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免疫学-(第2版)

医学免疫学-(第2版)

1星价 ¥11.2 (4.3折)
2星价¥10.9 定价¥2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1679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9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811167986 ; 978-7-81116-798-6

本书特色

《医学免疫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内容简介

简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2006】9号文件,《医学免疫学》第二版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主要使用对象是全国医药院校五年制学生和临床医学本科七年制学生,也适用于从事相关医学研究的科技和医务工作者。据此,编者在教材编写上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尽可能使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能够满足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所需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

目录

**章 绪论**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一、免疫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特点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过程五、免疫应答异常及其所致的疾病六、免疫学的应用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一、免疫学开创期(16—17世纪)二、传统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初)三、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四、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第三节 20世纪以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其贡献第二章 抗原**节 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一、抗原的异物性二、抗原的特异性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理化性质二、宿主因素三、免疫方法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一、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分类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四、其他分类第四节 超抗原、丝裂原和佐剂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及其主要功能三、J链和分泌片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一、同种型二、同种异型三、独特型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一、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主要功能二、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功能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一、IgG二、IgM三、IgA四、IgD五、IgE第五节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一、多克隆抗体二、单克隆抗体第六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一、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及其定位二、人类Ig胚系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第七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结构特点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成员及其分布和识别的分子第四章 补体系统**节 概述一、补体的命名二、补体系统的组成三、补体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一、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激活过程三、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四、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一、血浆中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二、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第四节 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一、溶茵和细胞溶解作用二、调理作用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四、炎症介质作用五、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第五节 补体系统缺陷与疾病一、补体固有成分的缺陷二、补体调节分子缺陷第五章 细胞因子**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一、白细胞介素二、干扰素三、肿瘤坏死因子四、集落刺激因子五、趋化性细胞因子六、生长因子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一、理化特性二、产生特点三、作用特点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和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一、细胞因子异常与疾病二、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节 HLA复合体及其产物第二节 HLA-工类和Ⅱ类分子的结构一、HLA-I类分子的结构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第三节 HLA-I类和Ⅱ类分子表达特点及其分布和主要功能一、HLA-I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二、HLA-工类和Ⅱ类分子的分布三、HLA-I类和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第四节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一、单倍型遗传二、多态性三、连锁不平衡第五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四、HLA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五、HLA与法医学和亲子鉴定的关系第七章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作用**节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二、胸腺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一、淋巴结二、脾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第八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二、体内屏障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一、吞噬细胞二、树突状细胞三、自然杀伤细胞四、NKT细胞五、细胞六、B-1细胞七、其他固有免疫细胞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一、补体系统二、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三、抗茵肽及酶类物质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一、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第九章 执行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节 T淋巴细胞一、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二、T淋巴细胞亚群第二节 B淋巴细胞一、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二、B淋巴细胞亚群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一、抗原提呈细胞二、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节 概述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三、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第二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活化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二、T细胞活化信号的产生第三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一、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二、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第四节 T细胞和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一、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二、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第五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第六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CD4+效应Th1细胞的形成及其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二、CD8+效应CTL细胞的形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第十一章 免疫耐受**节 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试验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二、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第三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一、抗原因素二、机体因素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一、中枢免疫耐受机制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第五节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节 抗原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一、抗原性质、剂量和免疫途径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二、抗原结构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三、高浓度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四、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介导的免疫调节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抑制受体介导免疫调节作用一、T细胞表面共刺激因子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二、B细胞表面BCR和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三、NK细胞表面调节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第三节 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一、抗原提呈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二、辅助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调节作用三、细胞毒性T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四、调节性T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五、NKT细胞和8T细胞对免疫应答自调节作用第四节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B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节 I型超敏反应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四、I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五节 各类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第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节 概述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第三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第十五章 免疫缺陷病**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三、联合免疫缺陷病四、补体系统缺陷五、吞噬细胞缺陷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一、诱发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因素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三、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临床治疗原则第十六章 移植免疫一、基本概念和术语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三、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四、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和识别机制五、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六、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第十七章 肿瘤免疫**节 肿瘤抗原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一、适应性(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二、固有(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第三节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一、肿瘤的免疫诊断二、肿瘤的免疫治疗第十八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节 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第十九章 免疫学防治参考书附录 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对照
展开全部

节选

《医学免疫学(第2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2006】9号文件,《医学免疫学》第二版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主要使用对象是全国医药院校五年制学生和临床医学本科七年制学生,也适用于从事相关医学研究的科技和医务工作者。据此,编者在教材编写上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尽可能使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能够满足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所需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