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
- ISBN:978730706229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307062290 ; 978-7-307-06229-0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全书共分8章,内容涵盖目前通信网中应用到的各类交换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交换的基本概念,各类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发展演进;交换网络的种类与结构;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口电路的作用;信令的基础知识和N0.7信令系统;分组交换原理与体系结构;ATM交换的基础知识和实现的机理;路由器与IP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软交换的基本技术、主要协议及其组网应用;光交换技术及其发展。
本书可作为通信与电子类专业(重点使用对象为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年级学生及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教材或参考资料。
目录
1.1 交换的引入
1.2 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1.3 交换方式
1.3.1 电路交换
1.3.2 多速率电路交换
1.3.3 快速电路交换
1.3.4 报文交换
1.3.5 分组交换
1.3.6 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
1.3.7 ATM交换
1.3.8 IP交换技术
1.3.9 光交换
1.3.10 软交换
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交换技术
2.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2.1.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2.1.2 电路交换技术的分类
2.2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2.2.1 电路交换呼叫接续过程
2.2.2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2.2.3 控制系统的结构
2.3 电路交换系统的接口电路
2.3.1 模拟用户电路
2.3.2 数字用户线接口电路
2.3.3 模拟中继接口电路
2.3.4 数字中继接口电路
2.3.5 数字多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小结
习题
第3章 信令系统
3.1 信令的概念与分类
3.1.1 信令的定义与分类
3.1.2 信令方式
3.2 No.1 信令和N0.7信令
3.3 No.7 信令的分层结构
3.3.1 N0.7信令功能结构
3.3.2 No.7信令四个功能级
3.3.3 No.7信令四级结构和0SI七层结构的比较
3.4 交换信令网的组成结构
3.4.1 No.7信令网的概念
3.4.2 我国No.7信令网络结构
小结
习题
第4章 分组交换与分组交换网
4.1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4.1.1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4.1.2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4.2 分组交换原理
4.3 分组交换帧结构
4.4 分组交换网组成结构
4.4.1 分组交换中的各种技术
4.4.2 分组交换网的结构
4.4.3 x.25建议
小结
习题
第5章 ISDN交换与ATM交换
5.1 ISDN的基本概念
5.2 ISDN的业务
5.3 ISDN的用户一网络接口
5.4 ISDN的交换技术
5.4.1 数字用户接口
5.4.2 ISDN协议
5.4.3 分组呼叫处理
5.5 删基本概念
5.5.1 删产生及发展
5.5.2 删信元结构
5.5.3 B.ISDN协议参考模型
5.5.4 ATM地址格式
5.6 ATM交换
5.6.1 ATM交换基本原理
5.6.2 删交换实现技术
5.6.3 ATM信令
5.6.4 ATM交换的特点
5.6.5 ATM通信量管理
小结
习题
第6章 路由与I P交换技术
6.1 TCP/IP协议
6.1.1 TCP/IP的网络体系结构
6.1.2 TCP/IP模型各层功能
6.2 路由器工作原理
6.2.1 路由器的功能
6.2.2 路由器的报文转发原理
6.2.3 互联网通信实例
6.2.4 路由选择表的生成和维护
6.2.5 路由器的结构
6.3 IP交换技术
6.3.1 IP交换技术的发展
6.3.2 IP交换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6.3.3 IP交换中所使用的协议
6.3.4 IP交换的优缺点
6.4 标记交换技术
6.4.1 标记交换的工作原理
6.4.2 标记交换的性能
6.4.3 标记交换的优缺点
6.5 IP电话原理
6.5.1 IP电话的由来
6.5.2 IP电话的概念
6.5.3 IP电话的基本技术
小结
习题
第7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7.1 下一代网络
7.1.1 下一代网络(NGN)产生的背景
7.1.2 下一代网络的定义
7.1.3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7.1.4 NGN的体系结构
7.1.5 NGN的主要技术
7.2 软交换技术
7.2.1 软交换概述
7.2.2 软交换的定义
7.2.3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7.2.4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
7.2.5 软交换组网设备
7.2.6 软交换组网方式
7.3 软交换支持的主要协议
7.3.1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7.3.2 IP电话协议
7.3.3 软交换间互通协议
7.3.4 SIGTRAN协议
7.4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与运营模式
7.4.1 基本业务
7.4.2 补充业务
7.4.3 增强业务
7.4.4 软交换网络提供业务的优势
7.4.5 软交换网络业务的开发运营模式
7.5 软交换主要应用
小结
习题
第8章 光交换
8.1 光纤通信简介
8.2 光网络中的交换
8.3 全光网中的光交换
8.3.1 全光网的概念
8.3.2 全光网中的光交换
8.3.3 光交换的分类
小结
习题
附录 电信英文缩略语
参考文献
节选
第2章 电路交换技术
2.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电路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任意两个终端用户需要通信时,在两用户之问建立一条临时通
路,通路在整个通信期间不论在中间停顿与否,一直连通,直至通信结束时方可释放。由于
电话通信采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因此,下面以电话交换的发展过程来介绍电路交换技术的
发展。
2.1.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 随着社会需求的曰益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路交换技术处于迅速的变革与发展之中,其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人工交换,机电交换与电子交换。早在1878年就出现了人工交换机,它是借助话务员进行电话接续,显然其效率是很低的。15年后步进制(step—by—step)交换机问世,它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人工时代迈入机电自动交换时代。这种机电式交换机必定是“直接控制”方式,即用户可以通过话机拨号脉冲直接控制步进接线器做升降与旋转动作,从而自动地完成用户问的接续。这种交换机虽然实现了自动接续,但存在着速度慢、效率低、杂音大与机械磨损严重等缺点。直到1938年发明了纵横制交换机才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相对于步进制交换机,它有两方面重要改进:一是利用由继电器控制的压接触接线陈列代替大幅度动作的步进接线器,从而减小了磨损与杂音,提高了可靠性和接续速度;二是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问接控制方式,这样,用户的拨号脉冲不再直接控制接线器动作,而先由记发器接收、存储,然后通过标志器驱动接线器,以完成用户间接续。这种间接控制方式将控制部分与话路分开,提高了灵活性与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由于纵横制交换机具有一系列优点,因而它在电话交换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到现在,世界上相当多国家和我国不少地区的公用电话通信网仍使用纵横制交换机。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打算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称做电子交换机,*初引入电子技术的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而在对落差系数要求较高的话路部分则在较长一段时期未能达到人们的目的——引入电子技术。因此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它们都是用机械接点作为话路部分,而控制部分则采用电子器制作,差别是后者采用了速度较快的“笛簧接线器”。
……
-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20.7¥59.0 -
船舶综合驾驶台通信与导航系统:::
¥41.8¥58.0 -
博识百科系列--汽车摩托车大百科
¥96.6¥138.0 -
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陶瓷添加剂:配方·性能·应用(第二版)
¥51.8¥69.0 -
西门子S7-1200 PLC项目化教程
¥39.4¥54.0 -
选矿手册。第1卷
¥14.3¥42.0 -
欧亚草原古代治金
¥76.4¥98.0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分析报告汇编(2010-2021年)
¥126.4¥160.0 -
煤矿工人情景意识的fnlrs脑功能连接特征与分类识别研究
¥49.3¥88.0 -
水利水电施工 2022年第6辑
¥17.6¥36.0 -
水利水电施工 2024年第1册
¥17.6¥36.0 -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典型案例分析
¥49.5¥90.0 -
欧亚大陆北部的树皮船与兽皮船
¥132.3¥189.0 -
(教材)产业用纺织品实验教程
¥38.3¥58.0 -
中国船闸文明演变进化史研究
¥49.0¥68.0 -
多媒体多模态融合的情感分析网络
¥17.4¥29.0 -
从模仿到创新:苏联液体弹道火箭技术的发展1944-1951
¥55.4¥88.0 -
水污染治理技术
¥29.0¥46.0 -
熔喷非织造成形理论
¥56.4¥99.0 -
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48.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