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

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

1星价 ¥10.8 (3.0折)
2星价¥10.8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9012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6页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564901288 ; 978-7-5649-0128-8

本书特色

呈现诸君面前的《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是不同于作者麻天祥博士的所有著作、偏于感性的随笔的文集。是作者“与佛借坐,坐观江海浮日月;有僧供笔,笔写春秋惊鱼龙”思想的缩影,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娓娓而谈,具有情趣盎然的风韵。

内容简介

专治中国哲学与中国学术史的天祥君博士对佛教的理论阐发,见于他的诸多专著之中。这部《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著作只是随笔。然而随笔也自有独特的功能。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娓娓而谈、情趣盎然的风韵,也必定会增添深思的魅力,使更广大的读者神游于字里行间,浸渍涵濡,受到润物无声的启示,于会心的微笑中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人生的境界。

目录

异域见闻谁是上帝——美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养乡村学校图书室”纪实莫道海外无知己 谈佛天涯若比邻——写在《境外谈佛》前面的话在水一方旅美(含加拿大)日记书后余说
展开全部

节选

《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是不同于作者麻天祥博士的所有著作、偏于感性的随笔的文集。是作者“与佛借坐,坐观江海浮日月;有僧供笔,笔写春秋惊鱼龙”思想的缩影,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娓娓而谈,具有情趣盎然的风韵。

相关资料

“一定要让这些孩子们有书读!”中秋节前一个周末的黄昏,在Virginia乡间的一幢房子里,乔隆庆、吕克群以其深切的人文关怀,带着对时代的审视与反省,娓娓地向我讲述了这项计划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她说其家祖籍江苏,而她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尽管在异邦求学、工作、成家立业数十个寒暑,但始终割舍不断巴山蜀水、天低吴楚的故国情怀。留美核能专家吕克群博士不仅是她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而且也有避难蜀中的相似童年。除了在公开场合,他们总是用儿时说惯了的四川话传递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民族情感。是吕克群先生从改作资料室的餐厅中取出了一张来自大洋彼岸的照片,上面显示一群充满好奇心,且又展露出青春笑靥的男娃女娃们。他们那满身的尘土和污垢,以及虽然洋溢着聪灵之气,却抹不去一丝丝的迷惘,教我总有一种历史尘封的感觉。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孩子们都是我的同胞,他们应当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栋梁。但他们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有可能变成中国现代化的包袱。孔子讲“有教无类”,这些无辜又无助的孩子不能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只有普及教育,才能使他们摆脱愚昧,才能使他们从贫困的阴影中真正解脱出来。他们才能活得更有尊严。凝视着那一张张似欲倾诉心声的笑脸,耳边响起一个教育家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对未来的展望,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乔博士接着说:“教育不仅赋予人知识技能,而且熔铸爱人、爱己、无坚不摧的道德品位。知识就是力量,只要重视教育,不让它变形发展,这个国家就绝对有前途、有希望。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发展不是同教育息息相关的?近百年来,社会改革,民族振兴,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而面向21世纪的今天,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普及教育,人人凭一份爱心,献一份资助,都可以做新世纪的仁人志士。”她还指出:“根据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现在中国有文盲、半文盲高达35%,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达80%。全国小学77万所,70万所在农村,农村人口又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实现政治体制改革、加速经济发展、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所有这一切首先必须从农村做起。”“认养乡村学校图书室”这个陌生的词汇,正是在乔博士的人文关怀,民族情感,以及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中,悄悄地走向中国社会的。乔博士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乔一凡,著名的中国文化史学者,其以儒家正宗自期,世人谓之“堂堂正正之中国学人,大义凛然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之气概”。学门出身的乔博士,幼承庭训,耳濡目染,爱国、爱民、民族安危的忧患意识和教育救国的理想,时时潜移默化,早已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积淀在她的心灵深处。虽然她自幼就随父离乡背井、负笈求学于海外,巴山蜀水只是她梦里的惦念,但家学的熏陶,中华文化的系念,使她终究不能忘却大洋彼岸那块生育她的热土。还是在25年前,在她取得教育心理学、图书管理学硕士学位之后于纽约PS23小学任双语教师时,常常想,如果中国像她历史上一样走在世界的前列,像当今的美国一样富强,中国人就无需到美国做餐馆、进车衣厂讨生活,他们的子女也就不会受种种屈辱。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她那无法割舍的民族情感终于在现实生活中进发出来。为了给她的中国学生争取平等的权利,更为了民族的尊严,她在纽约市组织了华人家长会,从基础教育这个方面使之成为华人活动的中心。1972年,她又发起、组织了**个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黄河之水处处肥”,以这样的主题介绍中国文化,维系留美华人的民族情感。1979年,正是那无法割舍的民族情感的召唤,吕、乔夫妇在阔别三十余年之后,**次回到祖国的鱼米之乡湖南省。是寻根?还是对梦境的向往?他们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当他们亲眼看见和他们一样有着黄皮肤、黑头发的父老乡亲还在烈日下辛勤耕作,一些乡村的幼童则因他们的父辈的贫穷而离开了原本简陋的学堂,将要沦为文盲的时候,她的心真正为之颤抖了。当他们再进一步听说,那些曾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乡村任教的中、小学教师,由于长期拿不到赖以生存的工薪而不得不放弃教鞭的时候,再也禁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怎么也难以把“鱼米之乡”同眼前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但他们总算弄清了一个事实:中国教育经费的短缺,既意味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又意味着由此而产生的文盲、半文盲是无力承担建设中国新世纪历史使命的。多么残酷而又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乔博士在同我谈起这段往事时,仍然心有余悸,眼里又闪现出莹莹的泪光,很有一些不堪回首的样子。她说,当时她的心似乎撕裂般的疼痛,在流血,也在哭泣。事实上,她也真的一次次流下含在眼眶中的热泪。是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她说不清楚。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她很可能油然而生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境。是贫穷导致教育的落后,还是教育落后铸就了贫穷?这原本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玄学问题,而在一个教育家的眼里,看到的显然是教育一人才一国家这样的逻辑:贫穷、落后从来就是愚昧的孪生兄弟,在中国,不普及农村教育,中华民族就永远不能真正地富裕起来,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地位。乔博士说:“只有注重教育才有好国民,有了好国民就有好国家。”从陌生而又熟悉的祖国返回繁华的华盛顿特区,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难得的工余时间,她的脑子里总是晃动着家乡的阴影。她人虽然回来了,心似乎还留在了地球的那一面。每当她从汽车的车窗看到流逛街头的Homeless(无家可归者——编者),或是想到美国一个小学生每年要花销4000美元学杂费的时候,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她的中国之行。美国这些流落街头的人虽然无家可归,却不乏衣食;而与美国儿童相比,如何能让所有的中国乡村的儿童都有书读,有学上,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她反复思考,20世纪国际上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中国经济的落后,说到底还是同教育直接相关的,21世纪尤其如此。个人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国家若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民,尤其难与世界强国争雄。于是,乔博士脑子里的阴影消散了,并且牢固地确立起这样一种观念:“一定要让这些孩子们有书读!”P4-

作者简介

麻天祥,男,1948年5月生于河南清化。20世纪80年代初,弃医从文,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专治中国学术思想史。1990年1月初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执教于西北大学、海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从事中国学术史、中美文化比较研究、中国佛学以及宗教医学伦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基督宗教和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已出版学术专著《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国宗教哲学史》、《汤用彤评传》,主编大型历史资料《民国学案》等16种23册,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宗教研究》、《红楼梦学刊》等境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40余篇。曾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