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780211876x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20 页
  • 出版时间:2009-07-01
  • 条形码:9787802118768 ; 978-7-80211-876-8

本书特色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代解读: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总序序导言一、马克思人学思想与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的缘起二、对历史与逻辑的整体性解读思路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方法**章 弗罗洛夫——影响俄罗斯历史命运的哲学家一、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当时苏联的社会状况二、弗罗洛夫生平及主要著作三、弗罗洛夫哲学思想概览(一)弗罗洛夫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二)弗罗洛夫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第二章 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一、弗罗洛夫与苏联人道主义思潮(一)苏联人道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二)对苏联人道主义思潮的继承二、弗罗洛夫与全球性问题研究(一)弗罗洛夫对全球性问题研究的缘起(二)弗罗洛夫对全球性问题研究的内容(三)弗罗洛夫对全球性问题研究的方法三、全球性问题与人道主义(一)人类生存危机下的全人类问题(二)全球性问题条件下人的未来发展(三)罗马俱乐部“新人道主义”的启示第三章 弗罗洛夫新人道主义哲学一、新人道主义的概念、实质及特征二、“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一)《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与思维方式的改变(二)全人类价值优先何以可能三、“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一)人道主义与科学(二)人道主义视域中的技术与人的“高度契合”(三)马克思入学思想的相关论域四、生、死与不朽(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生死观的启示(二)对生死问题的科学的、社会的和人道主义的解释(三)生成中的“人”与“人的前景第四章 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一、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对苏联哲学人道化的影响(一)苏联哲学的两次转向(二)苏联哲学的入学主题凸显(三)人道化的苏联哲学对现实的思考二、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对苏联改革的影响(一)弗罗洛夫与戈尔巴乔夫(二)新人道主义思想与《改革与新思维》三、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与苏联解体(一)苏联解体的思想根源(二)弗罗洛夫与苏联解体第五章 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与俄罗斯传统哲学一、俄罗斯传统哲学源流及其特质(一)俄罗斯传统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俄罗斯传统哲学的特征二、弗罗洛夫对俄罗斯传统哲学的继承(一)普世的人道主义(二)从人类中心论到人类目的论(三)对美好未来的强烈呼唤(四)拯救人类的使命意识三、俄罗斯学者的评价第六章 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评价一、马克思人学思想视域中的人道主义(一)实践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内在契合(二)现实的个人:实践人道主义的主体(三)自由个性、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二、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一)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二)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论悖谬(三)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误区三、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意义(一)弗罗洛夫思想对当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二)弗罗洛夫思想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三)弗罗洛夫思想对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代解读: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研究》通过追溯弗罗洛夫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勾勒弗罗洛夫思想的发展轨迹,同时分析其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归纳弗罗洛夫新人道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对弗罗洛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了全景式的哲学解读。《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代解读:弗罗洛夫人道主义思想研究》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视角评价弗罗洛夫的新人道主义思想,阐发其人学思想建构范式,发掘弗罗洛夫人学理论的积极意义,揭示其理论悖谬与实践误区,重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由个性、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理论阐释,致力于为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关资料

在这里,马克思从其理论出发点的角度表现出对“现实的个人”的生命与存在的充分尊重,关注现实的个人的自由,以之为“全部人类历史的**个前提”,体现出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此同时,马克思将人道主义精神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有别于以往的哲学家对人道主义的抽象思辨,即对异化作出广义理解,以物化或物象(化)加以表述,从而更为客观地反映出人类生产生活的辩证意蕴。②他**次把人道主义根植于物质生产的沃土之中,从而使对现实的人道主义的价值诉求成为历史的、辩证的而非玄虚的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每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以及“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的理想,正是对人道主义的实践阐述。“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落脚点,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历史发展而发生转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称为实践的人道主义,这不仅在于上面已经提到,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思想从现实的社会生产生活出发,与以往哲学家从纯粹的思辨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具有本质的差异;还因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现实的个人”乃是对于“偶然的个人”或“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扬弃,其目的在于发展成为“有个性的个人”。这种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具体表现为漫长的生成过程,即不固守现成的或日停止于暂时完成的状态。因此,恩格斯将人理解为未完成的存在,这是符合马克思对人的实践规定的。 后记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作者简介

姚颖,1978年生,辽宁沈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俄罗斯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考据研究。参与中央编译局重大委托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项目等5项,主持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与中央编译局科研基金青年项目各1项。曾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外理论动态》等学刊发表论文、综述及译文。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