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07925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09-06-01
- 条形码:9787500792574 ; 978-7-5007-9257-4
本书特色
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个进入南
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
他,也是**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个与爱斯基
摩人广交朋友的中国人;**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第
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个作为总
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
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
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
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个两度与浙江电
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记录片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和美国以南极、北极为题材,对学生和普通
民众演说数百场,是发表此类演讲*多的中国人。
他,就是位梦华,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
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
内容简介
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
他,也是**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中国人;**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个两度与浙江电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记录片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和美国以南极、北极为题材,对学生和普通民众演说数百场,是发表此类演讲*多的中国人。
他,就是位梦华,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
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
目录
巴罗偶遇
奇人唐三发
爱斯基摩人的冤案
酒后吐真言
惠子的餐馆
蚂蚁隋结
初识约翰逊博士
**次约谈
社会生物学
**次出差
钻进热带雨林
孤零零的小木屋
蟒蛇与暴风雨
密林初探
人性与基因
狼人追踪
狼人的传说
狼窝里的干尸
日记披露的秘密
成田春山的身世
与狼为伍
魂归故里
食人鱼
从化石鱼到食人鱼
大洋上的较量
美丽的特色克帕克(Teshekpuk)湖
孤独的灵魂
一无所获
棕熊夜袭
文化碰撞
筷子和刀叉
吃的文化
匆匆而别
朗格博士
性仿生学
大雁、狐狸、旅鼠和天鹅
蚂蚁
螳螂与蜘蛛
珊瑚
鲑鱼
鲸鱼
猩猩
冰上生存记
**课
安营扎寨
**夜
北极熊之吻
北冰洋上取精记
发疯的北极熊
冰上伊格鲁(Igloo)
一场混战
取精的尴尬
北极动物趣谈
食草动物系列
神秘的旅鼠
“好色”的兔子
迁移的驯鹿
倔犟的麝牛
食肉动物系列
令爱斯基摩人望而生畏的鼬鼠
并不狡猾的狐狸
白色的狼群
“北极之王”北极熊
贪婪的狼獾
北极熊的故事
北极熊为什么要吃人?
一个猎人和北极熊的不解之缘
我和北极熊的多次遭遇
人和北极熊之间
行为仿生学
三发失踪
野人(Wildman)
野牛(Wildox)
三发的遗物
作者简介
位梦华科普创作一览表
节选
巴罗偶遇
当你走投无路时,自然希望有人指点迷津;当你孤立无援时,自然希望有人助一臂之力;当你孤苦伶仃时,自然希望有人陪伴左右;当你山穷水尽时,自然希望能柳暗花明。
北极的八月,寒风飕飕,变幻莫测。北冰洋之滨,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偶尔夹杂着雪花飘落。夜深人静的沙滩上,有一个孤独的人影在徘徊,只见他两鬓斑白,满脸沧桑,站立在寒风之中,面对着激荡波涛。突然他纵身一跳,却没有掉进水里,而是站到了一块浮冰上。
那就是我,一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理想主义者。总想追求完美无缺,因此到处碰壁,受尽折磨;即使到了这天涯海角,也还是寸步难行,一波三折,走投无路,弹尽粮绝。于是生出了一个念头:干脆跳将下去,葬身于茫茫的大海,消失在浩瀚的北冰洋,让心灵得到洗涤,精神得到解脱,从此自由自在,不会再有任何烦恼与挫折。
人生之路,难以预测,因为有太多的未知数。一九八二年,我从美国去了南极,结果是一见钟情,仿佛着了魔,对那里的暴风,那里的飞雪,那里的冰原,那里的企鹅,朝思暮想,魂牵梦萦,总也无法忘却。
做了几年的南极研究之后,我又异想天开,暗自琢磨:地球有两个极,中国人不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于是我便一个人,跑到了阿拉斯加*北端的爱斯基摩小镇巴罗,一发而不可收。一次、两次、三次……而且还在幻想着,要去征服北极点。
几经波折,屡屡碰壁,但我坚持不懈,破釜沉舟,终于打开了局面。不仅交了一些白人科学家作朋友,而且深入到了爱斯基摩人当中,几乎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然而,独自—人,浪迹天涯,虽有朋友相助,有爱斯基摩人的关怀,使我觉得宾至如归,亲如兄弟,仿佛回到了故乡;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环境的差别,我还是常常会思念亲人,怀念故土,总有一种孤掌难鸣,形单影只的感觉。每逢这时,我就会对天长叹说:“啊!如果这里能有一个中国同胞,那该多好啊!”
于是,每次到北极,我到处打听,却一无所获,只好独自感慨曰:“除非像我这样的疯子,有谁会跑到这种地方来呢?”
忽然有一天,有人告诉我说,听说有个中国人,在普鲁度贝油田工作,大家都叫他“Chinese Tang”。我一听,喜出望外,仿佛有了救星似的。再一打听,普鲁度贝油田离巴罗有几百公里,要去那里只能坐飞机。而我的经费有限,无力负担机票,要去普鲁度贝油田,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望洋兴叹,一场空欢喜。
天无绝人之路,生活在北极,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奇迹。
奇人唐三发
一天下午,我从野外回来,惊奇地发现,有人在旅馆大厅的留言板上,给我留了一张纸条,是用工整的中文写的:“欢迎你到北极来。我很想见你!”下面有一个电话号码:(907)-852-6351。
我喜出望外,跳了起来,虽然不知道是谁,但那流畅的中文字迹,肯定是一个中国人写的。我奔回了房间,抓起了电话,心怦怦地跳着,按照号码拨打过去。通了,可是,响了半天,没有人接。正在着急之际,忽然有人敲门。
“请进!”我赶紧放下电话,跑到了门口。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一个高大粗壮的中年人,浓密的黑发,蓬乱的胡须,上身是一件花格衬衣,下身穿着牛仔裤,戴着一副黑边的眼镜,披着一件黑色大衣,眼睛炯炯有神,目光深邃犀利,脸上略带微笑,却有几分警惕。他默默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着我,仿佛在观察着一个外星人。
“你是……”我望着他,迟疑地刚想发问。
他抢先一步,伸过手来,风趣地自我介绍说:“我是唐三发!唐三藏的弟弟。你是位先生吧?”
“是啊!是啊!”我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高兴地望着他,笑着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我是从旅馆的登记簿上查出来的。”他把脸一仰,笑着说,“我每次来巴罗,都是住在这个旅馆。而且,我每次来这里,总要到柜台上去查一查登记簿,看看有没有中国人来住。当然,每次都是大失所望,几乎成了例行公事。没有想到,今天终于查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真是喜从天降,不容易啊!其实,你刚才进来的时候,我就在后面跟着你。”说着,他哈哈大笑了起来。
“啊?原来你在跟踪我!”我也笑了,并且招呼说,“请进!请进!请坐!请坐!”我指着沙发,让他坐下,一面沏茶,一面解解释说,“我早就听说你啦!大名鼎鼎的唐先生,Chinese Tang,这里的人都知道你。我很想去找你,可是……”下面的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缘千里来相会!你能来巴罗,我真是太高兴啦!”他笑着接过茶杯,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嗯!好茶!这是从中国带来的?”
“那当然!”我点了点头,“这是茉莉花茶,是一个朋友送的。”
“你从哪里来?”他忽然问道,两眼直直地盯着我,“我是说,哪个城市?”
“北京。”我说,“你呢?”我随口问道。
“我也是。”他端详着我的行李,脱口说,“我原来在北京生物研究所。你呢?”
“我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我往他的杯子里加了一点热水,便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问道,“你是怎么跑到北极这里来的?”
“嗨!”他收敛了笑容,摇了摇头,“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啊!”
然后喝上口茶,含在嘴里,品尝着,琢磨着其中的滋味,缓缓地点了点头,很内行地说,“嗯,这是新茶!很不错!”
“是的!”我把茶叶盒子拿给他看,“看来你还是品茶专家。”
“不敢当!”他微微一笑,“略知—二而已。”接着转过头来,笑眯眯地望着我:“这是你**次到美国?”
“不是!”我摇了摇头,“已经来过几次了。**次是一九八一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待了两年。”
“噢?”他听了一愣,皱起了眉头,忽然问道,“一九八一年的什么时候?”
“七月八日。”我坐到椅子上,面对着他,“从北京飞到了纽约。”
“啊!我知道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来指着我说,“我们坐的是同一架飞机!而且在纽约中国驻联合国办事处的大楼里,我们是住在同一个大房间里!”
“啊?!真的?”我不敢相信,颇感惊异,“真有这么巧的事吗?”我说着,跳了起来,抓住了他的手,仔细地打量着他。但是,我想了半天,似乎没有什么印象。
“你是贵人多忘事啊!”他指着我的鼻子,以讥讽的口吻说,“我对你却有着很深的印象。”
“为什么?”我笑着问他,“当时那个大房间里,一共住了十几个人,你为什么会注意到了我?”
“坦白地说,”他嘿嘿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当时我注意到了你脸上的这块疤痕,像个地图似的。”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头顶,低下头来给我看,“因为我这里,也有一道伤疤,所以才特别注意有伤疤的人,这就叫做同病柑冷嘛。”
“唉!我当时为什么没有看到你的伤疤呢?”我用手摸了摸他的伤疤,很深,紫红的颜色,“如果我也看到了你的伤疤,也许就可以记住你了!”
“不可能!”他冲我摆了摆手,“那时候我老是戴着帽子。”
“哈!我记起来啦!”他这一说,唤醒了我的记忆,“那天在北京机场出发时,我就注意到了一个人,总是戴着一顶线织的帽子。
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个家伙,大热天还戴着帽子干什么?
原来就是你啊!”
“你说对了,正是鄙人!”他开心地笑了起来,“那个怪人,就是我唐三发!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真是很有缘分啊!”
“那是当然啊!”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喜形于色,“如果没有缘分,我们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重新相聚呢?真是太好啦!”说着,我们两个人几乎同时跳了起来,抓住了对方的手,握得紧紧的。
感情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与距离没有关系,而且往往是远者近而亲者疏。我跟唐三发,原本是天各一方,相距遥远,千山万水,冰海雪原,似乎隔着九重天。但是,几句话交谈之后,立刻冰消雪融,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唐三发?”我喝着茶,好奇地问他。
“这个名字好啊!”三发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比划着说,“我和三藏都到西天取经,他老兄只走到了印度,待了几年就回去了。
我却来到了美国,而且住了下来,一待就是十几年。所以,我比他待得久,也走得远!”说着,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我也笑了。但是,从他的笑声和眼神里,我恍惚觉得,并非都是快乐。
“哎,你跑到这里来干什么?”他把身子一歪,斜靠在沙发上,眼睛闪闪发光,直直地望着我,“这地方可是真正的天涯海角啊!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兔子。”
“北极考察。”我指了指放在角落里的背包说,“我们中国还没有开始搞北极考察,我想先来看一看,这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哦?北极考察?”他收敛了笑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你算是来对了地方,这里是很值得研究的。”说着,把头一歪,忽然问道,“你到北极来考察什么?”
“我正在计划组织一支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我说,“希望能进入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并*后到达北极点。”
“哦?”三发侧耳倾听,频频点头,“远征北极点?非常有意思!”接着问道,“你知道北极点与中国的关系吗?”
“北极点与中国有什么关系?”我反问道,笑着说,“哎?我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北极点与中国,相距遥远,有数千公里,除了地理上的意义外,还会有什么关系呢?”
“这你就错了,在西方人的眼里,总是把中国和北极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噢?”我不解其意,深感惊奇,“为什么?”
“因为,”他缓和了口气,慢条斯理地说,“从西方到中国,从西欧到东亚,以至于从美洲到亚洲,例如从华盛顿到北京,*近的路线则是通过北极点。”
“那当然!”我笑了笑,“这我知道。”
“这就是为什么,”三发赶忙补充说,“当西方人探索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这两条连接西欧和东亚的近路时,曾经不止一次地试图开辟一条越过北极点到达中国的*近的路。只不过那时候,我们中国人对此浑然不知。”
“这个我也听说过。”我说,“但是,我不明白的是,那些西方的探险家,为什么要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地寻找一条到达中国的近路呢?”
“财富。”三发冷冷一笑,有点感慨地说,“马可•波罗在他那本引起了极大轰动的《马可•波罗游记》里,把那时的中国作了如下的描述:‘那里黄金铺路,你可以随便拣起来,拿回家去;那里绫罗绸缎比比皆是,随手可得;那里有无数的香料清香扑鼻,刺激感官,引起食欲;那里的树木和石头都蕴藏着各种宝藏;那闪闪发光的金币和甜美无比的水果堆积如山;在那里,人们只要喝下清清的泉水,就能返老还童;在那里,刚刚发现的磁针,奇迹般地转动着,总是指向南北极。’由此可见,在马可·波罗的眼里,十三世纪的中国,就像是西方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这虽然有点夸大,”我说,“但是那时候,中国可能是世界上*为强大的。正因如此,西方人到北极探险的真正动力,就是为了掠夺中国和东方的巨大财富!”
……
作者简介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位梦华曾对中国大陆的重力场及其与地震活动和深部物质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论文发表在《地震地质》上。后来又对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用重力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论文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刊物《JGR》上。一九八一年,位梦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对美国密西西比湾地区的重力变化进行了观测和研究,论文以中英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上述研究成果曾经引起国内外地质和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九八二年,位梦华从美国去了南极,是*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并与美国同行一起,对罗斯海湾海底构造进行了人工地震推测和研究,并对罗斯岛的重力场进行了观测和记录。一九八三年回国后,位梦华率先对南极进行了综合研究,先后出版了《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等著作和一些科普文章,还作为主要作者之一,撰写了《神奇的南极》丛书一套十部中的两部,即《南极属于谁》和《冰雪世界的资源》,该丛书荣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等多个奖项。一九九零年,作为主要撰稿人和策划者,与浙江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南极与人类》六集电视专题片,并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一九九一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科技类一等奖。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位梦华又把目光转向了北极。一九九一至二零零五年,先后九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个中国人。为了推动中国的北极事业,一九九四年再次与浙江电视台合作,深入到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和芬兰等国的北极地区,拍摄了《世纪间的传递——北极探秘》二十集电视专题片和其他一些电视系列片,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中国电视一九九五年度科普类一等奖和一九九五全国优秀电视科普节目一等奖。一九九五年,位梦华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这一活动被评为一九九五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首,并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创造了条件。一九九八年,位梦华第六次进入北极考察,在北极工作了八个月,成为**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为表彰位梦华的贡献,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政府和阿拉斯加爱斯基摩捕鲸委员会分别于一九九四和一九九六年授予位梦华杰出贡献奖状。 在对两极进行了综合考察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位梦华又出版了《北极的呼唤》等多部专著和大量文章,以文学的语言对南极和北极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综合介绍。其中,位梦华主编的《神奇的北极》丛书一套六部荣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被科学家推荐为二十世纪科普佳作。《*伟大的猎手》一书则被评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科普佳作。而《两极纪实》则荣获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等单位颁发的《好书大家读》一九九八年度*佳少年儿童读物奖。一九九九年发表于台湾《中国时报》副刊上的科学散文《伯格曼法则在北极》被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收入台湾《八十八年散文集》。《从北极到夏威夷》由首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评选为二零零零年度十大科普好书之一,《从宇宙到生命》则为该项活动所推荐的二十本科普好书之一。《气候的威力》、《冰川的风格》、《旅鼠之谜》、《伯格曼法则在北极》和《远征北极点》等科学散文,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或者语文辅助读物。《南极历险•北极历险》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和宋庆龄儿童文学佳作奖等奖项。
-
山海经
¥21.1¥68.0 -
小王子
¥4.5¥15.0 -
好慢好慢的毛毛虫公交车+甜甜圈逃跑啦
¥25.0¥78.0 -
妖怪书店
¥14.7¥39.8 -
穿鞋子的猫-法国童话集
¥4.8¥13.8 -
怎样写作文-大师教我学知识
¥11.0¥25.0 -
写给孩子的趣味逻辑学
¥11.4¥38.0 -
格列佛游记/世界经典童话绘本
¥5.3¥15.0 -
流浪地球
¥11.7¥30.0 -
小鹿斑比/世界经典童话绘本
¥5.3¥15.0 -
秘密花园
¥13.7¥35.0 -
冬-森林报
¥6.8¥18.0 -
动物篇-趣味科普百科
¥9.3¥25.8 -
爸爸狗和儿子猫
¥12.2¥34.8 -
地图上的古诗词
¥13.3¥38.0 -
中国民间故事
¥9.1¥22.8 -
发脾气的棕熊
¥15.8¥45.0 -
2016-中国年度童话
¥12.8¥40.0 -
小王子
¥9.0¥20.0 -
绿山墙的安妮
¥13.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