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不遥远的往事
读者评分
4.5分

包邮并不遥远的往事

¥22.9 (6.0折) ?
1星价 ¥22.9
2星价¥22.9 定价¥38.0
商品评论(2条)
ztw***(三星用户)

旧事的回忆,不错。

2021-08-12 20:07:22
0 0
gcj***(三星用户)

乡情的回忆

我们每一个祖辈都是乡下人,大家或多或少对乡村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尤其那些在乡下长大的,后来变成城市人的我们,这本书给我们满满的都是回忆,值得入手

2020-08-04 06:07:5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07908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1页
  • 出版时间:2010-02-01
  • 条形码:9787020079087 ; 978-7-02-007908-7

目录

序亲人爷爷奶奶外祖父生死情去姥姥家外祖父的那一群羊魂归自然写在墙上的思念骄阳下的父亲葬父灯光中的母亲母亲的老话哥哥上大学三姑均舅乡亲郑知县法爷与杠爷懂中药的五爷烈士没名两个老虎土匪李山胆大的旺爷白眼狼广叔咬蛋虫吴亩三小偷二蛋痞子狗旺天杀的天法晨读同桌的她村花巧英劁猪匠牛小方老瞌睡郑林憨俊刘氏豫乡厨辛山和狗辛民的车谣悲剧人物王增回乡知青丁茂老干部江岳上吊自尽的老黑妈农会主席麦垛生产队长老跑战斗队长马细标语能手王老标追星者瘸根荒草古伯老瘫儿子八队队长谭老四燃烧的玉米地村事**次吃牛肉农村人洗澡小时候听广播乡村过年大跃进的夜晚农村中的顺口溜大枣的往事忆苦思甜拾红薯分菜麦收铁棍山药春雨村烟村夜南院北院水愁地愁树愁溴河黄河滩梨花村哭泣的老槐树故乡的传说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并不遥远的往事》内容简介:任何一个作家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记忆,都是其重要的写作资源,俊科先生这部散文集的相当一部分篇章,就是写自己十八岁前在乡村经历的一些事情。比如**次吃牛肉,比如听广播,比如洗澡,比如过年,比如吃枣……俊科在讲述这一件件一桩桩乡村旧事时,变换着使用两种眼光:一种是亲历者的眼光。这使他的文字妙趣横生,使事件异常生动地重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一种听童话的感觉。

相关资料

插图:《生死情》外祖父临去世前,拉着母亲的手交代说:“我死后,你们一定要照顾好你妈,她对我有救命之恩,这你知道。”母亲含泪点点头,说:“您放心,我知道。”外祖父在亲人们一片哀哭声中撒手而去,永远离开了我们。外祖父生前和外祖母关系非常好,这是他们那个村里的人和我们都知道的。外祖母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脸上大部分时间都一个表情,很少见她十分高兴的时候,也很少见她有不高兴的时候。但外祖母十分勤劳,家里家外,没有她拿不起的活儿。外祖父则是个乐天派,痛快人,脸上天天都带着笑容,说话声中透着爽快,好像从没有遇过什么愁事难事。外祖父眼很明,见到外祖母不高兴,从不去论谁对谁错,立刻说几句逗乐的话,不管外祖母笑不笑,自己先哈哈一笑转身就走,回来后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因此,两位老人吵嘴脸红的时候不多。但外祖母对外祖父有救命之恩,我们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外祖父、外祖母故去多年后的一天,和母亲闲聊,又翻出了外祖父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思量半天,才对我们讲述了两位老人当年那段悲壮的往事。民国三十二年,也就是1943年,河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春天干旱无雨,夏天暴雨成灾,粮食几乎绝收。度日如年的人们把收获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秋天,不料秋天又闹起蝗灾。据母亲讲,不知从哪飞来的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嗡嗡作响。落到庄稼上,只听见“咔嚓、咔嚓”声响,不到一袋烟工夫,玉米成了光杆,谷子、高梁成了空壳,连一片叶子也没有剩下。人们饿急了,开始吃树皮、草根,吞盐碱土。村中能跑的人都“走西口”,到陕西一带逃荒要饭去了。有人走着走着,突然倒在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村外的田野里、道路旁,都躺有被饿死的人。村中的屋檐下、房间中、院子里,被饿死的人躺在那儿尸体腐烂发臭,也没有人去收尸。真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就在那个时候,外祖父病了,病得不省人事,眼看就不行了。外祖母到七八里地外的一个村里去请医生。见到那个老中医,他说什么也不肯去。外祖母扑咚跪到他面前,求他无论如何也要去救外祖父一命。老中医说:“不是我不想去,只是我今年已七十多岁了,饿得走不动,哪还能再外出行医?”外祖母说:“没关系,我背您走。”外祖母年轻时个子很高,骨架也大,她背着那个老中医,一步一晃,几步一歇,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家。老中医给外祖父号号脉后说:“他没有病,是饿的,我无法救治,你娘俩别管他了,快到外地逃命去吧。”外祖母没有吭声,吞了两把粗糠,喝了几口凉水,又背着那个老中医送他回家。回来时,已经是半夜了。外祖母看着奄奄一息的外祖父,把母亲拉到跟前说:“闺女,你叔怕真的不行了,咱娘俩再尽尽心吧。你在家等着,我去村后地给你叔拔几个胡萝卜来吃。”母亲一听就急了。她知道村后地有几畦胡萝卜,蝗虫吃秋时把上边的叶子吃光了,萝卜留在地下,但被皇协军杂牌队给“号下”了,说是充当军粮,谁敢动一个萝卜格杀勿论。昨天夜里有两个不怕死的去偷萝卜,被乱枪打死在地里。见外祖母要去那里拔萝卜,母亲紧紧抱住外祖母的腿说:“妈,您不能去,昨天夜里被打死的人尸首还没收呢。”外祖母说:“我要不去,你叔活不过今晚,正因为昨天夜里刚刚打死过人,今晚站岗的会认为没人敢再去偷了,我这时候去可能会没事。咱不能在这儿等死。”外祖母拿着工具执意要去,她临走时对母亲说:“我走后,你守在咱家后门口,估摸着时辰,如果听见枪响,那娘肯定是回不来了,你千万别去给娘收尸,等你叔一闭眼,你就逃命吧。如果没听见枪响,娘大概没事,你听见脚步声,就给娘开门。”母女俩抱头痛哭一会儿,外祖母打开后门,消失在黑夜里。外祖母走后,母亲一步不离地守候在后门口,心悬得老高,只怕听见村后地枪响。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母亲焦急地从门缝里张望着外面。外边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静得让人害怕。但也让母亲感到宽慰,因为那说明外祖母很安全。终于,母亲听见了外祖母的脚步声,打开门,外祖母怀里抱着几个萝卜回来了。母亲的心才安定下来。外祖母把萝卜洗洗,切成片,煮熟了,先让外祖父喝点萝卜水,又喂了几片萝卜,外祖父才慢慢苏醒过来。*终是那几个萝卜,把外祖父从死亡的边缘救了过来。就这样,外祖父临死前都没有忘记外祖母对他的救命之恩。七十多年过去了。外祖母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度过了幸福的晚年,如今已故去多年。但母亲讲起这段往事,依然禁不住眼眶湿润,我们也被感动得流下泪来。令我们不解的是,外祖父、外祖母生前为什么从来没对后人说过?母亲说:“两位老人听信一句老话,叫‘气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他们认为夜里去偷萝卜是件不光彩的事。”我告诉母亲:“外祖母对外祖父的行为那是生死情,外祖母的行为很光彩,很伟大,我们会永远记住。更何况那几畦萝卜也不是皇协军杂牌队种的。”

作者简介

冯俊科,1972年参军,翌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现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出版有《帝王治国策》、《西方幸福论》、《两槐居论稿》等专著和散文集《写在墙上的思念》、杂文集《有话直说》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