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星价 ¥11.4 (5.5折)
2星价¥11.4 定价¥20.7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0402317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3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040231731 ; 978-7-04-023173-1

节选

版前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除了理论性、研究型人才以
外的大批高质量的、优秀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因此,能够融知识、方法、技
能于一体,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内容精练、好用够用、理论与运用结合的
适应“精讲多练”教学要求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也为社会所急需。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推出七年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并且提出
了一些修改意见,高等教育出版社也把该门课程纳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的整体教学资源建设体系中。教学资源建设可以适应学习手段和学习形式的
多样化需求,这也为主教材的重新创作和改写提供了可能。本书作为普通高
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原书**版(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
高等教育优秀教材评比一等奖)、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的基础上修订编撰而成的。
    本次修订根据“继承优长、弥补不足、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原则,体现
“精”、“新”、“适”精神。所谓“精”,一是内容要“精”,要反映教学大纲所要求
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二是形式要“精”,表达要简约,精选图
表、曲线、。公式,文字语言简短精练。三是案例要“精”,要精挑细选。所谓
“新”,就是教材要保证科学性、先进性,内容要反映经济学新的发展、新的理
论、新的方法,教材表达方式要新颖多样,教材要反映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
新成果。所谓“适”,就是按照“理论够用为度、知识注重实用”的思路,教材由
第二版的十四章压缩至十章,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适应和帮助读者理解和
掌握原理,采用“问题先行、问题解答、理论归纳”的叙述方式,问题和案例前
置,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把握概念和原理,围绕应用讲理论,
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本书*重要的特点和创新之处集中在内容结构和逻辑体系上,本书用*
基本、*重要、运用范围*广的“供求均衡原理”来统领教材,以供求原理贯穿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以保持整体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本书的
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介绍了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稀缺引起的选择的需要,经济学为我们提
供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等内容;
    **章“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介绍了基本的供求工具,是经济学的核
心和基础;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对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用边际概念深化了需
求定理和需求曲线;
    第三章“厂商理论”,对供给、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生产者行为进行了深入
探讨;
     第四章“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介绍了市场机制和市场供求不能完全发
生作用的市场中,厂商的供给、产量及价格的决定;
    第五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分析了在市场机制和市场供求原理不能发
生作用时,因存在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和市场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的情形;
    第六章“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说明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
府支出、净出口决定的总支出决定了总需求曲线,它与总供给曲线相交,决定
了国民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
    第七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运用总供求模
型来说明了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化;
    第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用总供求模型说明了国民收入、就业、货
币量的决定,探讨利用供给政策、需求政策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的理论
依据;
    第九章“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开放经济”,动态、开放地研究了总供求决
定的国民收入的波动,考察国外对本国的需求、供给及本国对国外的需求、供
给的影响;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考察了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
    编者希望经过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和训练,初学者能够灵活掌握供求模型,
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更好地把握错综复杂的经济世界。
    为便于读者查阅和学习,各章节的讨论及思考题、练习题或案例题、计算
题、关键概念都精挑细选,新增加了名人名言、经典案例、知识库、案例分析、例
题、即问即答、小结等等。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对西方经济学的陌生感,增
强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理论才是有用且令人感兴趣的。
    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教材、译著和相关
材料,在此向有关作者、译者致以谢意。本书重新修订和再版得到了高等教育
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有关编辑给予了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中
国人民大学陈兴滨教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仔细审阅了稿件并提出中肯的修
改意见,在此也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不妥乃至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
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使本书不断充实、完善。
    编者
    2008年4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邮件地址:
    mia01999@vip.sina.com
    mia01999@ruc.edu.cn

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三个特点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每家厂商在该行业的总产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以致其中任何
一家厂商的产量或价格的变动,都会对市场的价格和供给量产生重大影响。寡头垄断市场
包括汽车、钢铁、石化、计算机、银行、家电等。寡头在进行产量、价格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
竞争对手的反应。
    寡头垄断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一)相互依存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每个厂商的收益和利润不仅取决于自己的产量或定价、广告、新产
品研发,而且要受到其他厂商选择的影响。因此,每个厂商总是首先推测其他厂商的产量,
然后再根据*大利润原则来决定自己的产量,每个厂商既不是价格和产量的创造者,也非价
格和产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价格和产量的寻求者。面对其他厂商,寡头选择是:合作或者
竞争。
    (二)进出障碍
    由于规模、资金、信誉、市场、专利、法律等原因使其他厂商很难进入,由于投入巨大,寡
头退出困难,损失巨大。
    (三)操纵价格
    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不同,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或一家厂商所决
定,而是由少数寡头通过有形无形的勾结,形式不同的协议或默契等方式决定的。这种价格
被称为操纵价格或价格领导。寡头价格一般低于完全垄断价格。寡头价格一经确立,不易
改变。如果生产条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寡头厂商一般不会随着需求的变动而调整价格,而
只是调整产量来应付需求的变化。在经济衰退或商品滞销时,寡头厂商通常会采取减少产
量的办法;而在经济好转时,则通过扩大产量来增加收益。
    为了*大利润,有时寡头勾结在一起共同行动,有时寡头也会采取独立的行动。我们首
先分析勾结或串谋的寡头。
  二、合作的寡头模型
  影响市场结构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当企业采取完全合作的方式
行动时,它们就相互勾结起来。勾结或串谋这一术语表示这样一种情况:两个或更多的企业
共同确定它们的价格、产量、广告,避免竞争性减价或过度的广告投入,或者共同制定其他生
产决策。
    (一)公开的串谋:卡特尔
    当企业认识到它们的利润取决于它们的共同行动时,它们就试图相互勾结起来。为了
避免灾难性的竞争,企业公开相互勾结以提高它们的价格。在美国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寡
头往往合并或形成一个托拉斯或卡特尔。卡特尔是生产相似产品的独立企业联合起来以提
高价格和限制产量的一种组织,借助于午餐或宴会的形式相聚。1910年前后,美国钢铁公司
    
的加里先生经常组织这种聚会,从事公开的勾结。   
    合作的寡头均衡。所有寡头一致行动,卡特尔就像一个垄断厂商。例如,设想一个行
业,该行业有四个企业,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成本曲线,每一个企业都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
如石油或工业用化学药品。每一个企业——把它们称为A、B、C和D——现在都拥有1/4的
市场份额。
    在图4—10中,A的需求曲线D,是通过假设
所有其他企业都会跟随A企业的价格上升或下
降来描绘的。这样,企业的需求曲线与行业的需
求曲线具有完全相同的弹性。只要所有其他企
业都索取相同的价格,A企业就会得到1/4的市
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相互勾结,以
寻求勾结的寡头的均衡,从而使它们的共同利润
达到*大。这种情况常称为联合利润*大化。
    对于勾结的寡头来说,*大利润的均衡就是
图4—10中所示的E点,即企业的MC曲线与
MR曲线的相交点。这里,需求曲线为D。它考
虑到了其他企业也会索取与A企业相同的价格。
勾结的寡头的*优价格显示在D曲线的A点。它在月点的正上方。
    当寡头可相互勾结,使它们的共同利润达到*大时,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其
价格和产量类似于单个垄断者的价格和产量。
    (二)不公开的串谋:价格领导
    今天,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公司相互勾结起来共同确定价格或瓜分市场是非法的。
然而,如果在某一行业里只有少数几个大企业,那么,它们就可能进行暗中勾结,在没有明确
或公开协商的条件下,寡头们会心照不宣地与行业中*大的厂商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无形
的协议或默契把价格确定在较高水平,抑制竞争、瓜分市场。
    二、竞争的寡头模型
    (一)折射需求曲线(斯威齐模型)
    折射需求曲线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被称为斯威齐模型。这一模型分
析的是独立行动的寡头之间竞争的情形,用于说明价格刚性的现象。在这里,“价格刚性”是
指寡头厂商变动价格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他们都尽可能减少价格变动。
    折射需求曲线经济学含义是:
    (1)如果一个厂商提价,其他厂商不会跟进,并乘机占领市场,提价者销售量大幅度下
降。如图4一儿所示,现有价格水平为P1,假定企业A提高他的价格,但其他企业并不跟着
加价。这意味着,现行价格水平已很高,他们反对任何加价。
    (2)如果企业A单方面减价,从D,可见其在销售上大得好处,而其他企业损失很大。
所以,其他企业不会善罢甘休,也会采取减价策略。于是,企业A的需求曲线不再沿着D,继
续向右运动,而是顺着D:向下运动。这是因为受到其他企业一齐减价的影响。
 (3)企业A的实际需求曲线先是沿着D1向上,尔后沿着D2向下,即D1ED2曲线。
该曲线在现行价格水平上有一个“拐点”。需
求曲线上的“拐点”意味着边际收益曲线MR上
也会出现一个断裂。其间断部分为垂直虚线所
示。断裂的边际收益曲线,可以解释寡头市场
上的价格刚性现象。只要边际成本MC曲线的
位置变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的范
围,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会发
生变化。
    虽然折射需求曲线模型为寡头市场较为普
遍的价格刚性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但是该模
型并没有说明具有刚性的价格本身,如图中的
价格水平P1,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该模型的一
个缺陷。
    (二)博弈矩阵模型
    20世纪上半叶,边际分析方法或微分学方法在经济学的运用引发了经济学中的“边际
革命”。20世纪下半叶,信息经济学面对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用博弈方法分析大企业的
相互关系,引起经济学的又一次新的革命——“博弈论革命”。
    在寡头市场上,厂商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欺瞒,他们经常考虑的是采取什么策略打败对
手。经济学用博弈论来分析在价格、产量、广告、研发等方面竞争寡头的对局策略。1994年,
三位经济学家因在非合作寡头的博弈分析中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6年,又有两位经济学家因在博弈论应用方面的贡献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同一领
域五位学者获奖,这可是史无前例,注重相互关系分析的博弈论把对局策略思维引入经济
学,博弈论正在重构经济学的基础并将成为经济学的主流。保罗·萨缪尔森在谈到博弈论
时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博弈分析的原
始模型是“囚徒困境”。
    用同一个矩阵表示两个参与者得失的表达方法,来自博弈理论的先驱者托马斯·谢林,
他发明的矩阵使博弈论走进数学大师以外的更广泛的领域。
    1.囚徒困境——串谋的困难
    囚徒困境是指虽然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理性和不相信对方使他们选择打击对手而
使自己利益*大化的*优策略(知道合作对双方有利,但保持合作仍然很困难)。有两个
犯罪嫌疑人A和B,因非法藏匿枪支(证据确凿)被抓并且被怀疑犯有杀人罪(证据不
足)。被抓之前他们建立了攻守同盟,从矩阵模型(见图4—12)看,都保持沉默是*有利
的,但经济理性导致没有人遵守协定。因为,A(B)选择坦白,他的结果(支付)为一8或
0;A(B)选择抵赖,他的结果(支付)为一10或一l。所以,对于A(B)而言,无论对方做出
何种选择,他的*优选择都是坦白,坦白符合个人理性需求,结果,都坦白构成均衡解
(一8,一8)。这种无论对手选择何种战略,自己都选择唯一的以不变应万变的*优策略
被称为占优策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