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文学家与海大园

文学家与海大园

1星价 ¥15.5 (4.3折)
2星价¥15.1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294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10-04-01
  • 条形码:9787507829419 ; 978-7-5078-2941-9

本书特色

《文学家与海大园》是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本书分成铿锵足音、文学守望、作家屐痕和再铸辉煌等四个部分,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其历史地位进行编排。铿锵足音,主要介绍在海大工作时间较长或者对青岛文学贡献较大的一些作家,如杨振声、王统照、闻一多、梁实秋、臧克家、吴伯箫、冯沅君、沈从文、老舍、洪深、萧军等;文学守望,主要介绍一些在海大园步入文坛,后来成为文学名家的一些作家,或在海大园主要从事教育的知名作家。如宋春舫、蔡天心、徐中玉、方令孺、孙大雨、王林、臧云远、高兰、成仿吾等;作家屐痕,主要介绍一些游学于海大园,短时间逗留的作家。如巴金、胡适、卞之琳、石评梅、苏雪林、杨朔、郁达夫、叶公超、张天翼、李季、艾芜和雷加等;再铸辉煌,主要介绍王蒙先生加盟海大以来的各位作家和文学史家。
对于每一位文学家,以他们的一生作为参照,以文学的笔法,评传的形式进行撰写,重点反映他们在校期间以文学创作为主的文化活动,以期揭示出他们与海大园的渊源关系和对海大人文发展所作的贡献。

目录

前言 海大园的文学之旅
**辑 铿锵足音
 一 杨振声:躬身执教后人仰
 二 闻一多:从诗人到学者
 三 梁实秋:著作无虚日 文章惠人间
 四 沈从文:云影波光度盛年
 五 臧克家:碧海沃土育诗翁
 六 吴伯箫:“山屋”里飞出的《羽书》
 七 老舍:海大园里的盛年华章
 八 洪深:《劫后桃花》溢芳菲
 九 台静农:新文学的燃灯人
 十 王统照:青岛新文学的拓荒者
 十一 冯沅君、陆侃如:“爱”、“美”结合名重学林
 十二 吕荧:人的花朵
 十三 李希凡、蓝翎:从海大园走出的“小人物”
 十四 萧军:海大园里觅文思
第二辑 文学守望
 一 宋春舫: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先驱
 二 陈梦家:“一多楼”的常客
 三 方令孺:独具艺术风采
 四 孙大雨:与梁实秋译莎起纷争
 五 费鉴照:闻序梁评的《英国诗人论》
 六 周学普:在青岛首译《歌德对话录》
 七 赵少侯:山大逸事
 八 王林:领导学校左翼文化运动
 九 蔡天心:在校创作《东北之谷》
 十 赵瑞蕻:《红与黑》的首译者
 十一 徐中玉:从学生到老师
 十二 丁西林:在物理和戏剧之间
 十三 臧云远:从旁听生到艺术系主任
 十四 高兰:峥嵘岁月诗笛吹
 十五 成仿吾:情系青岛
第三辑 作家屐痕
 一 石评梅:两天一夜的青岛之旅
 二 胡适:演讲译莎挖人才
 三 巴金:小住七日笔未闲
 四 卞之琳:来校借钱出书
 五 苏雪林:描写青岛**人
 六 郁达夫:应邀来校演讲
 七 杨朔:为学生讲授散文创作
 八 李季、张天翼、艾芜、雷加:与中文系学生谈文学
 九 叶公超:在青岛为沈从文拍照
 十 周而复:为海大出版社题词
第四辑 再铸辉煌
 一 王蒙:重振海大人文的领军人物
 二 延续传统再铸辉煌
(一)人文璀璨足音铿锵
(二)名家教学影响深远
(三)客座教授大师风范
(四)驻校作家,国内首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文学家与海大园》位于黄海之滨、青岛湾畔、八关山下的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即海大园,是中国高等学府十大名园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文化和旖旎的风光闻名于世。当我们漫步在海大园内,会时时处处感受到它所独有的山的气质和海的神韵、相映成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其他高校,人们往往是在建筑中寻找绿色,而在海大园里,你只能在绿色中寻找建筑。在季节的舞台上,这里有春天绚烂奔放的樱花,夏日清凉舒爽的海风,秋季金黄名贵的白果,冬令青绿苍翠的松柏。掩映在鲜花与苍翠之间的是依山设计、布局工整、灰砖红瓦、格调协调而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站在八关山巅,俯瞰海大园,就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魅力。

相关资料

插图:闻一多先生的挚友、美学家朱自清认为,闻一多的一生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和民主战士。这三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间的不同或隐或现。从1925年到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的1930年,是他的诗人时期。一首回肠荡气的浪漫主义诗歌《奇迹》,结束了他的诗人生涯,并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青岛是他诗人与学者生涯的分水岭。在青岛,他完成了从诗人向学者的转变。闻一多学术研究起步于唐诗,在唐诗研究中,他又是以杜甫研究作为门径的。他说要了解杜甫诗需要理解整个唐诗,要理解唐诗,需要了解唐诗需要先了然唐代诗人的生平。基于这种研究思路,闻一多按部就班地开展了《全唐诗》的研究工作。闻一多在国立武汉大学任教期间,开始杜甫的研究工作,原因是“杜甫是诗中之圣”。在评论作家时,闻一多主张人格与诗才并重;而杜甫这位千百年来享有盛名的诗人,使他倾倒,那许多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诗篇,那许多博大瑰伟而谨严、深刻、观察入微的诗篇,使他“不能忘记”。杜甫是他下力气*大,著述*多的一个诗人。武大期间,闻一多研究成果有两项,一项是在1928年8月出版的《新月》第1卷第6号上,闻一多发表了传记散文《杜甫》未完稿,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杜甫的肖像,写出了他个人想象中的“诗圣”,这是他研究唐诗的牛刀初试。闻一多的第二项成果是《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在这项研究中,闻一多采取了考证与校订的研究方法,对杜甫的身世、生平、作品以及和杜甫有关的各种材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杜少陵年谱会笺》分4次刊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时间分别是1930年4月,**卷**期;1930年7月,**卷第二期;1930年10月,**卷第三期;1931年1月,**卷第四期。这是闻一多献给“诗圣”的礼品。“差不多杜甫每一首诗,他都给考订了著作的年月”(朱湘《闻一多与(死水)》)。在《杜少陵年谱会笺》中,闻一多将前人数十种杜甫年谱加以汇集笺注,而且注意辑人了当时音乐、绘画、宗教、文献等史料,把杜甫及其文学创作放至一个大的文化史的背景下考察,是对传统年谱的一个创新。他采用“据诗以证事”的方法,以传主有时间、地点可考的诗作来印证他的行踪,同时在考据中杂以论析和“疏通篇旨”,尽量做到有理有据,周密翔实,无懈可击。此文一出,即刻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

作者简介

杨洪勋,山东莱州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副研究馆员。致力于中国海洋大学校史和青岛文化研究,出版专著《闻一多:从诗人到学者》。有多篇论文发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