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四书》学与理学
读者评分
4.5分

宋代《四书》学与理学

1星价 ¥51.3 (13.5折)
2星价¥51.3 定价¥38.0
商品评论(2条)
lv_***(二星用户)

宋代《四书》学与理学

折扣优惠,品相不错,推荐购买。

2015-09-23 19:41:50
0 0
yin***(三星用户)

还不错的书

系统论述了《四书》与理学的联系,很不错。。。

2013-07-16 10:45:5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7025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2
  • 出版时间:2009-12-01
  • 条形码:9787101070255 ; 978-7-101-07025-5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研究、论述了《四书》学的渊源及在两宋时期的演变与发展,探讨了宋代《四书》学与理学思潮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濂学、关学、洛学、荆公新学、蜀学、湖湘学、象山学在《四书》学的诠释与理学建构方面的学术特色与思想创新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尤其是对朱熹理学思想与《四书》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颇为深入的探讨。作者着重从经典诠释学的角度阐发了朱熹《四书》学的诠释方法、学术成就与思想贡献,并从儒家的人文信仰、实践工夫的角度探讨了朱熹《四书》学的学术成就与思想特色,试图通过上述分析,揭示儒家思想及其知识形态的历史特质与文化特色。

目录

上篇 导论
**章 宋代《四书》学与理学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 《四书》、《四书》学及汉唐四门之学流变
**节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概况
第二节 “四书”之名的确立及《四书》学
第三节 汉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门之学渊源流变
一、汉代的四门之学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门之学
三、隋唐时期的四门之学
中篇 宋代《四书》学的形成与理学体系的建构
第三章 宋代的儒学复兴活动及《四书》学的兴起
**节 宋初社会特点及儒学的时代课题
第二节 宋代儒学的内外危机
第三节 宋初的儒学复兴活动及《四书》学的兴起
一、治学方法的变革与义理之学的形成
二、排斥佛道与辟佛新思路的寻求
三、北宋心性之学的发展与《四书》学的形成
第四章 北宋《四书》学的形成与理学思想体系的初步建构
**节 对《四书》的阐释、利用、发挥是理学思想体系建构的重要基础
一、周敦颐之学与《中庸》、《孟子》、《论语》
二、张载之学与《四书》
三、二程之学与《四书》
第二节 从《四书》学看北宋中后期儒学诸派的分歧
一、荆公新学及其《四书》学
二、苏氏蜀学及其《四书》学
三、从《四书》学看理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的异同及理学的特质
第五章 湖湘学、象山学与《四书》学
**节 湖湘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四书》
一、湖湘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湖湘学派对《四书》的阐释、发挥和利用
三、湖湘学派与朱熹的学术分歧在《四书》学中的体现
第三节 象山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四书》
一、象山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象山学理论体系建构中对《四书》的阐释、发挥、利用
下篇 宋代《四书》学定型与理学体系完成
……
主要参考及征引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宋代〈四书〉学与理学》系统地研究、论述了《四书》学的渊源及在两宋时期的演变与发展,探讨了宋代《四书》学与理学思潮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濂学、关学、洛学、荆公新学、蜀学、湖湘学、象山学在《四书》学的诠释与理学建构方面的学术特色与思想创新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尤其是对朱熹理学思想与《四书》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颇为深入的探讨。作者着重从经典诠释学的角度阐发了朱熹《四书》学的诠释方法、学术成就与思想贡献,并从儒家的人文信仰、实践工夫的角度探讨了朱熹《四书》学的学术成就与思想特色,试图通过上述分析,揭示儒家思想及其知识形态的历史特质与文化特色。

作者简介

朱汉民,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岳木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宋明理学及湖湘文化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宋明理学通论》、《湖湘学派史论》、《圣王理想的幻灭》、《中国学术史·宋元卷》、《湘学原道录》等。担任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