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2794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101127942 ; 978-7-101-12794-2
本书特色
1.《本草中国》由国医大师金世元倾情作序并推荐。
2.读者既可以在书中读到故事、领会传承、获得新知,也可以此为桥梁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体味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无论您是中医药爱好者,还是传统手工艺爱好者,《本草中国》都将带给您全新的感动。
3.图文并茂,四色彩印,精美大气。
内容简介
寻道地药材,访中华药人,传千年智慧,本书整理改编自纪录片《本草中国》第1季,是一部全新展现中华医药文化奥秘的感人之作。
《本草中国》纪录片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4。其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专业指导,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监制,先后获得2016、2017年多项国内外重磅纪录片大奖,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本书完整呈现了纪录片的故事内容,以更加流畅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华医药人的故事,并于其中展现道地药材、炮制技艺、医药原理以及传统中医药的千年传承。此外,书中增加了“岐黄药话”板块,选取中医古籍中与主要药材相关的记载,或从诗词、史籍中钩沉,深度解读本草知识,并配以食疗经方等日常养生保健内容,使本书更具人文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书中出现的近八百幅图片精美丰富,既有高清的人物场景图、药材图,也有选自明代文俶《金石昆虫草木状》的多幅彩图,再加上结合本书内容精心编制的本草地图,直观呈现了本草的多重境界与道地产区。通过此书,我们得以亲近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也得以经由本草感受华夏文明的灿烂悠远。
目录
序/金世元
**章 时间
红花
藏红花
红曲
霜桑叶
天麻
陈皮
岐黄药话
第二章 年华
石斛
灵芝
源吉林甘和茶
珍珠
膏方
岐黄药话
第三章 双面
附子
何首乌
芡实
山药
岐黄药话
第四章 境界
人参
甘草
白芍
地黄
化橘红
阿胶
岐黄药话
第五章 相遇
龟龄集
杜仲
牛膝
全蝎
蜈蚣
岐黄药话
第六章 根脉
山药
红景天
珍珠
雄黄
枸杞
甘草
当归
白芍
岐黄药话
第七章 新生
安宫牛黄丸
复方黄黛片
青蒿
余仁生堂
岐黄药话
第八章 沉浮
菊花
大黄
红豆杉
冬虫夏草
胡庆余堂
位元堂
岐黄药话
第九章 有情
丁光明与泛丸
白玛与红景天
徐锦堂与黄连
武当道医
玉龙雪山本草诊所
岐黄药话
后记/宋 燕
节选
石斛
秋天是雁荡山*美的季节。山脚下,周朝义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此刻,他正在向店里的客人介绍各种类型的石斛之间的差别。他在景区内开设的这家小店,全年无休,店内的商品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为一种:铁皮石斛。
石斛,《本草纲目》称其“强阴益精,厚肠胃,平胃气”,被誉为“救命仙草”。其生长条件极为严苛,多出自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的绝壁。
周朝义临山而居,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绝壁采药人,这是周家世代相传的绝技。绳索、钢圈、背篓,这些都是父亲生前留下的宝贝。
今天是父亲的生辰,周朝义心有所想。他来到了位于山间的父亲的坟前,双手合十,供上香烛,为父亲庆生。周朝义说,他家世代以采药为生,父亲更是因为长期高空采石斛而患上了冠心病。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采药人。
如今,他又站在绝壁之前,再见一次野生石斛,以纪念父亲在绝壁上留下的身影。
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两千万年以前,温润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着悬崖峭壁间的火山岩,正适合铁皮石斛生息。早在乾隆年间就有记载称“铁皮石斛,味甘者良,老雁山*上”。
绝壁采摘是雁荡山人与自然谋生的独家发明,一根绳索、一个铁环,采摘者纵身一跃,便是全部的秘诀。脚下是千丈深渊,心头却是万里前程。
周朝义少年出道,这崇山峻岭见证了他所有动如脱兔的青春年华。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却轻易不再出手。他说,如今同行里面也已经没人敢再去以身犯险了。他的师傅,几年前就是在永嘉采石斛,碎石掉下来砸中了后脑勺,当场丢了性命。
老一辈采药人相继离世,似乎就此终结了野生石斛的时代。
在峻岭崇山之间攀越了许久,周朝义手指开始发麻,这是体力透支的信号—— 他不得不呼唤搭档。仅用空手牢牢把着粗粝的麻绳,他两腿艰难地踩在峭壁上,向来时的山头迈去。群山之上,周朝义显得形单影只。
山穷水尽,未必都是柳暗花明的前兆。周朝义又一年与雁荡山绝壁上的野生石斛失之交臂。无奈之下,他走向自家的石斛种植基地。像周朝义家这样的种植大棚,如今在雁荡山比比皆是。转型的绝壁采药人,还自行研制了一种岩石种植法,如此养成的石斛无论外貌还是口感皆与野生的相差无几。这迅速取代了危险的绝壁采摘。
蓬勃的石斛产业,也让当地的主妇们多了一项手艺,那便是加工枫斗,枫斗又叫耳环石斛。电炉的热度将水分蒸发,女人十指纤巧,摆弄指尖,僵硬的茎条纷纷化作绕指柔。
七岁的儿子也来帮忙,在孩子眼中,身怀绝技的父亲和手艺精湛的母亲都是了不起的人。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之时,少不更事的孩子说出一句“我要把全世界都种满石斛”,这稚嫩的梦想引得全家都笑了起来,其乐融融。
话虽如此,但周朝义并不希望儿子再和石斛打交道。
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包括祖上,这么辛苦的工作,谁还会去传给孩子。我是希望他走出大山,去外面一个好的世界,不要待在这里。”
石斛,呵护年华的仙草,也许即将失去自身年华的守护者。
【岐黄药话】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早在屈原《九歌·山鬼》中,石斛就以石兰之名被提及。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主要有效成分为石斛碱、石斛胶、石斛次碱等生物碱。石斛品种繁多,其药用成分含量不一,历史上以霍山石斛和金钗石斛为佳。如今又以铁皮石斛为热门,亦为佳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石斛称为“千年润”,谓其“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频浇以水,经年不死”,古人还因此赠予其“百丈须”的雅号。
《神农本草经》称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即言其有滋阴、生津、益胃之功,另尚有补益之效。清代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称“石斛却惊定志,益精强阴,尤能健脚膝之力,善起痹病,降阴虚之火,大有殊功”。现代应用中,石斛还被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本草纲目拾遗》对其入食评价也甚高:“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言石斛可“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功同参芪”。
这种以石斛代茶饮的方法至今盛行。据《中国中医药学报》报道,伤寒学派名医刘渡舟先生认为耳环石斛代茶饮,清咽利喉效果优于大众熟知的胖大海。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先生等皆用此法生津润喉,收效甚好。
石斛“形瘦无汁,味淡难出”,需充分煎煮之后才能发挥效力。因此对于常感口干舌燥、咽喉不利者,可取耳环石斛(枫斗)十克,水煎约半小时后取药汁于保温杯,代茶饮用。
附子
本草,并不总是以温暖的一面示人。
1月,南昌城寒冷肃杀。老药工刘香保小心翼翼地把附子倒入清水中。乌黑的附子含有剧毒,即使是从业五十多年的刘香保,也不敢有任何疏忽。
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其富含的乌头碱有剧毒。古人将生附子捣汁,做成箭毒,能迅速杀死猎物和敌人。但经炮制后,附子却可演变为中药里的“回阳救逆**品”,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附子一般在产地以盐水浸泡祛毒,但在民间,还曾流传着一种炮制古法,使附子祛毒后,在药性上达到新的境界。时光荏苒,知晓古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七十一岁的刘香保,就是深谙此中秘诀的高人。四年前,刘香保告别家人和故乡,独自一人来到位于南昌的江西中医药大学任教。
刘香保是中药炮制流派“建昌帮”第十三代传人,“建昌帮”炮制手法以“毒性低、疗效高”而闻名。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说,把他所学到的技法传下去是他如今*大的动力。
他的初衷并没有被辜负。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张金莲,两年前拜刘香保为师,跟着师傅学习这古法炮制附子的技艺。
五十多年来,刘香保炮制附子,用的都是繁复费时的水火共制的方法。尽管刘香保对此已熟稔于心,但每一次操作仍如履薄冰。
经历了四天十二回清洗浸泡,附子终于被取出。冬日夕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大学实验林越发凄清寒冷。这却打扰不到刘香保师徒,因为附子炮制即将进入关键阶段。
煨,必须在露天的土地上进行。搭一个四四方方的围灶,自下而上,放上生附子、生姜片、牛皮纸、糠灰、干稻草、谷糠。以稻草引燃谷糠,文火的热度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层层传递下去,附子就这样在煨温的愉悦中慢慢蜕变。这道工序,至少需要花费一天一夜的时间。
夜色渐浓,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度。师徒二人伴着围灶里温热的火光,守着正在经历缓慢蜕变的附子,在夜色中感受着冰火两重天。
“这个通宵不简单哪。”刘香保给徒弟带来了棉袄,而自己仍旧只穿着一身单衣。
师傅的关怀,让张金莲倍感温暖,与此同时,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她所说:“老药工比大熊猫还珍贵,如果我们再不向老药工学习,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传承下去,可能*后就是会消亡了。”
七十多岁的老人,哪怕身子骨再硬朗也比不过年轻人。过度操劳染上的伤寒,伴随胃疾复发,刘香保有些力不从心了。熬过*难的一夜之后,张金莲让师傅还是先行回家休息,余下的就交给她。
狭窄破败的小巷里,刘香保在楼下和一直等待着他的老伴远远地打着招呼。走过墙面斑驳、灯光昏暗的楼道,刘香保推开老旧的木门,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两袖清风的老药工原本独自生活在南昌四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后来老伴放心不下,也从老家赶过来照顾他。为了让毕生所学传承下去,两位老人离乡背井,相依为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
天若有情,会如何回应人世沧桑?
暮色四合,糠尽灰冷。到了打开围灶检验附子的时候了。检验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需把附子从灰烬中取出来,以一个附子的小端敲击另一个附子的大端,根据敲击发出的声音判断毒性残留的情况。高温持续加热的情况下,附子内部会出现空洞。敲击时如能传出声响,说明大部分毒性已褪去。
然而,这还不够。从火堆中取出的附子,需要经过一天的晾晒后,入木甑内,隔水坐锅,连续蒸十四小时,让残余的毒性缓缓蒸腾而出。
“*好的医生后面就要有一个*好的炮制师。医生开出来的药,开得再好没有炮制*好的药材出来,再好的处方也等于零。”在老药工的手里,附子从毒药变成良药,从其貌不扬的“乌头的子根”变成薄如蝉翼的制附片,完成了一次神奇的蜕变。
这仿佛一场精妙的魔术,观众因为舞台上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骤变而惊呼,但其中的奥妙,怕是只有魔术师才能解其真味。
毒药或良药,是本草的双面,若非天地设精华,若非人类凭执着,就没有这向死求生的焕然重生。
【岐黄药话】
附子入药*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属“大毒”之列,用之不当会迅速致命。
据《汉书》记载,霍光为了让身为帝妃的女儿得宠,串通女医,在皇后分娩之时用附子将其药死。《本草崇原》中说某些医者因畏惧附子之毒性,“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
现代研究认为,附子的毒性主要来自乌头碱,口服二到四毫克乌头碱即可使人致死。不过实验证明,附子经炮制后,主要毒性成分双酯型乌头碱大部分被水解破坏,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单酯型乌头碱,从而大大降低了毒性。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中,用附子者达二十方,可谓善用附子**人。附子若用之得当,便是“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品,补命门真火**要药”,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现代名医祝味菊先生便善用附子,独树一帜。据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儿科名医徐小圃之子患夏日消渴证,突发高热,口渴喜饮,但饮不解渴,伴有多尿。徐氏与诸医者皆以寒凉之剂治之,皆无果。有亲友建议徐先生请祝先生会诊。徐先生认为其子所患之病性质属热,祝先生必用温热药,此犹“抱薪救火”,拒绝了亲友的提议。又过一日,其子诸症愈加严重,危在旦夕。徐先生无奈,只得请祝先生前来诊视。果然,祝先生诊治后以附子投之。然而神奇的是,次晨,徐氏子诸症皆有所缓解,后安然入睡。第二日再服药,霍然而愈。
正如近世名医恽铁樵所言,“附子*有用,亦*难用”。附子有毒,且性烈力雄,用之应当仔细思量。若使用不当,必然害人害己;若使用得当,则有“挽垂危于万一”之效。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会介绍
主任:王国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副主任:毛群安(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
主编:宋燕(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委:陈勇、孙煜、俞瑛、干超
学术审稿:赵奎君(北京市医管局中药总药师、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主任)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脉因证治
¥4.8¥13.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3.6¥32.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45.8¥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常见急救常识图解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