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第二版)
读者评分
5分

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第二版)

1星价 ¥29.2 (4.3折)
2星价¥28.6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10515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3
  • 出版时间:2009-02-01
  • 条形码:9787112105151 ; 978-7-112-10515-1

本书特色

我国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城镇化,对我国城乡规划界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前所未有的规划创新之机遇。本著作避免了传统城镇化研究与城乡规划两张皮的现象,做到了从现实的问题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系统的分析、丰富的案例阐明了城镇化战略决策和城乡规划变革的难点与应对之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良镛
作者原来学习工程物理,再学经济学,后学城乡规划,具有跨学科的知识面。所以本著作体现了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而且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符合理论结合实际以及规划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读来似胜于单一学科的研究成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干峙
难能可贵的是,《应对机遇与挑战》一书将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与教训有机地融入到了中国相应问题决策和实践之中,并整理归纳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C模式”。这对于广大规划师和决策者们扩大视野、科学决策、创新管理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遵循的范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邹德慈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主管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领导者吸取经验,避免错误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对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建筑师及有关城市研究部门和开发单位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规划和建筑管理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自序
序言(**版)
绪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选择——C模式:对A模式的扬弃和对B模式的超越
 一、“A模式”之困境和“8模式”之困惑
 二、资本属性对理想发展模式之干扰
 三、“C模式”的基本设想
 四、我国坚持“C模式”的有利条件
 五、启动“C模式”的政策和策略
**章 宏大的规模、空前的差异与复杂的动因——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点与国内外比较分析
 一、三次城镇化浪潮的比较——A模式灾难式的后果
 二、中国和非洲、拉美国家城市化的比较——遵循A模式的困境
 三、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推行C模式的基本条件
 四、当前城镇化的动力结构与规划调控——C模式的基础
 五、专题:美国城市化过程的教训与启示
第二章 有序、协调的时序与紧凑、多样的空域——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基本目标取向
 一、我国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的意义及统计悖论
 二、我国城镇化高速期面临的若干挑战与现行对策
 三、城市多样性的真实意义和面临衰败的主要原因
 四、实现紧凑度和多样性两大核心理念的对策选择
 五、专题:欧盟移民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全球化和工业化:实现有序城镇化的障碍还是契机——借助新型工业化优化我国城镇化的新动力结构
 一、面对全球化的我国城市发展战略
 二、发展企业集群是重构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途径之一..
 三、企业集群化与科技园区发展
 四、城乡规划的适应性变革之道
 五、专题:战略规划要注重城市经济研究——简论沈阳城市发展战略
第四章 城镇化拉力与推力的均衡——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方针
 一、乡村建设的生态文明时代大背景
 二、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
 三、城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四、城乡失衡的问题与成因
 五、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模式
 六、乡村整治的方法与机制
 七、小城镇发展的困境与策略
 八、专题: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问题
第五章 难以调和的基本矛盾:稀缺的资源与无限的消费欲望——我国耕地保护和碳排放控制的难点与对策
 一、快速城镇化引发严重人地矛盾,耕地节约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二、当前滥占耕地的主因不是城乡扩张,而是“计划外”违法建设的失控
 三、“以租代征”是计划外违法占地迅速扩大的主因
 四、“以罚代拆”是我国推行世界上*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款月力
 五、提高“征地门槛”政策选择不当反而会助长“以租代征”的蔓延
……
第六章 超越近期利益:不可再生的"高等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七章 机动化时代的中国城镇化:从碰撞转向协同
第八章 艰难的取舍:市场化变革对城镇化发展的双重效用
第九章 日趋严重的城镇缺水与水生态危机并存
第十章 非均衡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能够共存
第十一章 协同城市群的核心与整体的协调发展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宏大的规模、空前的差异与复杂的动因
  ——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点与国内外比较分析
对于城镇化这一课题,虽然已经过众多学者系统、长期、深入的研究分析,涌现了无数学术成果,但仍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章力求不泛泛地谈,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承前启后,从务实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哪些主要问题?国际上就其是同属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和非洲等地有什么经验、教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为什么前殖民地国家较集中的拉美和非洲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遭遇到一系列无法应对的困难,而东亚各国却能独善其身?中国转向A模式在其发源地的美国以及仿效者的教训中获得什么启示来应对本身面临的挑战?这些问题在本章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一、三次城镇化浪潮的比较——A模式灾难式的后果
 对于我国的城镇化,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名人政要发表了精辟的论断。其中首推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他曾经说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的革命,包括生物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沃特·恩道也曾论述:“城市化极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所以,未来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的所作所为。”这段话有深刻的含义,把思维与行动、未来与现在简洁地连接在一起了。
  ……

作者简介

仇保兴,作为城市科学的实践者,作者先后担任过浙江省乐清市、金华市和杭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此期间还兼任过金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金华理工学院院长、杭州大学城总指挥等职。现任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分管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节能与科技、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水污染防治与村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曾获高级规划师、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IWA)国际水协会主席杰出贡献奖等职称与奖项。 作为研究者,作者毕业于杭州大学物理系(现浙江大学)后留校任教;并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作为访问学者专题研究城乡可持续发展。现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经贸大学等院校担任博士生导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至今为止已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几百篇学术文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