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1星价 ¥7.7 (3.2折)
2星价¥7.4 定价¥24.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3222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277 页
  • 出版时间:2009-06-01
  • 条形码:9787533322229 ; 978-7-5333-2222-9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是由齐鲁书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基于对学术史的认识,本书以考察抗战前民国的减灾问题为主旨,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纵横两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民国减灾政策、措施、救灾方式的演化及其减灾成效作总体研究,对科技、法律与灾害保障制度在减灾中的作用予以充分关注。作为灾害学与历史学交叉学科的灾害历史学,其基本理论即历史学与灾害学理论。灾害学是研究各类灾害的个性、共性、相关性及其对策的科学。而研究减灾问题,社会学、社会保障学以及经济学的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对上述理论的握,笔者查阅了大量赈灾档案、报告,各级政府公报、报纸杂志,以及与灾害史相关的人口、环境、水利等方面的资料。在广泛吸纳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分五章对民国时期的减灾进行全面的剖析。

目录

绪论一 问题的提出二 学术史的回顾三 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章 严重的灾荒问题一 民国时期的主要自然灾害(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初步分析(二)民国灾害的基本特性二 严重的社会危害(一)摧残农村经济(二)打击城市工商业(三)引发社会动荡三 民国灾荒的成灾机制(一)自然的变异(二)脆弱的民国社会第二章 减灾:制度与立法一 减灾机制的建立(一)振务机构的设立(二)现代水利管理体系的形成二 减灾立法(一)减灾法的制定(二)减灾法的内涵与效应第三章 灾害的社会救济与政府救济一 义赈的兴起及慈善组织的救灾活动(一)义赈的兴起(二)华洋义赈会及其救灾防灾活动(三)其他慈善团体的救济活动及其评价二 职能部门的赈灾举措(一)拯救民生:急赈(二)寓救于防:以工代赈(三)恢复与重建:农赈第四章 灾害的研究、监测与治理一 灾害的科学研究与监测网的建设(一)灾害的科学研究及其进展(二)灾害监测网的建设二 灾害的科学治理(一)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疫情的减衰(二)农业病虫害的研究与治理第五章 减灾工程与备荒防灾建设一 减灾工程的修建(一)主要江河的治理规划(二)大规模的江河修防二 农业领域的防灾备荒(一)仓储备荒与新式农业仓库建设(二)农田水利事业的开展第六章 民国减灾的再思考一 民国减灾的特点二 民国减灾的启示三 必须建立完善的灾害保障制度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基于对学术史的认识,《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以考察抗战前民国的减灾问题为主旨,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纵横两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民国减灾政策、措施、救灾方式的演化及其减灾成效作总体研究,对科技、法律与灾害保障制度在减灾中的作用予以充分关注。作为灾害学与历史学交叉学科的灾害历史学,其基本理论即历史学与灾害学理论。灾害学是研究各类灾害的个性、共性、相关性及其对策的科学。而研究减灾问题,社会学、社会保障学以及经济学的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对上述理论的握,笔者查阅了大量赈灾档案、报告,各级政府公报、报纸杂志,以及与灾害史相关的人口、环境、水利等方面的资料。在广泛吸纳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分五章对民国时期的减灾进行全面的剖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