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厢记
读者评分
5分

西厢记

1星价 ¥9.5 (4.3折)
2星价¥9.5 定价¥2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sdw***(三星用户)

确实是好书

难怪宝黛要争着读了。

2013-08-19 11:55:52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3484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561348475 ; 978-7-5613-4847-5

本书特色

《西厢记》若干文字,皆是作者于不知何刻中,灵眼忽然觑见,便疾捉住,因而直传到如今。细思万千年以来,知他有何限妙文,已被觑见,却不曾捉得住,遂总付之泥牛入海,永无消息。
——金圣叹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部优美动人的戏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
剧本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同身临其境。

内容简介

《西厢记》的故事*早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宋金时代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这些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目录

西厢记五剧**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折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圞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附录一
莺莺传
附录二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附录三
董解元西厢记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西厢记》的故事*早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宋金时代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这些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相关资料

插图:第二折(夫人上白)前日长老将钱去与老相公做好事,不见来回话。道与红娘,传著我的言语,去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就著他办下东西的当了Ⅲ,来回我话者。(下)(净扮洁上)老僧法本,在这普救寺内做长老。此寺是则天皇后盖造的,后来崩损,又是崔相国重修的。见今崔老夫人领著家眷,扶柩回博陵,因路阻暂寓本寺西厢之下,待路通回博陵迁葬。老夫人处事温俭,治家有方,是是非非,人莫敢犯。夜来老僧赴斋,不知曾有人来望老僧否?(唤聪问科)(聪云)夜来有一秀才,自西洛而来,特谒我师,不遇而返。(洁云)山门外觑著,若再来时,报我知道。(末上云)昨日见了那小姐,到有顾盼小生之意。今日去问长老借一间僧房,早晚温习经史;倘遇那小姐出来,必当饱看一会。【中吕】【粉蝶儿】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虽不能勾窃玉偷香,且将这盼行云眼睛儿打当。【醉春风】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著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末见聪科)(聪云)师父正望先生来哩,只此少待,小僧通报去。(洁出见末科)(末云)是好一个和尚呵!【迎仙客】我则见他头似雪,鬓如霜,面如童,少年得内养。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洁云)请先生方丈内相见。夜来老僧不在,有失迎迓。望先生恕罪。(末云)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洁云)先生世家何郡?敢问上姓大名,因甚至此?(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石榴花】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自来西洛是吾乡,宦游在四方,寄居咸阳。先人拜礼部尚书多名望,五旬上因病身亡。(洁云)老相公弃世,必有所遗。(末唱)平生正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洁云)老相公在官时浑俗和光。(末唱)【斗鹌鹑】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衡一味风清月朗。(洁云)先生此一行,必上朝取应去。(末唱)小生无意求官,有心待听讲。小生特谒长老,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量著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尽著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径禀:有白银一两,与常住公用,略表寸心,望笑留是幸。(洁云)先生客中,何故如此?(末云)物鲜不足辞,但充讲下一茶耳。【上小楼】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作家,其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十三种,今仅存《崔莺莺待月两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韩采云丝竹英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五种。其中《西厢记》被誉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与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