;1998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7年获卫生部优秀青年人才基金,1997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8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863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第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2005版药典英文版副主编,中国中药GAP产业促进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质量标准分会副会长等;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山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148篇为SCI收录论文,被SCI引用800余次。此外还编写专著10部,其中包括主编教材4部。已经培养博士生30人,博士后11人,硕士生10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