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30996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09-12-01
  • 条形码:9787113099688 ; 978-7-113-09968-8

本书特色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是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国内外城市交流预测预报系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研究开发的北京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的系统架构,核心预测模型及部分关键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体系架构及在北京市道路交通流特性预测预报系统中的应用,*后介绍了该

目录

第1章 概述1.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1.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1.3 北京市道路交通状况1.4 北京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状况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2.1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概述2.2 国内外发展状况第3章 道路交通流预测模型与方法3.1 概述3.2 非参数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3.3 基于组合模型的交通流预测模型与方法第4章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4.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概述4.2 GIS-T系统设计4.3 WebGIS应用4.4 ArcGIS功能4.5 ArcIMS4.6 ArcGIS Server第5章 数据融合技术5.1 数据融合的定义5.2 数据融合的层次和种类5.3 数据融合的技术和方法5.4 数据融合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5.5 数据挖掘技术第6章 数据库技术6.1 数据库的产生和发展6.2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和特点6.3 分布式数据库6.4 实时数据库6.5 数据仓库6.6 系统处理效率第7章 软件系统体系架构7.1 基本概念7.2 C/S、B/S7.3 本系统中的架构介绍第8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8.1 功能需求描述8.2 其他需求描述第9章 系统设计9.1 系统物理结构9.2 系统逻辑架构9.3 系统功能设计9.4 系统详细设计第10章 北京市道路交通流特性预测预报系统开发10.1 北京市现有检测系统10.2 系统实施环境分析10.3 系统功能介绍
展开全部

节选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在介绍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研究开发的北京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的系统架构、核心预测模型及部分关键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体系架构及在北京市道路交通流特性预测预报系统中的应用,*后介绍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应用的情况。《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可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和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相关资料

插图:(1)重复数据、缺失数据的处理按照检测器时间确定数据是否重复和缺失。对于重复数据,处理原则是只保留**组数据;对于缺失数据,如果缺失量较小(一组或者两组),则采用拷贝前一时刻或者后一时刻的组数据。如果缺失量较大,则缺失数据全部补零。(2)数据整合原始数据的检测时间间隔与预测的间隔往往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将原始时间间隔的数据处理成系统所需要的预测的时间间隔。2.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时通过一组变量的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这组变量的方差一协方差结构。它的一般目的是:①数据的压缩;②数据的解释。虽然要求p个成分可以再现全系统的变异性,但大部分变异性常常只用少数k个主成分就可说明。出现这种情况时,这k个主成分中所包含的信息和那声个原变量所包含的几乎一样多。于是这k个主成分就可以用来取代那初始的p个变量,并且由对p个变量的所组成的原数据集,就压缩为对k个主成分的n次测量值所组成的数据集。短时交通流预测需要对路网进行大量的实验,收集大量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影响被测路段交通流的因素很多,而且当路网结构越复杂时,影响因素越多,这种多因素在有的时候可以达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多变量大样本无疑会为流量预测提供丰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数据采集的工作量,这会使后面的数据存储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并且在数据检索时,会由于庞大的数据量而无法达到实时性的要求,从而造成“维数灾”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同时对分析带来不便。如果分别分析每个指标,分析又可能是独立的,而不是综合的。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信息,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收集的数据做全面的分析。由于各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可能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综合指标之间彼此不相关,即各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

作者简介

隋亚刚(Yagang SUI),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1975年以来一直从事科学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过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北京交通管理现代化工程建设和奥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公安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次,并先后被授予“全国公安科技英才”、“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首都信息化先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瑞敏,博士(Dr. Ruimin Li),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讲师。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各类研究课题及规划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十五”课题“信号控制系统核心软件开发”、“杭州市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及平台软件开发”等。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ISTP检索论文14篇。参与编写《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城市交通规划案例集》等学术著作两部。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交通规划。郭敏,博士(Dr. Min GU0),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高级工程师。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动态交通信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道路交通仿真和道路交通仿真平台。陆化普,博士(DL Huapu LU),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1987年留学日本,1993年获名古屋大学交通工程博士学位,2001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有关部委的各类研究课题以及兰州、大连、三亚、济宁、杭州、沈阳、北京、温州等城市的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等各类项目100余项,在清华大学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各类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84篇。著有《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与实践》、《解析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和《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等多部学术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规划理论、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安全、交通经济学。部分学术兼职有: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建设部城市交通专家组专家,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运输与物流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1994年获日本地域学会杰出论文奖;2001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