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上中下)

包邮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上中下)

1星价 ¥97.5 (6.5折)
2星价¥97.5 定价¥1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7517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154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503751745 ; 978-7-5037-5174-5

内容简介

【出版时间】2008-4-1【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上、中、下)》是由贺铿先生主编的《现代统计研究丛著》中的重要的一部著作。《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上、中、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国民经济统计研究的*新理论与成果,全面、翔实、系统地介绍了国民经济统计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既有有良好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又高度的权威性。《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内容包括导论、基础方法篇、SNA的补充与扩展篇、SNA的完善篇、SNA的评估与修订篇、财政金融与经济运行篇、国际收支与比较篇、资源与人口篇、经济计量方法篇等几大篇章。其中的旅游核算、季度国民经济核算、无形资产核算、非市场服务核算、新经济核算、未观测经济核算、非营利机构核算、SNA的评估与修订、政府财政统计(GFS)、金融稳健统计、生产率统计、国际服务贸易统计、资源统计、人口统计、贫困统计、经济计量方法等内容是多数同类著作所未涉及或较少涉及的,体现了独特的及时性与前瞻性,为国民经济统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将提供指导与帮助。

目录

目錄:導論 第1章 國民經濟統計的方法創新與學科範式探索  1.1 國際上的國民收入與財富研究  1.2 20世紀偉大發明之一的現代國民經濟統計  1.3 執業經濟核算師(CEA)學位或資格證書專案的建議  1.4 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對國民經濟統計的新要求  1.5 中外經濟統計學者方法論研究的特點  1.6 中國學者對國民經濟統計學學科範式的探索  1.7 本書的主要內容基礎方法篇   第2章 統計指標  2.1 統計指標的基本問題  2.2 統計指標的構造  2.3 統計指標系的構造  2.4 統計指標的社會研究應用 第3章 批數理論與應用  3.1 指數研究狀況概覽  3.2 指數構造方法的研究進展  3.3 CPI的理論框架之爭及其分析  3.4 Hedonic品質調整方法  3.5 鏈式指數及其應用 第4章 多指標綜合評價  4.1 多指標綜合評價研究狀況概覽  4.2 多指標綜合評價中的指標體系與權數問題  4.3 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  4.4 組合評價法研究  4.5 多指標綜合評價研究展望 第5章 投入產出研究的新拓展  5.1 投放產出理論概述  5.2 投入產出模型的新拓展  5.3 投入產出用的新方向  5.4 投入產出表的編制方法和RAS方法的改造  第6章 社會核算矩陣  6.1 社會核算矩陣沿革  6.2 構建社會核算矩陣的幾個科學問題  6.3 SAM與SNA(1993)、IO矩陣  6.4 社會核算矩陣應用  6.5 社會核算矩陣述評SNA(1993)的補充與擴展篇 第7章 經濟與環境核算  7.1 經濟與環境綜合核算方法  7.2 經濟與環境核算總量指標  7.3 中國的綠色GDP核算實踐 第8章 旅遊核算  8.1 旅遊研究:視角與困境  8.2 TSA(2001)的結構與述評 第9章 季度國民經濟核算  9.1 季度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善概覽  9.2 季度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問題研究  9.3 季度GDP與年度GDP的銜接  9.4 國外季度國民經濟核算實踐的進展——主要以OECD成員國為例  9.5 中國季度GDP核算的缺陷與改進方向
展开全部

节选

nbsp;   序
    《现代统计研究丛著》(以下简写为《丛著》)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课题的研究成果。
    2004年,“现代统计研究”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以后,
于当年9月10~12日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了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组
进行了初步分工。2005年2月23日又在北京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认
真讨论了研究大纲。2006年5月6~9日在西安召开了课题结项与
《现代统计研究丛著》出版座谈会,讨论并通过了各本著作的基本内
容,决定了关于出版和组建《丛著》编委会的原则。编委会由课题组
成员和课题承担单位西安统计研究院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
由课题组的组长担任。《丛著》编辑出版中的重大问题由编委会集体
研究决定。2007年12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丛著》主要作者座谈会,
确定了各本专著的书名、署名及总序等问题。
    “现代统计研究”课题立项时确定的目标是梳理统计学学术思
想,阐释统计学的本质及学科边界,促进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
    究竟何谓统计学,历来学者立说纷纭。早在1869年,现代统计
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的A·Quetelet在第七次国际统计大会上报告,
关于统计学的定义已有180种之多。近几十年来,我国还经历了“两
门统计学”和“大统计思想”的大讨论。这充分说明,为了促进统计学
更好发展,对统计学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围进行梳理十分必要。
    “现代统计研究”课题组成员对现代统计学的本质意义有大体一
致的认识。经过研讨,其基本共识是: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包
 括工作性方法、技术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工作性方法系指统计工作
的制度、规范;技术性方法包括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工具性
方法在现代统计学科体系中系指与统计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缩写为
SIT。
    *终形成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类:**类,阐释统计学的性质。着
重从现代统计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学科体系和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梳
理;第二类,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主要介绍
与社会经济问题相关的调查分析方法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指数理
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经济计量学方法和统计信息技术(SIT)等内
容;第三类,介绍国内外统计工作制度及规范。《丛著》共有8本10册
专著。
    《丛著》主编主要把握指导思想和研究路径。每本专著的基本内
容由主编提出,经课题组成员集体研讨,作者决定。在具体学术观点
上求同存异。学术观点表达及论证方法由作者(有多个作者的由**
作者)负责。我们认为,学术研究不可强求完全一致,各抒己见有利于
学术发展。同时,我们在《丛著》中表达的观点在统计学界是否认同,
也不是一厢情愿可以决定的。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才有可能真正推动现代统计学向前发展。
    《丛著》付梓得到了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们对中国统计
出版社、西安财经学院、九三学社机关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
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我本人水平所限,《丛著》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
我们真诚地期待着读者的批评。
    贺  铿
    2008年3月
 前言
    本书是《现代统计研究丛著 》中的一本,我们非常荣幸地参与了贺
铿先生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感谢贺先生和
丛著编委会各位专家对我们的信任,把这么一个重要领域的研究委托
给了我们。对于所分担的子课题——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研究,我
们结合了这些年来对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习和思考,借这个机会又
一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其工作成果。
    参与“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这个子课题研究的主要来自于中央
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两所高校。
    目前工作于中央财经大学的四位是:邱东博士(第1章)、吕光明博
士(第2章、第21章)、王亚菲博士(第10章、第23章、第27章)、赵楠
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撰写第26章、第28章);
    目前学习于中央财经大学的是何强博士生(第16章);
    目前工作于东北财经大学的学者有七位:蒋萍博士(第13章、第1 5
章、第17章)、徐强博士(第3章、第4章、第9章)、候瑜博士(第6章)、
宋旭光博士(第7章)、杨仲山博士(第8章、第18章)、张迎春博士(第
24章)、田成诗博士(第29章、第32章);
    目前学习于东北财经大学的有六位:尚红云博士生(第5章、第30
章)、金钰博士生(第11章)、屈超博士生(第12章)、刘涛博士生(第19
 章)、刘颖博士生(第22章)、孙旭博士生(第31章);
    目前工作于江西财经大学的李海东博士(第14章);
    目前工作于河北大学的金剑博士(第20章);
    目前工作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黄小玉博士(第25章)。
    全书的设计和组织工作由邱东和蒋萍同志负责。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天津财经大学的肖红叶教授,编委会安排
他担任这本书的主审,他以渊博的知识为这个子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非
常有益的指导,使得本书增色不少。我们还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赵
淑焕和王振宇,是他们以辛苦的劳动弥补了我们工作中的疏漏,也使得
本书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顺利出版。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持续地从事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教学研究
工作,撰写了若干论文,出版和修订出版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国民经济统
计教材,还出版过《 当代国民经济统计学主流 》一书,本书的第1章就两
本书的联系和区别也作过简要的交待。但我们深知,国民经济统计学
是一项需要并值得花费毕生精力去从事的研究事业,我们只是刚刚起
步,这么些年的工作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是
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我们所能提供的也只是一个中间产品,如果能在中
国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上有一些“增加值”,那就足以使我们感到欣
慰了。
    本书存在的问题由笔者负责,同时希望能够得到各位同行和读者
的评论和指点!
    邱东  蒋萍
    2008年3月

 

第4章
多指标综合评价
    统计指标的评价方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比较片
面到比较全面、由非整体性到整体性、由单指标到多指标的演进过程。从逻辑
的顺序上看,可将之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实物指标、价值指标、指标体系、多
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不同方面且量
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以得出对
该事物一个整体评价的方法系统。
    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为一种通用的统计方法工具,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比较和排序;第二,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类;第三,考
察某一综合目标的整体实现程度,如小康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化的实现程度
等。正因为如此,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经济、管理、社会、医学、体育、工程等
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开放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仍处于迅猛发展之
中。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各个领域的学者也从不同角
度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大量有关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案例也发
表于各种期刊。多指标综合评价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边缘交叉、相互渗透、多
点支撑的新兴研究领域。本章将对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一些新进展进行介绍与
分析。
   4.1  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状况概览
    4.L l  国内对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研究状况
    4.1.1.1  一些学者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邱东教授是国内*早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
1991年,邱东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出版了专著《多指标综合评价方
法的系统分析》。这是多指标综合评价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具有
广泛的影响,对促进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做出了很大的贡
献。
    邱东教授首次将不同学科的不同方法应用于不同具体问题的多指标综合
评价案例,从功能的角度将之归结为一个新系统进行分析,构建了多指标综合
评价研究的基本框架。时至今日,这一框架仍然在影响着其他学者的研究。
邱东教授采用“纵”、“横”的分析来刻画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经纬”所在。
“纵”是指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与实物指标方法、价值指标方法、指标体系方
法放在一起,说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横”是指应用于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不同学科方法所构成的系统,不但把不同学科应用于同一
问题的方法联系在一起分析研究,而且把同一学科应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
不同方法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邱东教授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一书中,对常规多指标综
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
(1)对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对社会经济统计中已经应用的
若干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无量纲方
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各种合成方法作了对比分析,
并就方法的性质、选取作了归结;对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与多目标决策、
强制打分法、非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相比的特点作了对比说明。(2)对模
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系统分析。分析了模糊评判中R阵确定、算子选择、B利用
这三大基本问题;对模糊综合评判中隶属关系矩阵R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
对模糊综合评判合成算子的选择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大隶属原则的有效度
与加权平均原则的应用;对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评价。(3)多元统计方法
 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系统分析。对主分量(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
析、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应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了探讨,着重说明了各
种方法作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内在机理;分析了哪些方法适用于多指标综合
评价,哪些方法不适合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并比较论证了多元统计方法与常
规方法、模糊学方法的不同之处。(4)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综论。归纳出
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一般原理和原则,比较分析了各类各种方法的差异
和适用场合;对统计指标评价方法的演进进行了纵向剖析,说明了多指标综合
评价方法与其它指标评价方法的异同及其历史地位;对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
标处理和权处理两大问题作了归纳,着重对权数的含义和产生方式作了扩展
分析;论述了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检验问题。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上,邱东教授通过全书的分析建立
了三座“桥”:一是传统的社会经济统计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之间的“桥”;二是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桥”;三是多指标综合评价
中各学科各方法之间的“桥”。
    邱东教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出版之后,多指标综合评
价方法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苏为华教授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研究。2001
年,苏为华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出版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
法》。该书的主要工作有:(1)初步建立了综合评价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对综
合评价原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综合评价权数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
研究;(2)对“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索,将理论界提出的
形形色色综合评价方法纳入到一个理性的评价模型之中,并为这类评价方法
中新思路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思路;(3)对权数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研究;(4)对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全面的认识;(5)首次对模糊数学在综合评价
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认为模糊评价包含排序、聚类、识别等三大方面内容,并
给出了方法体系结构;(6)对灰色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研究了白化函数
与关联分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简介

邱东,辽宁抚顺人,1957年生,祖籍江苏张家港。在东北下乡插队三年多,1977年考入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读了研究生,1985年拿到硕士学位后就当了大学教U币,1987年开始边教书边读博士,1990年获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是国民经济统计学,写过不少专业方面的书,得过一堆奖。1990年当上副教授,1992年当上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生导师,也领过国务院的专家津贴,2008年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还有不少学术头衔。其间又做过十多年的高校行政工作,还当过全国人大代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