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

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

1星价 ¥19.4 (4.3折)
2星价¥18.9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1146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112114610 ; 978-7-112-11461-0

本书特色

《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居环境科学和新史学方法的理论出发,以黄河在山西省和陕西省沿岸的11个历史城市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原真的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古代城市的城市设计方法和支撑系统。与此同时,通过对历史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研究,总结历史城市形态演进、变迁的规律,从而为本地区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
本书在对黄河晋陕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理清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发展的脉络,分析城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态演进规律。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将历史城市功能结构概括为“治、祀、市、居、教、通、防、储、旌”等九大功能,并以定量化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用地平衡表,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城市人居环境的深层含义和城市性质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人格空间”、“礼格空间”、“神格空间”三位一体的城市结构和“文荫武备”的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从“文荫思想”出发,对古代的城市设计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城市设计物质空间层面的“自然、轴线、骨架、标志、群域、边界、基底、景致”等八个要素,城市设计精神层面的“天人合一、典章制度、宗教理想、地方传统”等四个因素和城市设计意境层面的“道、舞、空白”等三个元素。从“武备思想”出发,对历史城市的防御、道路、给水、排水和防洪进行了研究。本书还对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的遗存状态、演进方式及演进规律进行分类研究,提出适宜各典型类型历史城市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并对区域的整体发展提出构想。
本书主要在古代城市功能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化研究、历史城市人居环境含义、古代城市设计方法、城市支撑网络、古代城市演进规律及其保护发展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为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史、人居环境建设理论、东方城市设计方法等课题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有些方面填补了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还对历史文献、历史图典、测绘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与总结,为本课题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1.5 研究的基础理论
1.6 研究结构框架、方法及期望作出的有价值的工作
1.7 本书研究中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2章 区域环境与城镇形态的演进
2.1 黄河概况
2.2 黄河晋陕段的自然与文化环境特点
2.3 城市历史发展简论
2.4 城市的形成原因分类与选址
2.5 城市形态的发展
2.6 城市形态发展规律的总结
第3章 历史城市人居环境的含义
3.1 城市的功能构成
3.2 城市用地规模比较
3.3 历史城市性质与历史城市人居环境的含义
第4章 城市设计研究
4.1 城市设计要素
4.2 城市设计的精神内涵
4.3 城市设计的意境层面
4.4 城市设计的实践途径
4.5 城市设计的含义
第5章 城市支撑系统
5.1 防御系统
5.2 交通系统
5.3 给水排水系统
5.4 城市的防洪
第6章 历史城市变迁及其保护
6.1 历史城市遗存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6.2 保护与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7章 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整体发展的构想
7.1 黄河晋陕沿岸城市发展的背景
7.2 城市化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7.3 黄河晋陕沿岸城市化模式构想
第8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从人居环境科学和新史学方法的理论出发,以黄河在山西省和陕西省沿岸的11个历史城市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原真的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古代城市的城市设计方法和支撑系统。与此同时,通过对历史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研究,总结历史城市形态演进、变迁的规律,从而为本地区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在对黄河晋陕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理清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发展的脉络,分析城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态演进规律。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将历史城市功能结构概括为“治、祀、市、居、教、通、防、储、旌”等九大功能,并以定量化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用地平衡表,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城市人居环境的深层含义和城市性质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人格空间”、“礼格空间”、“神格空间”三位一体的城市结构和“文荫武备”的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从“文荫思想”出发,对古代的城市设计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城市设计物质空间层面的“自然、轴线、骨架、标志、群域、边界、基底、景致”等八个要素,城市设计精神层面的“天人合一、典章制度、宗教理想、地方传统”等四个因素和城市设计意境层面的“道、舞、空白”等三个元素。从“武备思想”出发,对历史城市的防御、道路、给水、排水和防洪进行了研究。《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还对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的遗存状态、演进方式及演进规律进行分类研究,提出适宜各典型类型历史城市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并对区域的整体发展提出构想。《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主要在古代城市功能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化研究、历史城市人居环境含义、古代城市设计方法、城市支撑网络、古代城市演进规律及其保护发展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为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史、人居环境建设理论、东方城市设计方法等课题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有些方面填补了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还对历史文献、历史图典、测绘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与总结,为本课题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关资料

插图:1.1 问题的提出“抢救东方城市设计的杰作是一项迫不及待的工作。亚洲经济正在起飞之中,如中国的城市化已从起始阶段进入加速阶段,拥有大量外资投入的megastructure侵入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它们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作者简介

王树声,男,1975年8月出生,山西省闻喜县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区人居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城市建筑历史与理论。曾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进修学习。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在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从事研究工作,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先后在《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建筑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规划设计项目曾获得省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