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32515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7
  • 出版时间:2008-09-01
  • 条形码:9787544325158 ; 978-7-5443-2515-8

本书特色

流淌生命灵魂的幽谷清泉,涤荡凡世俗尘的妄念杂虑;明了现实人生的究竟道理,对治现代社会的弊病顽症! 以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为切入点,作者遍历佛法经卷,汲取前人心血,推敲菁华,本书存世近六千卷经文中,观时节因缘,拔萃就简,以明白晓畅的生活化语言,编写而成。旨在探讨现代人的心灵经营和生命重建,以帮助人们抵达健康、和谐、智慧、幸福乃至财富的真正源头,然后在现实世界里把握它。

内容简介

作者从教义、修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思想。语言通俗,笔调生动。他打通今古,沟通中西,综合文学、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对于每个问题的个人体悟,及其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心得,多有创见,启人深思。凡是对生命有过迷思、对生死有过困惑、对情感有过挣扎的现代人,都能从阅读本书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得以亲近佛法、开启智慧、安顿生命。

目录

写作缘起
如何阅读本书
上卷 闻思篇:佛典简读
 导读 佛陀的教育
 **章 佛陀圣传
  一、觉悟之路
  二、*后一堂课
  三、佛教传播
 第二章 身相与德行
  一、佛的三种身相
  二、佛的现世因缘
  三、德行
  四、解救
  五、觉悟的路径
 第三章 佛陀之心
  一、慈悲、弘愿与十善业
  二、无明与贪执
  三、十二因缘与六道轮回
  四、因果模型
  五、无常与无我
  六、相由心生
  七、空的真境
  八、中道与八正道
  九、四圣谛——四大真理
 第四章 佛性的开展
  一、五浊恶世
  二、烦恼
  三、人生的破解
  四、心垢
  五、佛性的开展
 第五章 修道与证悟
  一、修心
  二、修福
  三、善行
  四、悟——明心的旅程
  五、道——本分的根基
  六、信——“觉正净”自性三宝
 第六章 在生活中修行
  一、出家修行
  二、在家修行
  三、家庭生活
  四、女性的立场
  五、国家政治
 第七章 僧团的世界
  一、戒与礼仪
  二、“六和敬”
  三、僧团的世界
  四、僧团的建设者
 结语 法海慈航
下卷 修证篇:回归本心
 导读 人,是要有一点宗教精神的
 **章 回归本心
  一、身体与物质——回归“本命”
  二、精神与文化——回归“本色”
  三、心灵与宗教——回归“本心”
  四、生命的安顿
 第二章 财富的观念
  一、财富现象的障眼法
  二、业力:财富之源
  三、布施:致富之路
 第三章 一颗禅心
  一、现代禅理
  二、一种禅思
  三、一股正念
  四、一颗慈心
  五、我的禅定观
 第四章 坐禅实修
  一、坐禅:实修的方法
  二、禅修的境地
  三、禅修:改变工作方式
  四、禅修:改变生活态度
 第五章 生活的智慧
  一、经典幽默
  二、佛喻
  三、箴言与诗证
  四、成语有慧缘
 结语 《西游记》:一个人的修行笔记
编后随感
展开全部

节选

《生命的安顿》作者从教义、修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思想。语言通俗,笔调生动。他打通今古,沟通中西,综合文学、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对于每个问题的个人体悟,及其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心得,多有创见,启人深思。凡是对生命有过迷思、对生死有过困惑、对情感有过挣扎的现代人,都能从阅读《生命的安顿》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得以亲近佛法、开启智慧、安顿生命。

相关资料

**章佛陀圣传一、觉悟之路1.罗西尼河蜿蜒地流过喜马拉雅山南麓。释迦族人就居住在这条河畔,他们建立了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大王,血脉纯正,德高望重,建设城堡,广施善政,把这一方水土治理得风调雨顺,深受人民拥戴。王妃摩耶夫人,是同族近支的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觉大王的胞妹,聪明而贤惠。转眼,结婚二十多年了,夫妇膝下还没有生得一位嗣位的王子。这成了王室的憾事。摩耶夫人在四十五岁那年的一天晚上,做了一场梦,见到一头白象从她的右胁进到了腹中。然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国王和他的人民一道欢欣,盼望着王子早日降临世间。产期临近了,王妃必须依族人的习俗回娘家生产。她踏上了归途。在距国都四五里远时,她有些累,就在蓝毗尼园小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摩耶夫人身边开满了无忧花儿。她满心喜悦地伸出右手,想去摘下一朵儿。就在这时,太子诞生了。传说,太子说的**句话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空的太阳分外光明,百花绽放得分外美丽,群鸟的歌声分外欢畅,一切都在祝福太子的诞生。普天同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公元前565年,即中国春秋时期周灵王七年,时日为中国纪年的四月初八。国王晚年得子,喜悦溢于言表。他请婆罗门教徒给孩子取名悉达多,意思是“一切义成”,预示功德圆满,一切吉祥。2.然而,追随欢乐祥和而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因为在第七天,可敬的摩耶夫人突然辞世了。所幸的,是夫人的妹妹摩珂阁波提成了太子的养母。她给他慈爱,抚育他成人。一位名叫阿私陀的隐居在附近深山里的婆罗门修士,看见城堡里紫光四射,知是吉兆,就来到城里见太子,说他相貌端庄,并预言:“这孩子若继承王嗣,将来不但可以是一位伟大的国王,而且会统领五印诸王,征服世界,成为转轮圣王。但若他厌恶尘世的喧嚣而真爱出家,归居寂静的山林,必能求得*高的解脱大道,成就真正智慧,化育为一切智者,一位至尊至贵的佛陀,担负起拯救人类心灵的重任。”国王听着预言,开始时还满心欢喜,但转而就忧心忡忡起来,他担心儿子会出家。七岁时,太子开始学习文武之道。先研读梵文的“五明”,即语言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的“医方明”、论理的“因明”以及“四吠陀”。吠陀的意思是明智,包括梨俱吠陀(宗教赞歌)、沙磨吠陀(祭祀颂文)、夜柔吠陀(祭祀歌词)、阿渚婆吠陀(俗世咒术)四种。十二三岁时就已能闻一知十,博通一切了。然后习武,体力角斗无人能敌,甚至一箭可以射穿七只鼓,在王家子弟中独占鳌头。3.不过,王子似乎另有所思。春季的一天,太子跟随父王参加耕耘大祭,来到了田园里。他凝神注视着一位农夫在耕作。他没有着上衣,在猛烈的阳光之下暴晒着,脚上沾满泥浆,全身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耕牛颈上勒着缰绳,皮破血流,但仍要受着农夫的鞭打。犁过的泥土,翻出许多小虫,这时,鸟儿飞来,争着啄食。他坐到树荫下面,陷入了沉思。然后,自言自语道:“唉,为求生存的贫民真苦,而难道所有的生物都在自相残杀吗?应该怎样去救济他们呢?”这日,他几乎忘记了回宫。此情此景,加上出生不久便失去母亲的痛苦,令太子幼小的心灵深受打动,一种莫名的苦恼过早地刻上他的心头,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痛一日,亦如小树上落下的疤痕,随年轮增加而不断地长大。后来,他又在无意之中看到了人的生老病死的场景。他在现实的抑郁中,越陷越深了。国王注意到他的神情,再联想起隐士的预言,更加担心起来。他使尽浑身解数来博取太子的欢心,转移他的注意力。十六岁那年,国王安排他同耶输陀罗公主结婚。公主乃天臂城主善觉大王——摩耶夫人哥哥的女儿。4.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太子在春季(寒)、雨季(暑)、冬季(温)等各时不同的宫殿中,过着美女如云、香车宝马、歌舞升平、管弦不绝于耳的快乐日子。然而,他郁郁寡欢,内心依旧痛苦。他为弄清人生的真谛而苦思冥想,并深深地烦恼于此。宫殿的豪奢,健硕的身体,为人羡慕的青春年华,于我有什么意义呢?总有一天,人要生病,要衰老,没人能幸免一死。这样看来,年轻的自负,健康的骄傲,延年益寿的本领,又有什么意义呢?他思虑着,并认为,所有富有思想的人,都应该把这些抛到一边去。5.每一个挣扎着活在世上的人,都将极其自然地去追寻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但追寻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错误的,一种是正确的。所谓错误的追寻,是指明明知道自己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结局,却依然在空无的、昙花一现的物事中苦索着。正确的追寻,是指人们看清了那个错误,从而去求得一种超越生、老、病、死樊篱,远离人类所有苦恼的境地。而今的我,生活在欢乐的宫殿里,其实正是在走一条错误的道路。6.这种烦恼的挣扎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延续着,直到二十九岁那年,他唯一的儿子罗喉罗诞生了。然而,儿子的诞生不仅没能改变太子的初衷,而是相反,倒促成了他离开宫殿另寻一片天地的决心。他说:“罗喉罗有般奴。”意思是镣铐锁住了父亲的颈项。而他决定出家,以乞食的方式,去求得解决心中不安的办法。一天晚上,他真的只身带着御者车匿,骑着心爱的白马犍陡,踏出了宫殿的大门,离开城堡,跨过阿那玛河,从此割断尘缘。国王得讯,派人追赶,却徒劳而返。无奈之下,只好差遣懦陈如等五位亲族中的青年陪同他修行。7.不过,心中的烦恼并没有因离开宫殿生活而结束。心中形形色色的魔鬼出来引诱他:“回城堡去吧,假以时日,定可以找到别的解决办法!那样的话,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将属于你。”太子叱咤道:“心魔躲开,世间的一切都不是我所要的!”他赶开魔鬼们,毅然决然地剃光了头发,披起袈裟,手持钵子,一路乞食,面南而去。太子首先拜访了跋伽仙人,并观察了他的苦行生活。然后,拜访了阿罗蓝仙人、郁陀仙人,跟他们切磋禅定功夫,学习进入涅槃的方法。但终于失望了,他知道他们的做法无法带他进入极乐世界。*后,他去优留吡罗西那尼村的苦行林修行。苦行林坐落在尼连禅河畔,这条河流经伽耶山。8.太子下恒心苦修,并非要达成惊天地泣鬼神的功业不可——不仅空前,而且绝后。至于当代之中,当然更加无人企及了。他开始修清戒参苦禅,日食几粒麻麦,严酷所至,实在不是凡人所能忍耐的。他的形容日渐消瘦枯槁。然而,苦行并没能达成太子所希望的根本觉悟,烦恼、妄想不能断灭,情欲、生死不能解脱。六年后,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苦行林的生活。9.他在尼连禅河中沐浴,用那终日不息的清流涤荡身上的垢秽。他的身体虚弱极了。这时,居住在邻村的一位名叫难陀波罗的牧女送来了奶酪,他接受了这供养,并稍稍恢复了些体力。懦陈如等五位跟随太子在同一个林子里苦苦修炼的出家行者,见他竟然接受了牧女的奶酪,大失所望,认为他跟那些半途而废的修道者没什么两样,已然堕落了,就避之犹恐不及般地舍他而去了。天地之间,只剩下太子孑然一身。此时,他的身体仍然虚弱,但强烈的使命感,令他甘冒生命之险,去尝试新的磨炼:*后的冥想。10.他离开苦行林,渡过尼连禅河,在伽耶山的另一面看到一棵繁茂的菩提树,就正心静气地危坐到树下的一个草蒲座上。他在心里对天发誓:“血呀,你干涸罢;肉啊,你腐烂罢;骨头啊,你枯朽罢!我若不能了脱生死,达成正觉涅槃的希望,誓不起此座!”对太子而言,这经历实在是一场惨烈的心灵搏击。尤其在过了第七日深夜,纷乱不堪的心绪,浮躁如焚的思虑,胸中袭来的阴影,脑海里丑态百出的印记,甚嚣尘上。他被心中的魔鬼们施展的五花八门的诱惑所围剿。而他终于能胆大心细且从容不迫地一一给予辨识、化解,进行了全方位的抵御。这的的确确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几近血流如注,皮开肉绽,筋折骨裂般惨烈。这番历练,使太子气血双亏,精疲力竭。但当星辰从东方泛起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太子的心情如早晨的天空,更加清洁;如无风的水面,更加平静;如正午的太阳,更加光明。树上飘下的花朵儿,也好像在等待供奉即将成就正等正觉的太子。11.他眼望清晨的星空,悟出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法理:宇宙人生因缘起而有,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他在这里发现了“三相”:一是“无动作”,就是说没有所谓的“**启动者”或造物主,只有各种条件的集合。所以,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实再愚蠢不过。二是“性无常”,凡因缘和合而生起、存在的现象,都处于生灭变异之中,不能常住,这正是一切现象常住不变的根本所在。三是“有堪能”,是说任何因缘和合,都将产生特定的功能,发挥特定的作用,即任何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比如人,身体无非是地、水、火、风之“四大”的假合,死掉之际,灰飞烟灭;精神是色、受、想、行、识之“五蕴”的结织,是假想,如梦中景象。只是我们身在梦中,而不知是梦而已,仿如一场化蝶古韵。12.何以至此?都是由于我们过去所造作的一切,流注的无明、烦恼的种子——且称之为“业力”,一种非生命的物质的蒙蔽。它如杂草一样蔓延,蒙蔽重重,终于使得我们的心无法观照到宇宙人生的真实,进而封闭在狭隘的贪执、妄想、分别的圈子里苦斗,还以为出人头地就是成功,直到大限来时,才洞见真实,幡然悔悟,知道走错了道路,却也悔之晚矣,只好以撒手人寰,向后人展示这个真实,如此生生循环不息。也正因此,我们身体的假生,才必然伴随着肉体上生、老、病、死的痛苦,伴随着精神上爱恋别离、怨怼嫉憎、百求不得等无限痛苦,而不能自拔,不能悟见真实,明心见性,以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无明,乃是人过去一切烦恼的总称、总根,为无知,为愚痴,为迷暗。正由于这无明妄动,众生才轮转六道,遭受磨难。故此,它成为生死的根本。要解脱生死烦恼,就必须深入我们业根的淤泥中找到金刚,断绝那一切无明,进而登临人生字宙的*高境界,获得转迷成悟、发菩提心、离苦得乐、教化众生的“真正超脱”。一悟之间,太子慧光焕发,自性显现。这自性,就是我们人人具足的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平等,正是人类深藏的宝藏啊!他为此而大呼:奇哉!奇哉!13.他终于找到了到达涅槃的道路,他成了佛陀(简称佛),圣号“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净、寂默的意思。前者喻示待人的准则,后者喻示律己的要求。所以,他所代表的,就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本相。此后,他还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如“无上觉者”、“如来”、“释尊”、“世尊”等等。太子的觉悟,从清晨开始了。实际上,任何人的人生,也都是从清晨开始的。这一年他三十五岁。这一天是中国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据传,后人便以“腊八粥”等形式斋供纪念。14.成佛后,佛陀就开始了他伟大导师的生涯。他不仅自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还要普度众生,同达清明、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这其实,也就注定了佛教不同于任何宗教的地方——他是人,体现的是人格,是导师,他与众生的关系是导师与弟子的关系。15.回想起佛陀来到人间的**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我”,显然非自我,而是指世间每一个人的自性,所宣说的,乃是人在宇宙间顶天立地。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都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他人或神。另者,也在于应对当时的环境。佛陀出世前后,全国人都倚重九十六种身外求法的外道。他们自号“大圣人”、“天人师”。为绝邪归正,佛陀这句话,表示三界之中,唯佛独尊,当救度天上天下,为天人尊,断生死苦,使一切众生得大安乐。何其大义凛然!佛陀从来认为那个主宰神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自性真我,才是那个神。这个我,正是人的自性,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本心——佛性。16.佛陀从进入师道之日起,就尊重一切其他导师,成为师范。自始至终,他都感谢自己的苦行师、禅定师为自己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他也因此而成就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正果。后来,佛陀对弟子们的要求亦然。比如弟子舍利弗、目犍连,原本是信奉怀疑论的,优栖频逻迦叶、那提迦叶、迦耶迦叶原来是信奉拜火教的,佛陀一样摄受他们;同时,也教他们必须尊重、奉养过去的外道导师。他认为,这不会阻碍佛教的发展。当你认为可以抓住时,那被抓住的一定逃跑;当你将虚怀若谷时,那一切可能既已成竹在胸了。人们因此而更加敬佩佛陀。17.佛陀首先去了鹿野苑。鹿野苑,是史上*早的佛教学院。后世,教育场所扩大为丛林寺院、道场。鹿野苑,位于恒河和波罗奈河之间的苦行林里。曾在他六年的苦行生活中与他同住的橋陈如等五位随他出家的行者,现在,还在这里继续修炼。*初的时候,他们不理睬他。但在一番交流之后,五个人对他刮目相待,并自惭形秽起来。他们信了佛陀,聆听法语之后,就发愿信受奉行,从此随侍佛陀,成了他的首批弟子,被称为“五比丘”。然后,他在缚罗迦河畔,收了迦尸城的耶舍王子和他作城主的父亲俱犁迦长者、慈母及其五十位朋友。在伽耶山尼连禅河边,收了拜火教的首领优栖频逻迦叶、那提迦叶、迦耶迦叶及其一千弟子,声威大震,闻名遐迩。在摩揭陀国王舍收了频婆娑罗王,并接受了他所献的迦蓝陀竹林精舍,作为根据地,实施教化。这是佛教史上的**座寺院,**家佛学院。从此,他导师的生涯发生了重大转机,终于可以真正地普济众生,度人向善了。

作者简介

王伟,硕士,职业服务人。出生于辽宁海城。1986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赴日本东京立教大学师从服务学泰斗前田勇教授修读服务学。1991年起任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讲师。1995年起,任中旅院东南(厦门)分院院长,厦门悦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悦华酒店常务副总经理,厦门国际会展酒『占总经理等职。著有《眼务通论》、《沟通原理与应用》、《饭店运营理论与实务》、《青蛙与老驴——危机处理百事六说》、《饭店危机服务》、《佛说人的经营》、《现代佛典》(精装典藏本)等多部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