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会要辑稿考校
读者评分
5分

宋会要辑稿考校

1星价 ¥27.7 (7.7折)
2星价¥27.7 定价¥36.0
商品评论(2条)
***(三星用户)

本书内容丰富,意义深深刻,开卷有益,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且作者的观点鲜明,解读的发人身体重心中心,在中图买书,非常的方便快捷,包装的也很周到,发货迅速,很多书的价格也不是特别的昂贵,非常适合喜欢读书的人来选购。

2020-06-01 20:54:23
0 0
hyl***(三星用户)

好书,推荐一下!

《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宋会要》加以辑录而成,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

2020-05-28 00:39:5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091753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37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810917537 ; 978-7-81091-753-7

内容简介

《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宋会要》加以辑录而成,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

目录

序言 说明 上篇 《宋会要辑稿》校补 凡例 一、《輯稿》殘缺部分之補充 1.全篇殘缺,以《大典》全文補人 (一)美人 (二)牙門 (三)馬黄弩樁 (四)喪禮① (五)喪禮② (六)喪禮③ (七)喪禮④ (八)喪禮⑤ (九)惠民倉 (十)僧隸 (十一)僧衣 (十二)禁私度僧 (十三)樞密院都副承旨① (十四)樞密院都副承旨② (十五)撫州府·建置沿革 (十六)燕享二 (十七)宋太祖九 (十八)宋太祖十 (十九)太常寺主簿 (二十)大理寺主簿 (二一)司農寺主簿 (二二)國子監主簿 (二三)將作監主簿 (二四)軍器監主簿 (二五)縣主簿 (二六)令葺畫像 (二七)太乙像 (二八)問宗戚大臣疾 (二九)郡縣社稷① 2.全篇殘缺,但别卷尚存復文之校勘 (三十)城池 (三一)月椿 (三二)常平倉 (三三)廣惠倉 (三四)度僧① (三五)度僧② …… 下篇 《宋会要辑稿》考论 附编 《宋会要辑稿》篇目索引 再版感言
展开全部

节选

nbsp;   言

鄧廣銘

    《宋會要輯稿》是在19世紀初葉,主持编修《全唐文》的徐

松,利用機會,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此書之被輯出,

對於宋代史事的研究工作所能作出的貢獻,與編修《四庫全

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續资治通鑒長编》,是完全

可以相提并論、先後媲美的。

    據說,编纂《四庫全書》時之所以不曾把《宋會要》從《永樂

大典》中輯錄出來,是因為它的内容過於繁富,唯恐輯錄出來之

後,編次和整理的工作必還十分費力之故。此說如確,則恰可

證明,主修《四庫全書》的那些人員,對於學術、文化遗產的繼

承和傳布,對於學術、文化事業的繼承和發展等問題,怎樣地無

所用心,怎樣地不肯認真負責;同時還反映出來,徐松當搜集唐

人文章時而能注意到《宋會要》這部書,知道它的重要性,并因

利乘便而把它輯錄出來,其識力之高明,造福於後代學人之深

遠,至少是每一個有志於鑽研宋史的人所應深致其敬佩和感戴

的。

    《續通鑒長編》在輯出後的三十幾年内就有印本行世,而

 《宋會要》則在輯出之後不久,在還没有得到加工整理之時,就

陷入了顛沛流離的過程當中:有時為書賈所居奇,有時為官紳

所秘匿,如是者達一百二三十年,迄未得印行機會。直到抗日

戰争前夕,才得**次影印出來,距今僅四十餘年。

    我們似乎可以說,《宋會要輯稿》乃是一部先天不足、後天

失調的書。說它先天不足,是因為在明代編修《永樂大典》時,

工作非常草率,曾把《宋會要》分别採錄於各韵之中,因而既有

前後重出的,也有大段脱漏的,也有把别種史書中的文字羼混

進來的;而當徐松從《永樂大典》輯錄《宋會要》時,《永樂大

典》已經散失了兩千多卷,約為全書的十分之一,其中必然有

《宋會要》的一些門類條目。說它後天失調,是因為在從《永樂

大典》中把它匆忙輯錄出來之後,徐松原是打算,由他本人或另

邀幾名助手,對它進行一次精細的校勘補正的,然而終其生并

未得如願;其後繆荃孫、屠寄、劉富曾都曾着手過整理工作,也

全都做得不多。據《影印宋會要輯稿緣起》所說,經劉富曾“整

理”出來的所謂“清本”,“總類子目,離合無端,雜引他書,不注

所本,有竊改蘭臺漆書之嫌”。這樣的整理,正所言則涛徒無益而

又害之了。

    在《宋會要輯稿》影印本行世之後,受到了中外宋史研究者

們的熱烈歡迎。然而在這四十多年之内,研究者們大都是要從

這部影印本中蒐討這樣那樣的一些資料,却很少人把《宋會要

輯稿》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的王雲海同

志,却獨獨選取了這一課題,不聲不響地,從事於《宋會要輯

稿》的考訂、校勘等類工作達二十餘年。在中華書局把當世殘

存的《永樂大典》影印出來之後,他便又對《永樂大典》的各册、

各卷、各韻遍行披檢,力求把《宋會要輯稿》中的某些種類的毛

 病,盡*大可能使之减少。盡管現尚殘存的《永樂大典》,與徐

松輯錄《宋會要》時相較,已只是什一之於千百,然而經王雲海

同志反復考索、比勘之後,畢竟取得了突破前人對它所作的校

訂成果。舉其大且要者如下:

    (1)重新輯出了當年徐松輯錄時被漏掉的一些條目;

    (2)校改和補充了大量訛誤和脱漏字句;

    (3)對於《輯稿》各卷重復出現的長篇或小段文字,大都已

    從《永樂大典》殘卷中查明其原由所在;

    (4)凡屬編修《永樂大典》時闌人《宋會要》中的别種文籍,

    大都臚舉出來,并說明其闌人緣由;

    (5)凡屬在籌劃影印時所造成的錯誤,能查明的也都臚舉

    出來,并說明其致誤緣由。

經過這樣一番細致的考索和整理,《宋會要輯稿》中原有的重

重迷霧,讀者常會在此書中遇到的一些疑難,我想,其中的大部

分必已被撥開、被祛除了。

    《宋會要輯稿》盡管是一部殘缺不完整的書,然而依然是一

部卷帙繁富、L『類眾多的書,而影印本於書前所附《目錄》却過

於簡單,對於使用此書、檢索此書的人來說,實在太不方便。為

解决此項困難,王雲海同志特地編制了《宋會要輯稿篇目索

引》,使今後翻檢此書者可省却無限時光,得到極大方便。

    由於上述種種,我敢斷言:王雲海同志遣本著述的出版,必

將使《宋會要輯稿》能較以前發揮更大的作用。


《永樂大典》所收《宋會要》的

    底本問题

一、有關底本問題的討論

    明初修《永樂大典》時所收《宋會要》,是明人加給宋代官

修本朝《會要》的名稱,它的底本是宋修《會要》中的哪幾種,或

者是哪一種,學術界存在不同意見,還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湯中《宋會要》卷l說:

    明初編纂《永樂大典》,將《宋會要》分隸各韻,内載

    《國朝會要》、《續會要》、《乾道會要》、《中興會要》、《光宗

    會要》、《寧宗會要》、《政和會要》七種,當時已十亡其三。

湯氏從《宋會要輯稿》中,查到“七種”《宋會要》名稱,認為明

初尚存7種,都收進《永樂大典》。

    1978年出版的《宋會要輯稿人名索引》,王德毅教授在《编

輯叙例》中說:

    明初修《永樂大典》時,宋代十三朝的《會要》多半存

   在,悉被編錄,以韻分隸散在各卷中。

這裹用“多半”代替“七種”,似已發現“七種”之說未必可靠,

但基本看法仍是沿襲湯氏舊說。

    1968年,日本學者山内正博氏在《册府元龜與宋會要》①

一文中提到,《永樂大典》中編人的《宋會要》,“可能是屬於

《十三朝會要》系統中的内容”②。1970年青山先生在《宋會要

研究備要》的序言中說:

    《永樂大典》有很大可能就是類輯了《嘉定國朝會要》

    所根據的幾種《會要》,記載了宋初以來各種制度;如果再

    把其中還有光宗、寧宗《會要》一并考慮,就可以認為,它

    主要是以《十三朝會要》為依據的文獻。

以上兩位先生,提出了《永樂大典》所收《宋會要》的底本,“可

能”是《十三朝會要》,或“以《十三朝會要》為主”的看法,但尚

未能提出足够的證據,作出可信的結論。

    二、《宋會要輯稿》中的宋代《會要》名稱

    湯氏從《宋會要輯稿》中,查到宋代官修本朝《會要》的7

種名稱,從而得出明初還存7種、《永樂大典》採人7種的結

 論。這一結論的問題,首先是没有將《宋會要輯稿》中的《會

要》名稱查清楚。《宋會要輯稿》中,除了統稱為《宋會要》者之

外,篇首標題或每段史文下注明的具體《會要》名稱,是11種

全有:

    (一)《慶歷國朝會要》

    《玉海》卷5l《慶歷國朝會要》條說:

    慶歷四年四月己酉,修國史章得象上新修《國朝會要》

    一百五十卷。  以編修官王洙兼直龍圖閣,賜三品服。《會

    要》止修至慶歷三年,后事莫述。

    《國朝會要》是宋代官修本朝《會要》的通稱,由於章得象

上書在慶歷四年(1044年),故《玉海》以《慶歷國朝會要》著

錄,起建隆元年(960年)迄慶歷三年(1043年)。故在《宋會

要輯稿》中,凡是慶歷三年以前史文下,注明《國朝會要》者,以

上文字皆應出自此書。如帝系1.1—2四處在“大中祥符”條

下,禮9.38等處在“太平興國”條下注稱“以上《國朝會

要》”。所云“《國朝會要》”,即是《慶歷國朝會要》。

    (二)《元豐增修五朝會要》

    《玉海》著錄的名稱為《元豐增修五朝》,是以進書時的年

號及此書所修朝代數命名的。《通志》作《國朝會要》。《直齋

書錄解題》、《文獻通考》作《六朝國朝會要》,是把神宗朝也計

算在内。因為該書是《慶歷國朝會要》的續修本,為區别於前

書,往往加上進書時的年號或包括朝代數,以相區别。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