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645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122064585 ; 978-7-122-06458-5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形与断裂行为。依据材料的力学行为遵循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的变化过程,将宏观性能与组织结构变化联系起来,除了金属材料以外,还对聚合物、陶瓷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作了一定的补充。既从力学角度,也从材料学角度对材料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第1章主要阐述了材料的弹性变形。第2,4,5~7,9章描述了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变形和断裂行为,它们分别为室温下静载(第2章)、温度与加载速率的影响(第4章)、载荷大小与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第5章)、高温下的行为(第6章)、环境介质与载荷的联合作用(第7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第9章)等。第3章介绍了断裂力学与断裂韧性的初步知识,引入了金属、陶瓷材料及聚合物的韧化方法。第8章为金属材料的强化。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机械设计等专业的教材。

目录

第1章 材料的弹性与滞弹性1.1 受力与变形的表述方法1.1.1 受力状态的表述1.1.2 变形的表述1.2 材料的弹性概述1.2.1 材料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1.2.2 材料的弹性类型1.2.3 工程材料的弹性特点1.3 材料的弹性变形规律1.3.1 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胡克定律1.3.2 晶体的弹性各向异性与广义胡克定律1.4 线弹性材料的弹性常数1.4.1 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常数1.4.2 晶体的弹性常数及其各向异性1.5 线弹性变形的机理与影响因素1.5.1 材料弹性的结合键机制1.5.2 材料在键合机制下的弹性模量与相关因素1.6 高分子材料的弹性与影响因素1.6.1 高分子材料的弹性变形1.6.2 原子结合键机制的弹性变形1.6.3 构象熵机制的弹性变形1.6.4 高弹体弹性的变形规律及影响因素1.7 材料的刚度与异常弹性1.7.1 材料的刚度与比模量1.7.2 材料的弹性反常1.8 材料的滞弹性1.8.1 滞弹性的标准线性固体模型1.8.2 标准线性固体的应力松弛与弹性后效1.8.3 一般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1.8.4 模量的频率特性及模量亏损1.9 材料的内耗1.9.1 内耗性能指标1.9.2 标准线性固体的内耗特性1.9.3 斯诺克(Snoek)内耗峰及其微观机理1.9.4 斯诺克内耗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1.9.5 其他弛豫型内耗1.9.6 静态滞后型内耗第2章 工程材料在静载下的力学行为2.1 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力学行为2.1.1 拉伸试验2.1.2 单向拉伸时的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应力、真应变2.1.3 单晶体金属材料拉伸过程的变形行为2.1.4 多晶塑性材料拉伸过程中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一般形状2.1.5 力学参数测定2.1.6 材料的屈服2.1.7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Hollomon公式2.1.8 静拉伸条件下的颈缩现象与颈缩判据2.1.9 静拉伸条件下的断裂2.2 陶瓷试验2.3 聚合物的变形2.4 应力状态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2.4.1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α2.4.2 联合强度理论2.5 应力集中与缺口效应2.5.1 孔的应力集中2.5.2 缺口效应2.5.3 缺口拉伸实验2.5.4 缺口效应与拉伸试样颈缩部位应力分布2.6 其他静载试验方法2.6.1 压缩试验2.6.2 弯曲试验2.6.3 扭转试验2.6.4 硬度试验第3章 断裂与断裂韧性3.1 断裂的分类方法3.1.1 按载荷、环境、温度进行分类3.1.2 根据断裂前塑性变形3.1.3 根据断裂面的取向3.1.4 根据裂纹扩展的途径3.1.5 根据断裂机制3.2 裂纹形核与扩展的物理模型3.2.1 微裂纹形核的位错模型3.2.2 裂纹扩展模型3.3 理论断裂强度3.3.1 理论断裂强度3.3.2 实际金属材料的脆断强度3.4 Griffith脆断理论3.4.1 Griffith脆断理论3.4.2 Griffith裂纹模型及判据3.4.3 对一些断裂现象的解释3.4.4 对Griffith脆断理论的评价3.5 Griffith方程的修正及裂纹扩张力G3.5.1 修改后的Griffith方程3.5.2 裂纹扩张力G的导出及G判据3.5.3 G判据与Gc的测定3.6 应力强度因子K及断裂韧性KC3.6.1 线弹性断裂力学中规定的三类裂纹3.6.2 应力强度因子K3.6.3 K判据(应力强度因子断裂判据),断裂韧性及其测定3.6.4 KⅠ及σ1,KⅠC及σs3.6.5 应力强度因子K及裂纹扩张力G3.7 Ⅰ型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及其应力强度因子的修正3.7.1 屈服判据及裂纹前沿应力分布3.7.2 小范围屈服裂纹前沿塑性区3.7.3 应力松弛对塑性区的影响3.7.4 应力强度因子KⅠ的塑性修正KⅠ,KⅠC理论应用范围小范围屈服3.8 断裂韧性原理在工程上的应用3.9 断裂韧性KⅠC与材料的韧化3.9.1 断裂韧性与断裂过程3.9.2 材料的韧化第4章 材料的脆性断裂和韧脆转变4.1 脆性断裂与材料的韧脆转变4.1.1 脆性断裂问题4.1.2 材料韧脆转变的影响因素4.2 冲击载荷作用下金属变形与断裂的特点4.2.1 冲击载荷的特征4.2.2 冲击载荷下金属材料的变形与断裂4.3 一次冲击试验与系列冲击试验4.3.1 一次冲击试验4.3.2 系列冲击试验4.3.3 冲击试验的工程应用4.4 多次重复冲击试验第5章 材料的疲劳行为5.1 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的机械疲劳规律5.1.1 疲劳行为中作用应力的描述5.1.2 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5.1.3 金属材料疲劳的经验规律5.2 金属材料机械疲劳的机理5.2.1 金属材料疲劳裂纹萌生机理5.2.2 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5.2.3 金属疲劳宏观断口形貌5.3 金属的机械疲劳性能与组织结构因素的关系5.3.1 疲劳极限与疲劳裂纹形核寿命的影响因素5.3.2 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因素5.3.3 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与寿命评估5.3.4 提高金属高周疲劳性能的特别措施5.3.5 提高低周疲劳寿命的措施5.4 金属机械疲劳性能的其他影响因素5.4.1 循环应力参量影响与疲劳图5.4.2 帕姆格林米勒(PalmgrenMiner)疲劳损伤累积假说5.4.3 循环应力频率的影响5.4.4 应力状态的影响5.4.5 疲劳特性的统计特征5.4.6 几何因素对金属疲劳性能的影响5.4.7 内禀疲劳与外延疲劳5.5 金属材料的其他疲劳问题5.5.1 接触疲劳5.5.2 金属材料的热疲劳第6章 材料的高温强度与强化6.1 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力学行为的特点6.2 金属和陶瓷的蠕变现象和规律6.3 蠕变变形和断裂机理6.3.1 热激活与蠕变变形6.3.2 蠕变变形机理6.3.3 蠕变断裂机理6.4 蠕变变形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6.5 工程蠕变数据的表示方法及长期性能的预测6.5.1 蠕变极限6.5.2 持久强度极限6.5.3 长期寿命预测6.6 应力松弛6.7 金属高温力学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强化6.8 超塑性6.8.1 金属超塑变形行为的特征6.8.2 金属超塑性机理6.8.3 结构陶瓷超塑性第7章 材料在介质与应力共同作用下的行为7.1 应力腐蚀断裂7.1.1 应力腐蚀断裂的特征7.1.2 应力腐蚀断裂的机理7.1.3 应力腐蚀断裂的评定指标7.1.4 应力腐蚀断裂的预防措施7.2 氢脆7.2.1 氢脆的分类7.2.2 可逆氢脆7.3 腐蚀疲劳断裂7.3.1 腐蚀疲劳断裂的特点7.3.2 腐蚀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7.3.3 腐蚀疲劳断裂的影响因素7.3.4 腐蚀疲劳断裂的机理7.3.5 腐蚀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7.3.6 腐蚀疲劳断裂的防护措施第8章 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与强化8.1 概述8.2 晶体材料中位错滑移的阻力8.2.1 晶体中位错的基本性质8.2.2 位错的晶格阻力及与材料塑性的关系8.2.3 位错滑移的其他阻力与强化8.3 点钉扎8.3.1 点钉扎的强化效果8.3.2 非均匀分布钉扎点的强化效果8.4 金属材料中的固溶强化8.4.1 对称畸变的固溶强化8.4.2 非对称畸变的固溶强化及与对称畸变固溶强化效果的比较8.4.3 固溶原子与位错的化学交互作用及其强化8.4.4 固溶原子的弹性模量差与位错的交互作用及其强化8.4.5 金属材料的应变时效现象8.5 第二相强化8.5.1 金属材料中的第二相粒子特性8.5.2 位错切割粒子机制下的强化效果8.5.3 共格粒子的应力场的强化效果8.5.4 奥罗万(Orowan)绕过机制下的强化效果8.5.5 金属材料时效过程分析8.6 加工硬化与晶界强化8.6.1 加工硬化8.6.2 晶界强化第9章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行为9.1 纤维强化机理9.2 纤维材料的特性9.3 基体材料的特性9.4 界面特性及作用9.5 实际的复合材料体系9.5.1 金属基复合材料9.5.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9.5.3 陶瓷基复合材料9.5.4 碳碳复合材料9.6 定向纤维复合材料力学行为预测9.6.1 纤维直径、体积分数以及复合材料密度的估算9.6.2 弹性模量和强度的估算9.6.3 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及断裂的能量吸收机制9.6.4 复合材料的疲劳特性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材料力学行为》主要讨论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形与断裂行为。依据材料的力学行为遵循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的变化过程,将宏观性能与组织结构变化联系起来,除了金属材料以外,还对聚合物、陶瓷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作了一定的补充。既从力学角度,也从材料学角度对材料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第1章主要阐述了材料的弹性变形。第2,4,5~7,9章描述了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变形和断裂行为,它们分别为室温下静载(第2章)、温度与加载速率的影响(第4章)、载荷大小与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第5章)、高温下的行为(第6章)、环境介质与载荷的联合作用(第7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第9章)等。第3章介绍了断裂力学与断裂韧性的初步知识,引入了金属、陶瓷材料及聚合物的韧化方法。第8章为金属材料的强化。 《材料力学行为》可作为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机械设计等专业的教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