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18725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5
  • 出版时间:2009-03-01
  • 条形码:9787501187256 ; 978-7-5011-8725-6

内容简介

2008年的日历早已翻过,但这一年的世界却值得我们久久回味。这一年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不仅经历了很多很多,更经历了前所未遇。世界的地平线上,景象万千,悲喜交加。有天灾,有人祸;有阳光,有乌云;有惊涛,有骇浪;有悲泣,有惊喜;有战争,有和平。北京奧运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汶川地震牵动了全球无数善良人的心灵,中国应对各种危机的从容、沉着与坚定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
随着2008远去的脚步,加沙的枪炮声、孟买的爆炸声也都渐行渐远,但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依然在世界各地蔓延……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 当代中国,革故鼎新。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和记录者,我们在叙述历史的宏大场面中披沙择金,找寻焦点和线索,或报以由衷的喝彩和热烈的掌声,或表达深沉的思考和扪心的反省。在从绚烂的经济泡沫到惶惑寒冬的沉浮中,在探寻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底蕴时,新华网以新媒体独特的方式,拉近民众与新闻的距离,展示现实与未来的因缘,借以描述一个多样、多元和多变的世界,更好地履行我们应尽的职能。
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部纪实的、充满思辨的荟萃之作。我们在新华网过去一年的诸多访谈中,精心选取了30多位著名外交家、资深学者和记者、部分中国驻外大使和外国驻华大使的访谈内容,其中贯穿着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重大问题的精辟论述,既有大国间的关系走势,也有突发事件的追踪和点评,辅之部分精彩图片,比较完整地再现了2008年世界的复杂历程以及新一年发展态势的前瞻,想必会对读者有所启发。

目录

序言
上编 互动的中国与大国关系
金融危机为中美合作提供新的机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
中美关系在曲折起伏中向前发展——访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沈国放
俄罗斯的新希望、新成就、新考验——访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原社长万成才
良好会晤机制保证中俄合作更加密切——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季志业
中日关系暖春使鲜花更盛——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
中日关系拨开云雾见明月——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德有
中日经贸合作向互惠双赢新时代迈进——访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
中日友好的种子在生根、开花甚至结果——访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倪健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意义深远——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克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姜跃春
中欧应增加“智慧投资”和“能力投资”——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
中欧需联合应对共同挑战——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中印关系发展的新态势——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詹德雄
中印可以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访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周刚
巴勒斯坦驻华公使马哈茂德谈巴以局势
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谈巴以局势
中东局势战略谈——访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
以军事行动短期可能升级——访新华社记者洪曼
加沙冲突走向何方?——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唐继赞
以军为何对哈马斯痛下杀手?——访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
俄美“两大相邻强国无友善”——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空间距离不能阻挡心灵的交流——访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
日本和非洲——“真心才能换真情”——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高洪.
从布什非洲之行看美非关系——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
欧非寻求新的汇合点——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
印非关系掀开新篇章——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
非洲形势的回顾与展望——访新华社原副社长高秋福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
大国在调整中重新定位——访《世界军事》执行总编陈虎
全球反恐为何“越反越恐”——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伟
海外华人的防恐应对策略
中编 国家经济安全与风险防范
如何看待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安全——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
“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新”转向
透过次贷危机看国际金融格局剧变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状况与应对
透视世界粮油危机
金融风暴祸延全球 新兴市场国家首应“避害”
“不要被高油价牵着鼻子走”——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走势——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甄炳禧
下编 焦点热点问题的战略思考
谁在拿协议当儿戏?
“如果没有中国,我们该怎么办?”
美国当政者兜售“普世”价值观多有碰壁
美俄关系:从“后院”打斗到“家门口”的核较量
“廉价许诺”何以总是难兑现
“卡斯特罗时代”并未因卡翁辞职而结束
冷热多变的拉美与大国关系
奥巴马大获全胜说明什么?
文化大国为何也有辍学现象?
西班牙华商的教训和启示
普京叫板单边主义
展开全部

节选

《大国外交访谈录》:2008年的日历早已翻过,但这一年的世界却值得我们久久回味。这一年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不仅经历了很多很多,更经历了前所未遇。世界的地平线上,景象万千,悲喜交加。有天灾,有人祸;有阳光,有乌云;有惊涛,有骇浪;有悲泣,有惊喜;有战争,有和平。北京奧运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汶川地震牵动了全球无数善良人的心灵,中国应对各种危机的从容、沉着与坚定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随着2008远去的脚步,加沙的枪炮声、孟买的爆炸声也都渐行渐远,但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依然在世界各地蔓延……当今世界,风云变幻; 当代中国,革故鼎新。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和记录者,我们在叙述历史的宏大场面中披沙择金,找寻焦点和线索,或报以由衷的喝彩和热烈的掌声,或表达深沉的思考和扪心的反省。在从绚烂的经济泡沫到惶惑寒冬的沉浮中,在探寻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底蕴时,新华网以新媒体独特的方式,拉近民众与新闻的距离,展示现实与未来的因缘,借以描述一个多样、多元和多变的世界,更好地履行我们应尽的职能。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部纪实的、充满思辨的荟萃之作。我们在新华网过去一年的诸多访谈中,精心选取了30多位著名外交家、资深学者和记者、部分中国驻外大使和外国驻华大使的访谈内容,其中贯穿着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重大问题的精辟论述,既有大国间的关系走势,也有突发事件的追踪和点评,辅之部分精彩图片,比较完整地再现了2008年世界的复杂历程以及新一年发展态势的前瞻,想必会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关资料

上编 互动的中国与大国关系
金融危机为中美合作提供新的机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
来之不易的良好开局
主持人:请您简要回顾一下中美建交三十年来的历史。
陶文钊:中美关系三十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不乏急风暴雨,也有惊心动魄的时刻。但磨难并没有摧毁两国关系,风雨过后我们看到的是两国关系中的彩虹。三十年来两国关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阶段,从建交到1989年5月,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两国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达成新公报,使关系得到初步的发展。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对美国的访问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次访问,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两国关系在正常化后立即获得了强劲的势头;同时,这也是具有全球地缘政治意义的高峰会谈。1979和1980年,中美之间内阁和次内阁官员频繁互访。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发生,这不是偶然的。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宏图大略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重要一环。
第二阶段,从1989年夏到2000年末,这是中美关系经过一再动荡走向稳定的时期。其间大的起落有三次:北京政治风波后美国和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中美关系经受严峻考验;1995年克林顿政府为李登辉访美发放签证,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导弹击中,两国关系跌人低谷。但这些冲击没有从根本上颠覆两国关系,中美关系仍然曲折地向前发展。实际上,从1995年下半年起,克林顿政府开始逐渐把对华政策调整到稳定中美关系上来。江泽民主席1997年10月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两国关系在冷战结束后重新正常化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的一项重要进展是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达成协议,美国于2000年通过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立法。这是自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中*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项进展,是两国关系的里程碑。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得到全面提升。在这七年半中,两国领导人频繁会晤,就双边、地区和全球的问题广泛交换意见,不断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两国之间的数十个交流平台使两国关系越来越机制化,战略对话、战略经济对话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两国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的范畴,有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性的安全和经济的内容。两个社会之间各方面的交流、联系和合作大大多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