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基础-(第二版)

包邮中医学基础-(第二版)

¥12.4 (6.5折) ?
1星价 ¥12.4
2星价¥12.4 定价¥1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094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07
  • 出版时间:2008-02-01
  • 条形码:9787030209467 ; 978-7-03-020946-7

本书特色

独创案例版全新教材编写模式,寓实践于课堂理论教学,全面提高
    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致力于培养
    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围绕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章节开头设“学习目标”,
    使学习有的放矢,章节后有“小结”归纳,学习内容尽在掌握,学
    习效率有效提高
    紧扣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目标检测”
    采用历年护考真题及高仿真模拟试题,学、考互动,直指执业证
    书绿色通道
  采用国际流行开本,版面新颖、活泼,适应学生阅读习惯。紧跟
    护理新技术的发展,增设内容丰富的“链接”,提升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为培养未来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打好基础
    全部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全面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
配套课件下载请登陆:www.sciencep.com
数学应用基础    医学遗传学基础     成人护理(上册)
物理应用基础    病理学基础    医护心理学基础    成人护理(下册)
化学应用基础    药物学基础    卫生保健    母婴与儿童青少年护理
正常人体学基础(上册)    临床医学概要(上册)    护理概论
正常人体学基础(下册)    临床医学概要(中册)    护理技术(上册)
语文应用基础    创业就业指导    医护科研基础    传染病护理
物理应用基础(全二册)(含光盘)    人际沟通    生物学    急危重症护理
基础英语(含光盘)    美学基础    康复医学基础    精神科护理
专业英语(含光盘)    体育与形体、保健    护理文秘    社区护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    医护礼仪与形体训练(含光盘)    护理管理学基础    康复护理
法律基础    护士人文素养    中医护理基础    老年护理
医护伦理学基础    医学统计方法    营养与膳食    重症监护仪器与技术
社会学基础    医学文献检索    健康评估    护理技术实训

内容简介

本书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内容共分九章,包括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病因病机、诊法、辩证、预防与治则、中药与方剂及针炙与推拿;主要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及针灸与推倒;主要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和针炙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简要,版式新颖,生章节都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题、小结和目标检测(选择题配有参考答案)。书中附有实践技能训练和中医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在编写体例方面,通过临床典型疾病案例、拓展相关知识点的趣味链接与*断及临床情景化任务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另配有PPT课件,可在科学出版社网站下载,方便教学。 本书可供中职护理、助产、检验、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工艺、影像技*、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使用,也可供临床培训作为教材使用。

目录

第二版前言**版前言第1章 绪论 第1节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第2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第2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1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2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3章 脏象 第1节 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2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4章 病因病机 第1节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七情 三、其他因素 第2节 病机 一、正邪盛衰 二、阴阳失调第5章 诊法 第1节 望诊 一、基本内容 二、望舌 第2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3节 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饮食与口味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七、问经带 八、问小儿 第4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第6章 辨证 第1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2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第7章 预防与治则 第1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2节 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第8章 中药与方剂 第1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采收与贮藏 二、中药的炮制 三、中药的性能 四、中药的用法 五、常用中药 第2节 方剂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变化规律 三、常用剂型 四、常用方剂第9章 针灸与推拿 第1节 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的组成 三、十二经脉的命名、走向、交接、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2节 腧穴 一、腧穴的主治作用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三、常用腧穴 第3节 针法与灸法 一、针刺法(毫针刺法) 二、灸法 三、针灸治疗 四、针刺护理注意事项 第4节 推拿 一、推拿手法 二、推拿治疗 三、推拿操作的注意事项参考文献中医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节选

版前言
    《中医学基础》**版已面世3年多了,经全国各地中职护理和相关医学专业使用,获得了
广大师生的好评,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中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
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不断强化,随着中职生源结构变化和岗位需求特点的不断变化,中职专业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也须做出相应地调整,为使教材更贴近学生,更适应就业要求,
于是,我们对**版教材进行重新修订。
    第二版教材的编写沿袭了**版的主干内容及顺序,保留了其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的风格
以及生动活泼的链接方式,在原来的框架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更新:
    (1)把教材内容的设置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基础模块和实践
模块是必学内容,是基本标准和共同要求。选学模块的内容由各校根据专业、学时、学分等实际
情况选择使用,对选学模块内容,教材中章节左上角加注*符号以示区别和选择。
    (2)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虽无中医内容,但本书目标检测题型仍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题型保
持了一致,去掉了原有的名词解释、简答题等题型,增加了“课前预习题”、“案例”、“临床情景
化任务”等内容,既缓冲了无名词解释、简答题的不足,又非常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提高学生学
习兴趣,增强其感性认识,为临床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更新了各章节部分的链接内容,增加了一些新知识,使之更实用与适用,更贴近岗位对
专业人才的要求。
    (4)本教材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和相关专业共同使用,建议定为2学分。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者所在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诚望广大师生给予指正。
    编  者
    2007年12月

学习目标
1.记住辨证的概念 
  2说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的
既念及临床表现
  3。说出脏腑辨证各证的临床表现
课前预习题 
l.什么是八纲辨证?如何区别表证和里证?
 2.什么是脏腑辨证?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同是感冒,同·方剂为何疗效不同。
某女,某高校二年级学生。暑假期间,因淋l
雨而感冒,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舌
苔黄腻、脉濡数。去当地医院诊治,取中药三剂,
服后痊愈。3个月后,该同学又感冒了,表现为发I
热、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脉
浮数。因嫌看病麻烦,即按前一次医生的处方,
原方服药三剂,但病情依然如故。该同学非常迷.
:茫,为什么同是感冒。同一方剂此次治疗却没有
效果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辨证的有关知识,共
同帮助该同学解除疑惑。
    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即
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将四
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以
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判断病变的部位,疾病的
性质,邪正盛衰以及病情发展的趋势等,从而做
出正确的诊断,为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形成了一套
比较完整的辨证理论体系,有多种辨证方法,
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
辨证等。本章仅介绍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
    第④节八纲辨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
辨证纲领。疾病的表现尽管极为复杂,但基本
上都可用八纲加以归纳。按病证的类别,可分
为阴证和阳证;按病位的深浅,可分为表证和
里证;按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和热证;按邪
正的盛衰,可分为虚证和实证。运用八纲辨证
就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阴与阳、
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
找出疾病的本质。故八纲辨证起到执简驭繁、
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一、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
两个纲领。一般来说,凡病变部位在皮肤、肌
肉、经络的属表证。病变部位在脏腑、气血、骨
髓的属里证。表证病邪尚浅,病情较轻。里证
病邪深入,病情较重。

    表证,是六淫邪气从皮毛、口鼻侵入,邪在
肌表所产生的证候。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L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
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痒
痛、咳嗽等症。
  2.病理概要外邪侵犯肌表,邪正相争;
或卫气受遏,肌表失于温煦;或气血运行阻滞


    感回,是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
总称。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之分,由多种病
毒及细菌所引起,以春、冬两季较多见。轻者,以
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发热为特征,称为伤风,
即普通感冒;重者称为重伤风,病情较重,如在一
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且具有传染性,称为时行感
冒,即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初期
均具有表证的,陆床特征,故感冒初期属表证的
范畴。    
     里证,是病邪深入脏腑、气血、骨髓所出现
的一类证候。它与表证相对而言。多见于外
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病。其成因:①外邪不
解,内传脏腑;②外邪直中脏腑;③饮食、情志、
劳倦等损伤脏腑。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
乱而出现种种病证。
    临床表现里证包括的范围很广,临床表
现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以脏腑功能失调的症
状为主,里证只见发热或只有畏寒,也可以无
寒热,脉象不浮,多有舌苔舌质的改变,以此与
表证相鉴别。其具体内容,将在脏腑辨证中
介绍
虚则内热”即是此义。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表
现的证候。多因外感阴寒之邪,或过服生冷寒
凉,阴寒内盛(实寒);或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虚寒)所致。
    L l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
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
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2.病理概要外寒所伤,或阳气不足,不
能温煦机体;或水液不化,寒湿内生;或无力推
动血行。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机体阳盛阴虚所表
现的证候。①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人
里;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
为热(实热);②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
亢(虚热)所致。
    L临床表现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
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
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2.病理概要感受热邪,阳热偏盛,火性
上炎,或损伤津液,或扰动心神,或迫血妄行。

    内容见表6—2。
    三、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过盛。即“邪气盛则
实,精气夺则虚”。
    虚证是人体正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虚
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个方面,
但以后天失调为主。饮食失调、七情劳倦、房
室过度、久病耗损等均可形成虚证。
    1.临床表现  阳气虚,症见面色淡白,精
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
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阴
血虚,症见面色萎黄无华、头晕目眩、形体消
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
脉虚细数。
  2.病理概要  虚证的病理主要表现在伤
阴与伤阳两个方面,伤阳者,以阳气虚为主,阳
气不能正常发挥温煦和固摄作用。伤阴者,以
阴血虚为主,主要是由于阴血不足,失去濡养
滋润作用。   
 
    实证是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所表现的证
候。成因有两方面:①外邪侵人人体;②内脏
功能失调,产生痰饮、水湿、瘀血、食积等邪,滞
留体内。
    1.临床表现  由于致病因素的性质及所
在部位的不同,实证表现也很不一致,临床上
抓住邪气盛这一特点,常见的实证有:发热、脘
腹胀满、疼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
呼吸气粗、痰声漉漉、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
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苔厚腻、脉实
唷力。
    2.病理概要邪气过盛,正气与之抗争;
或阳热亢盛,扰动心神;或邪阻于肺,宣降失
司;或实邪积于肠胃,腑气不通;或水湿停积、
湿热下注。

    内容见表6.3。
    四、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各种疾病所表现的证候虽然复杂多变,但概括
起来,不外阴证、阳证两大类,即表、实、热证属
阳证;里、虚、寒证属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
辨证的总纲。
    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
候。其病属寒、属虚。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
表现。
    1.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黯淡、身重
蜷卧、倦怠无力、语声低怯、形寒肢冷、纳差、口
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
迟或弱。    、
    2.病理概要  阳气虚衰,阴寒偏盛,脏腑
功能衰减,肢体失于温煦。

    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
候。其病属热,属实。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
表现。   
    1.临床表现精神烦躁、面红目赤、气粗
声高、喘促痰鸣、肌肤灼热、渴喜冷饮、大便秘
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象
浮数、洪大、滑实。
  2.病理概要“阳盛则热”,邪热炽盛,
正气未衰,或因脏腑功能亢奋,正邪相争
激烈。

    亡阴和亡阳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
段(表6_4)。亡阴是阴液暴失,亡阳是阳气暴
脱,大都出现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或失血过
多等情况下。
    亡阴证是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的症状与
体征。主要临床表现:汗热而黏,面红肢温,口
渴烦躁,舌红而干,脉象细数无力。
    亡阳证是体内阳气严重耗损所表现的症
状与体征。主要临床表现:冷汗淋漓,面色苍
白,四肢厥冷,气息微弱,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由于阴阳互根,阴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
越,阳亡则阴无以化生而耗竭。所以亡阴、亡
阳只是先后主次的不同而已,*终阴阳离决而
导致死亡,即所谓“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
此,l临床上对亡阴、亡阳证,应迅速辨明,及时
抢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