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中的地方政府(厦门变迁30年标本考察)

包邮改革开放中的地方政府(厦门变迁30年标本考察)

¥29.4 (7.7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21597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1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543215979 ; 978-7-5432-1597-9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厦门市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将厦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依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加以阐述:(1)解放思想及要素禀赋初步释放的阶段(1978-1983年),着重阐述了改革开放之初厦门经济特区思想解放的历史背景、改革的动力机制以及厦门所具有的初始禀赋优势;(2)“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和局部推进阶段(1984-1993年),从改革初期厦门市政府面临的政治和制度性约束人手,着重分析了厦门地方政府的目标决策模型和组织架构,为本书后续部分的分析和展开进行铺垫;(3)塑型阶段(1994-2002年),通过对市场增进的厦门故事的演绎,为读者刻画出塑型阶段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全貌;(4)治道变革阶段(2003-2008年),探讨了厦门市在传统发展模式受阻后致力于寻找新的增长级,实现特区二次创业的过程,及厦门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发展创新和新时期厦门地方政府面临的外部约束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

目录

1.导论
1.1 逻辑起点:背景分析
1.2 关于厦门样本代表性的说明
1.3 研究主线和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2.改革的脉动——在思想解放中前行
2.1 改革孕育期的初始背景
2.2 厦门经济特区自发改革的动力机制
2.3 “厦门模式”——禀赋差异下的发展优势
3.“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逻辑一特区建设的局部推进
3.1 探索型改革:政治约束与制度松绑
3.2 转型目标决策模型及实践度量
3.3 发展型政府的逐步构建:m型组织结构的变迁
4.“塑型期”的蜕变——特区建设的“厦门模式”
4.1 特区建设的“厦门模式”:角色塑型
4.2 行政助推下的经济增长:市场增进的厦门故事
5.治道变革—厦门发展的新思路
5.1 增长观念的转变:寻找新的增长极
5.2 福利增进导向下经营城市:厦门的发展创新
5.3 在激情与理性中前行的厦门政府
6.厦门改革变迁30年:回顾及启示
6.1 变革中的地方政府:一个简单的回顾
6.2 和谐之美:厦门发展模式的深层次思考
6.3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航向:厦门案例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厦门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江曙霞,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与政策、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中国地下金融与民间金融制度,研究兴趣还包括转型经济国家的反腐败、反贫困等社会热点问题。主要著作有《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国地下金融》、《中国民间信用——社会·文化背景探析》、《中国金融制度供给》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