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读者评分
3分

包邮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1星价 ¥8.5 (4.7折)
2星价¥8.5 定价¥1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hcy***(三星用户)

嗯嗯哈哈呵呵

西湖十景卡了下看到了的聊聊刑拘五块

2022-02-28 15:01:00
0 0
201***(三星用户)

内容十分广泛,值得认真学习

2021-08-12 18:03:5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108510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167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221085108 ; 978-7-221-08510-8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香港中文大学以钱穆先生字(宾四)冠名的“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跨时三十年,仅十一位大学问家登坛开讲,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放眼世界,以阐述、创新中国文化为己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见解卓然。

内容简介

“报”、“保”、“包”三字,音近而义通,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重大,其作用之于社会、政治、经济者,通贯古今,随处可见。

目录

1 引 言1 原 报11 原 保19 原 包27 附 论49 结 语 致谢55 附录一 迎杨联陞教授到新亚书院讲学林聪标65 附录二 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 杨联陞著 段昌国译99 附录三 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初探)金耀基137 附录四 中国文化中之媒介人物杨联陞163 跋 金耀基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分别阐述了“报”、“保”、“包”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演变,探究了“报”在人际交往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报”的观念的影响。对于“保”、“包”二字则阐述了由古及今的社会意义演变以及各自引申出的相关复合词。*后,作者以国人崇尚诚信之“信”字贯通三讲。◆ 讲座及丛书概况 ◆1、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由钱穆(字宾四)先生于1978年首次开讲,先后有李约瑟、小川环树、狄百瑞、朱光潜、陈荣捷、杨联陞、余英时、刘广京、杜维明等十余位中外大家开讲2、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将“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整理成系列并出版,每位演讲者一讲一书。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首次与内地出版机构在大陆地区合作批量出版学术文化著作。3、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持人文主义教育理想,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扬学术风范,培养文化风格,自首次开讲至今,讲座的内容与影响均获得海内外学术界之重视。

作者简介

杨联陞先生《1914—1990》,字莲生,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河北保定。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嗣后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系,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即留哈佛任教,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晋书食货志译注》、《中国史专题讲授提纲》、《中国货币及信贷简史》、《中国制度史研究》、《汉学散策》、《汉学论评集》、《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等。在论其生平与学术的文字中,尤详备者当推其友人周一良教授的《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前者载于《中国文化》第六期;后者载于《时报周刊》三0九、三一0号,又分别收入作者在台北和上海出版的论文集《犹记风吹水上鳞》和《钱穆与中国文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