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
名家谈历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100702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1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010070230 ; 978-7-01-007023-0
本书特色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才总结出来的,包含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未来,就必须自觉地追溯历史。读史是一个鉴是非、正己身、明“智”、知“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自强不已、生生不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中国的建立历程、辉煌成就,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因此,我们学习历史,就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本书内容涉及中国历史的深层底蕴,从多视角对悠久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导读式讲解,可谓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内容简介
《名家谈历史》系“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系列知识名家讲座丛书”之一,汇集了国内历史学界一流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在中央国家机关的演讲文稿。内容涉及大部分的中国历史进程,从多视角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导读式讲解,可谓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本书绝大多数主讲人都是学界相关领域的权威,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所讲内容高层建瓴,并且用平实的语言把看似高深复杂的知识和思想讲解得透彻明晰。此书对于需要丰富历史知识的广大干部、高校学生、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其他历史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二讲 东周(春秋战国)史漫谈
第三讲 秦汉史漫谈
一、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二、秦汉历史进程的基本脉络
三、秦汉史的文化亮点
四、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五、秦汉历史的启示
第四讲 三国魏晋南北朝史漫谈
一、观察的视角和方法
二、政治衰败与分裂
三、门阀政治与士族文化
四、集权官僚政治的维系和进展
五、北方的民族冲突与政治复兴
六、小结
第五讲 隋唐五代史漫谈
一、隋唐时代风貌
二、隋唐五代的历代进程
三、隋唐一代的历史地位
第六讲 宋辽金夏史漫谈
一、宋代的历史地位
二、宋史的基本脉络
三、宋代的传统国策
第七讲 元史漫谈
一、大蒙古国阶段
二、元朝百年统后
第八讲 明史漫谈
一、开篇语
二、明朝国家政权的运作
三、明朝中后期的经济转型
四、明朝的文化
第九讲 清前中期史漫谈(1644-1840年)
一、清开国史
二、清前中期史的梗概
三、学清前中期史应注意检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四、如何学历史
第十讲 晚清史漫谈(1840-1912年)
一、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的覆亡
二、中国早期现代的历史进程
三、小结
第十一讲 中华民国史漫谈(1912-1949年)
一、国民历史的分期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三、孙中山与蒋介石
四、国民党的失败
第十二讲 摆脱周期循环 建设先进文化
一、辉煌与黯淡交替的历史
二、制度的奇迹与怪圈
三、近代以来的启示
后记
节选
**讲 远古夏商西周史漫谈
李学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多所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
**个问题,中国历史的史源。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文明有几十个之多,在这些文明中,历史久远的就比较少了,有些文明不是独立起源的,日本文明是在中国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世界上有很多文明都是这样产生的。西方文明来源主要是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在近东的更古老的文明影响下产生的。在久远的古代,能独立起源的文明,在世界上就很少了。课本上说,世界上有四大古代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河谷的文明和中国的文明。这四个古代文明都是有独立起源的。在四个文明中,中国文明有它的特殊的地方,其他古代文明后来都断绝了,今天的埃及不是古代的埃及,今天的伊拉克也不是两河流域的文明,那个文明早就断绝了。希腊罗马文明出现中断,如果不中断,怎么会有文艺复兴呢。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虽然我们经过那么多的朝代,一直到今天,这是非常独特的。中国有一个研究历史的传统,也是世界上突出的,从商朝就有了专职的史官,专门记录历史,中国的历史书也是世界上*丰富、*长远的,加上《清史稿》足二十五史,从司马迁的《史记》一直到《明史》、《清史稿》,所以外国人说,中国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研究历史,仅仅靠古书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学科,就是考占学。中国很早就有收集研究历史文物的传统,两者配合起来,就能对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这个问题还在不断探索之中。因为人类文叫史以前,还有悠久的历史,那么历史比几千年的文明史要长多了,*早可以追溯到200万年甚至300万年前,从古猿来说,还可以更早一点。直立人,上百万年的历史是可以肯定的。中国考占学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是比较晚的,20世纪20年代才传到中周,北京的周口店,那个地方的发现到现在不到100年,中国究竟有多少占遗存,今天还在继续研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定会超过100万年。中国唱传统戏,戏词中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二皇五帝到如今”,这些都是传统,也反映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些事实,反映了人类逐渐进化的一个过程,不完全是神话。伏羲氏饲养动物,有巢氏住在树上躲避动物的伤害,符合进化的原则。从文明开始,人类进人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二个问题,五帝时代。主要依据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全世界公认的*权威的历史书之一。本纪里**个是五帝本纪,主要讲的是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个是黄帝,陕西黄帝陵的匾额为“人文初祖”,黄帝名轩辕,比他更高的是炎帝,是神农氏的后代,传到八世已衰落,黄帝兴起,在阪泉战炎帝,在涿鹿战蚩尤,都在官厅水库一带,这里有很多民间传说。黄帝的故事,在司马赶时代,已传遍天下。下来就是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再下来是帝喾也足黄帝的后代,之后足尧,尧掸、止给舜,这都是传说。
五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要素,如造字、音乐等的产生时期相当于原始时代末期;是跨入文明的门槛,从史前的原始社会过渡到文明时期的一个过渡时期,相当于龙山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的领土上,已经形成了…个很大的文化圈。龙山文化*早发现在山东省章丘县,河南也有发现,陕西、湖北、浙江、江苏也发现了,共同特点是人的交往是很密切的,为建立广大的王朝打下了基础。五帝时代告诉我们: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二是中国在五帝时代历史和神话不可分割,三是从五帝时代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萌芽,是多民族的地区。黄帝和炎帝的斗争只是代表不同部族之间的斗争。
第三个问题,关于夏代。尧舜的故事与夏代的兴起不能分。中国*早的历史档案就是《尚书》,开头就是《尧典》、《舜典》,讲的历史故事很多,核心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尧、舜、禹的禅让,另外一个就是洪水的故事。尧被描写成古代的圣君,他的大臣,后来都成为许多朝代的君主的祖先。帝尧非常重视天文,派人观测,春夏秋冬晚上一定时间哪个星星是在子午线上,什么时候来什么风,这样就颁布历法,以366天作为一年,便于农业操作,反映中周古代重要的文明传统。中国历来以农立国,当时中围朝廷政府的一个巾心工作,就是颁布历法。灭文学是中困*早兴起的科学部门,这也成为《尧典》的中心内容。尧时出现了洪水,尧用鲧治水,鲧用堵的方法,结果水越堵越大,治了三年未成功,于是尧把他杀掉了。又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了。现在黄河壶口被称作禹门口,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还有地质学家去考察,看是否有人工的遗迹,结果证明没有人工开凿的遗迹,这都是占代的传说,但治水这个事情,还是小能否认的。传说尧的都城存平阳,按古书记载在山西南部临汾一带,舜的都城也在山西,相距不远。前些年在山西发现了一个相当大的古城,不但有城墙,还发现了一些古墓,可以看到明显的阶段差别,特别有意义的是发现了一些小型金属器物,还在一些陶器上发现了文字,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这个古城初步看司能遭到洪水,但不一定像后来传说那样是全目牲的洪水。经过禹等人的努力,洪水得以平定。尧到老丁的时候,就发生了禅让的事情,现在通常的说法,与国家起源有密切的关系,尧典中所讲的社会组织与马克思讲的部落联盟是类似的。若干个部族联合起来,尧就成为他们的共主,就是部落联盟的领袖,部落领导人要经过推选。尧老了的时候,儿子丹朱不孝,继承不了父亲的事业,大家就推民间的一个人,叫舜,舜地位不显赫,但很能行孝道,尧提拔了舜,还给以种种考验,叫他到大树林里去,在大风中不迷失方向,他与各方面的关系都相处得很好,便由他来代行政事,
尧对他非常信任,这非常符合部落联盟领袖传递的过程,舜死后,情况基本相同,舜也有个儿子,叫商君,也不能继承舜的位置,大家认为禹*有功绩,用禹来代替他。
大禹治水的故事,古书记载不一定可靠,但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也相当流行。对于尧、舜、禹是否存在,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完全信古不对,一味疑古也不对,说尧、舜、禹没有是不对的。讲这话是1925年,那时中国考古学还没展开,发现秦国的青铜器,齐国的编钟,铭文里都提到禹,他说春秋时代东西两大国都相信有禹。1930年郭沫若在日本,他也举过两个例子,认为大禹是存在的。此后,考古方面还没有发现更多的禹的证据,一直到今年,发现了一件西周的青铜器,公元前850-前900年之间,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与《尚书》中《禹贡》的字句都一样,证明史书在周代就是这样的。
大禹治水,有功于天下,因此大禹就做了王。到大禹死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禹还想把王位禅让,让给一起治水的大臣益,但天下的部落首领并不去朝见益,而禹的儿子启很好,去朝见启,于是启成了国君。从此,不再有禅让了,后来《三字经》说,禹传子,家天下。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鲜明反映了文明的起源和国家的起源直接结合了。形成了中国古代**个王朝,就是夏朝。启作为王,有人不服气,有扈氏反对他,启起兵征伐,《尚书》记载,发生一次大战。夏朝一共14代17个王。夏朝有多长,一说432年,一说472年,其实是一回事,差的40年,是由于夏朝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启有五个儿子,都不太好,有一个诸侯有穷氏,领袖叫羿,代夏统治,夏王仍存在。太康死后传给弟弟仲康,据古书记载仲康时发生一次日蚀,是研究夏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全世界*早的日蚀记录。那时政权实际不在仲康手里。仲康死后,传给儿子相,后来羿也死了,是被寒杀掉,把相也杀了,于是夏朝变成寒的了。相的妻子逃回娘家,生子少康,少康杀了寒,历史上叫少康中兴,前后经过40年动乱,夏朝得到巩固。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建立之后,往往需要一个巩固时期,汉朝、唐朝都是这样,有一定规律性。夏朝,我们知道的历史情况有限,从年表上可以看到,夏朝从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左右。这段时间内,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与九夷的关系,九夷分布都是在我们国家东部,估计在淮水一带,一直到山东半岛。夏朝的王,九夷都来朝见就兴盛了,不来朝见,就出兵去打。夏朝到*后,孔甲奢侈腐化,天降两龙,孔甲让人养起来,后来一些学者猜测,这是鳄鱼之类。到了桀,是个残暴的国君。夏商周都和“女祸”有关,也不是偶然的。朝中的奸臣利用这个情况,影响朝政,也有一定规律性。桀派兵去打一个诸侯,这个诸侯就把女儿妹喜嫁给桀。桀是暴君,这时商汤兴起,灭了夏桀。先征服了夏的诸侯国,夏朝孤立了,再进行决战,夏朝失败,就把桀流放到现安徽的巢县。关于夏代,国内没有争论,但在国外,争论还不小,总希望否认夏代。特洛伊的发现,大家都承认,没有任何一个不字,中国的夏代也可能是这样。1958年,在河南西北部地区,进行夏墟调查,在偃师发现一处遗址叫二里头,二里头文化,有宫殿,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多数学者认为,这就是夏文化,就是缺一个“夏”字,要否认夏代,是不对的。
商的兴起,在夏代的中叶。有人提出,夏、商、周是三个民族还是一个民族,这个问题我个人看,统治集团不一样,但从文明来讲,还是一贯的,商朝的字,就是汉字的前身,周朝的字也就是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商的祖先,在尧、舜、禹立过功,夏朝时,商不是王,是先公时期,比较弱小。王亥当时能服牛,即架牛的车,生产力有所发展,保存在《周易》等古书里边。他是做生意的,组成商队,到处做生意,商业所以做商,与商人有关。商人居住地在两丘一带,往北走一直到河北省易水一带,当时叫易国,王亥赶牛到这里就住下,国君看见车队就起了贪心,放了一把火把王亥给害死,这件事对商人是奇耻大辱。王亥的儿子,联合一些诸侯把易火,,他后来就是商甲,是商代先公中*重要的人物。以后传了六代,到第七代就是汤,这时到了夏桀时候,商汤灭了夏桀,建了商朝,商朝兴起后,比夏朝更为久远,商朝究竟有多长时间,根据夏同周断代工程的推算,大约在公元前1600-前1046年,500多年。商朝得以考古证明,不仅是中国考古学的大事,也是世界考古学的大事,它的起源是由于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这一年是个巧合,1799年,发现罗塞塔石,那时拿破仑远征埃及,军队里包括一批科学家,1799年在埃及罗塞塔这个地方发现一个石刻,只一米多高,黑色的石头,三种文字,讲一个内容,用希腊文对照古埃及文为解读整个古埃及文提供了钥匙。100年后,我们国家发现甲骨文,提供了解读商代文字的钥匙。当时是占卜用的,记载一些大事。当时北京有一位学者,叫王懿荣,是著名金石学家,国子监祭酒,住锡拉胡同,从“龙骨”中发现了文字,告诉药店,有多少要多少,一个字给一两银子,收集了一批,但他未能进行深入研究,1900年八国联军进来时,他担任北京团练职务,领导群众抵抗八国联军进城,失败后,他壮烈自尽。他不仅是学者,还是壮烈牺牲的爱国人士,后人给他立了一个碑。后来山东来人,把碑搬到山东福山去了,放在福山王懿荣纪念馆里。甲骨文的发现,带来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一个新时代,才知道商代的文明有这么高,也使人的认识一下向前推进了上千年。甲骨文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殷本纪》几乎完全一样。王国维说,既然商朝的历史可靠,难道夏朝的历史完全不可靠吗,商朝的先公部分,已经在夏代了。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一批学者的研究,才知道了什么地方是殷墟,即河南安阳小屯的遗址,当时的古董商对产地保密,说是汤阴,离安阳只几十里。后罗振玉先生问出来是安阳小屯,确定这就是商朝后期的首都。现在,我们对商朝的历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商可以分成两段:中期有一个王盘庚,迁都到安阳小屯,废了以后叫殷墟。这个区分很重要,商朝的一个特点就是好迁都,建立商朝以前就迁,我认为这与从事商业大有关系。
商汤继位后,建立起强大的王朝,氐羌等族不敢不来朝见。汤的儿子太丁早死,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后又传给太丁的儿子太甲。伊尹出身差,是商汤王后的陪嫁,会做饭、做药,太甲重用他,他立了大功后做了太甲的宰相,太甲成了有名的王。此后商朝比较巩固了,一直到祖丁,兄弟争王位,造成九世之乱,使商朝的力量大为削弱。商朝前期影响比后期还要大。前期文化叫做二里岗文化,比殷墟文化还要广泛。这种情况到盘庚时才结束。盘庚兄弟四个都做了王,盘庚迁都所有人都反对,在《尚书》里都有记载,一直到现在,没有人否认过。盘庚死后传给弟弟小辛、小乙,四代都是兄弟相传。小乙死后传给儿子武丁,武丁时代,商朝重新兴盛。殷墟101号大墓,被认为就是武丁的墓,墓的规模十分巨大,墓坑四角都有殉葬人,墓道里发现*大的青铜器现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此墓西周时代就被盗了。武丁盛世,外出巡游,发现刑徒一个人,此人后来成了武丁的宰相,对外征伐取得很大胜利,商朝重新复兴起来。今天看到的甲骨文,五分之三都是武丁时候的,武丁之后,儿子祖甲,不太好,商朝又衰落下来。妇好就是武丁的一个妃子,很能打仗,妇好墓中陪葬的铜戈很长。从武丁到帝辛(纣)九王,武乙不是一个好王,传说被雷打死了,纣王更坏,《封神演义》讲了很多,都是夸张的故事。纣不常住在殷墟这个地方,他的离宫别馆,北到沙丘,南到朝歌,相当于现在的邯郸,淇县,武王伐纣在河南新乡牧野,武王胜,纣王灭。
对商朝的估计要充分,和古埃及比较,相当于新王国时代,夏代和古埃及中王国差不多一样。中国文明在商朝奠定,到西周有所发展。甲骨文大约4000字,当时的字比这多得多,大约五六千字,今天我们常用字也不过五六千字,从文字的数字上看,当时的文化是很发达的。青铜器尤其发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峰,第二个高峰是战国,西周不行,中国青铜器无论数量和质量在全世界都居**,这是都承认的。所以研究商代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武王伐纣和商汤灭夏,有很多共同点,也有相当多的不同点。因商人在夏朝不占重要地位,而商末周人已占重要地位,周文王已经做了纣王的三公大臣,西伯已作为西部诸侯领袖,与商汤不一样,这是因为周人在商代后期兴起很快。周人居住在现陕西的周原,此地适于种田,周人的祖先后稷就以农业为主,种的麦子比周围其他部分高一节,是块宝地。到周文王时灭了崇国,迁都到这个地方,就是沣,到周武王时又迁到镐,沣镐其实在一起,是个大遗址,周文王担任殷的三公之职,有些人说他的坏话,纣王就把文王关起来了,文王在狱中研究《周易》,所以《周易》与周文王有关。周文王回去后,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但并没有称王,到他儿子发,就是周武王时,势力强大。到纣*腐败的时候,他宠信妲己,把大臣微子、箕子都关起来,把他叔叔比干杀了,武王伐纣就具备了很好的条件,号召天下,声讨纣王的暴政,取得胜利。伐了两次,**次走到孟津,大会天下诸侯,讨论结果认为时机未到又回去了,第二次伐纣,取得成功。不像《封神榜》那样,没经过多少抵抗就到了纣王城下,就得了新乡的牧野,地名现在还在。在牧野决战,纣王的军队倒戈,纣王自杀而死,妲己上吊,周武王建立了周期。根据天文学推算,武王伐纣*可能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以后也发生几件大事,也有个巩固统治的过程。牧野决战后平定诸侯经过很长的一个过程。武王本人没在商朝都城建立首都,就回去了,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墟,派了两个儿子管叔、蔡叔监管,后来三人联合作乱。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比较年轻,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执政,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不满,说周公要篡夺政权,便联合了商朝的复辟势力,内外夹攻。周公起了重要作用,率兵东征,打了三年仗,杀了管叔,流放蔡叔,平定了东方。周公根据武王的遗愿在东方又建立了一个首都就是洛阳。西周实际两个都城一个在现在的西安、一个在现在的洛阳。周公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制礼作乐,定了国家的制度和礼乐,后来学者,特别是儒家认为周公是圣人,这些制度成为以后执政的基本制度,周礼一直到清朝还利用,六部是周朝的制度。周成王和儿子康王,得到一段安定发展时期,历史上称为“成康之治四十年”,为西周礼乐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周朝成了*长的一个王朝,《三字经》说“八百年,*长久”。周初之后,有一段停滞的时间,到周康王的儿子昭王时,昭王还想发展,南征荆楚,不得人心,虽然打了胜仗,但他自己没能回来,因为人民反对他,他的军队被消灭了,自己也被水淹死,周朝大伤元气。他的儿子穆王,好游,故事说他朝见西王母,耗费国力很大,也不得民心。到周厉王时,不让老百姓说话,找了一个巫,让他监视老百姓,造成了国人暴动,连大臣也参加,把他赶走了,赶到山西去了,由周公、召公的后代执政,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没有国君,“共和”这个词就是从这来的。周厉王死后,就把太子静立为国君,就是宣王,使周朝有一个短暂的复兴。由于周王朝的折腾,周围的民族失去了控制,淮夷本来是向周王朝进贡的,这时乱了,不听话,北边的少数民族,游牧民族犬戎,被征伐后维持不久,到幽王就不行了,宫廷发生了争执。幽王的王后是申国的女儿,姓姜,生太子名宜臼,又娶妃子褒姒,褒姒很厉害,幽王喜欢她,为逗她乐,点了烽火台,就是烽火戏诸侯。后来,幽王立褒姒为皇后,把姜皇后废掉了,申国就联合了缯和犬戎,把幽王消灭了。宫廷的问题,造成西周的亡国,戎人进来不走了。申国立宜臼为王,回不了宗周,秦襄公派兵把他送到东都洛阳,即为平王,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1年,成为东周,周王朝再也不能完全控制诸侯了。王朝还在,实际已分裂了。有些学者说,秦是**次统一中国,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夏商周都是统一的,这个统一与后来不一样,夏商周都是分封制,是诸侯拥立的天子,与后来郡县制的中央集权是不一样的。
……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3.2¥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9.8¥45.0 -
人类酷刑简史
¥33.6¥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1¥35.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7.6¥39.0 -
中国近代史
¥21.1¥39.8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1.8¥68.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35.6¥78.0 -
万历十五年
¥23.5¥25.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1.8¥68.0 -
韩鹏杰说:这才是江湖
¥16.3¥48.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0¥68.8 -
中国近代史
¥8.4¥20.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8.6¥58.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2.9¥45.8 -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关系
¥14.3¥39.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2.5¥29.8 -
硬核原始人
¥19.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