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评分
5分
5分
包邮中医养生学
1星价
¥8.4
(4.2折)
2星价¥8.4
定价¥2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3164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802316447 ; 978-7-80231-644-7
目录
上篇 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章 概论**节 养生学的概念第二节 养生学的特点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三、以预防为核心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五、以适应广泛为模式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节 萌芽(上古时期)第二节 奠基(春秋战国时期)一、《周易》养生说二、道家养生说三、儒家养生说四、杂家养生说第三节 形成(秦汉时期)一、《黄帝内经》的成书——中医养生学的确立二、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一中医养生学的支撑第四节 完善(晋隋唐时期)一、道教学说与道教养生二、佛教养生思想的传入三、三教归一及其与医学养生的融合第五节 突破(宋金元时期)一、中医养生事业的发达,理论与方法的完备二、老年养生保健的肇始三、药物养生走上正轨,食物养生普及盛行四、金元四大家对养生理论的突破第六节 发展(明清时期)一、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的结合二、综合调养法的全面开发三、老年养生保健的再度兴盛第七节 振兴(现代)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节 生命一、生命的本源二、生命存在的时空特征三、生命的本质四、贵重生命第二节 寿命一、天年二、我国预期平均寿命的变化趋势三、健康长寿的特征第三节 衰老一、衰老和早衰二、促使衰老的因素三、衰老的机理附衰老的现代研究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节 法天顺地一、顺四时而养二、顺昼夜而养三、顺月之盈亏而养四、顺地域而养第二节 形神共养一、形神合二、养神养形第三节 动静结合一、动静互涵二、动静平衡三、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第四节 协调平衡一、协调阴阳脏腑二、和谐人事三、有常有度第五节 保精养气一、内养正气,外慎邪风二、保精养气重在脾肾中篇 常用的养生方法**章 精神养生法**节 情志与健康一、情志的含义二、情志的生理基础三、情志与健康第二节 调神养神法一、调养精神的基本原则二、调养精神的主要方法第二章 起居养生法**节 起居养生的意义与原则一、起居养生的意义二、起居养生的原则第二节 起居养生的内容一、安于居处二、劳逸结合三、衣着服饰四、通畅二便五、安卧睡眠第三章 食药养生法**节 食药的养生作用及原则一、食药的养生作用二、食药养生的原则第二节 常用养生食药介绍一、补益类二、健胃消食类三、调肝类四、理肺类五、清热类六、通便类七、化痰化瘀类八、其他第四章 传统运动养生法**节 运动养生的作用机理及原则一、作用机理二、运动养生的原则第二节 运动养生的特点和优点一、运动养生的特点二、运动养生的优点第三节 传统运动养生流派一、医家养生派二、儒家养生派三、道家养生派四、佛家养生派五、武术养生派六、民间养生派第四节 常用传统养生功法一、放松功二、保健功三、八段锦四、易筋经五、五禽戏六、六字诀七、太极拳第五章 针灸养生法**节 针灸养生的机理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二、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第二节 针灸保健方法一、常用的针灸保健法二、常用针灸保健穴位三、针灸养生的手法四、针灸养生的注意事项第六章 按摩养生法**节 按摩养生机理与特点一、按摩养生的机理二、按摩养生的主要特点第二节 按摩养生方法一、常用的按摩养生手法二、常用的按摩养生方法三、按摩养生的一般顺序四、按摩养生的注意事项第七章 房事养生法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必修课之一。主要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常用的养生方法和技能,以及中医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中医养生学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与中国传统的医、史、文、哲等相互渗透。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汲取前人诸家养生理论和方法之精华,突出中医养生的特点,又有机地融入中医养生的现代研究成果,对养生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本教材编写人员均为长期从事中医养生学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编写中,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尽力编写出既符合时代特点,又彰显中医特色的养生学教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概论、发展简史、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中篇为常用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养生法、起居养生法、药食养生法、传统运动养生法、针灸养生法、按摩养生法、房事养生法及其他养生法;下篇为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部位养生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小儿推拿秘旨
¥3.3¥9.0 -
格致余论
¥2.2¥6.0 -
活幼心书
¥9.3¥15.0 -
鲁府禁方
¥5.6¥15.0 -
诊宗三昧
¥3.1¥6.0 -
笔花医镜
¥3.8¥8.0 -
医路向前巍子给中国人的救护指南
¥26.8¥68.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四诊扶微
¥5.8¥16.0 -
本草纲目
¥23.8¥76.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联袂药性赋白话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6.3¥18.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温疫论
¥2.8¥5.0 -
中医入门
¥7.6¥10.0 -
勾勒姆医生
¥21.6¥59.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9.6¥58.0 -
伤寒杂病论
¥65.7¥98.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